獲利嗆 + 高配息,大牛股仁寶 股價也衝鋒!


(資料來源:網路)

 

仁寶股價直衝創波段新高

近期仁寶 ( 2324 ) 股價表現佳,3 / 2 爆量漲停,
今日 ( 3 / 3 ) 最高價來到 26.8 元,
創波段新高!
 
這一波仁寶大漲,
主因為產品組合改善與營運效率提升,
再加上去年 Q4 獲利創 16 季以來的新高,
股利也發出 1.5 元,
比起去年和前年、提升了 50% ,
以今日收盤價 26.55 元來說,
殖利率達 5.65% !
 
 
 
 

PC 回升 + 產品組合改善

仁寶營運績效提升 利多頻傳

仁寶原為筆電代工大廠,
台灣著名的電子代工 5 哥之一,
由於之前筆電產業衰退的影響,
仁寶花了很多時間營運轉型,
布局平板、智慧型手機、伺服器…等代工業務,
而目前看起來,
成果已然浮現!
 

1. 仁寶躋身蘋果供應鏈

打破鴻海獨大局面

蘋果每年營收將近 2000 億美元,
營收中有 72% 來自 iPhone 與 iPad 2 種行動裝置。
從蘋果公開年度供應鏈名單之中,
可以讓外界得以一窺每年的贏家與輸家。
 
蘋果之前曾完全仰賴鴻海進行組裝,
但近期致力「供應鏈多元化」政策,
所以在最新年度供應商名單組裝廠名單裡,
仁寶(2324)確定榜上有名,
正式加入 iPad 組裝廠行列!
 

 
 

2. 2015 為仁寶伺服器元年

一躍成為伺服器代工 6 哥

仁寶伺服器也傳好消息,
根據研調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統計,
仁寶取得戴爾伺服器超過 1 成以上訂單,
加上聯想及少量英特爾訂單挹注,
今年伺服器主機板出貨量估達 30 ~ 40 萬片,
可望成為台灣第 6 大伺服器代工廠!
 

3. 仁寶奪樂視手機代工訂單

中國市場比例提升

中國最大專業長影片播放網站樂視網,
年初宣布進軍智慧手機市場,
整合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的最後一塊拼圖。
 
樂視宣布至少推出 2 款市場定位中低階與高階機種,
售價在 5000 元 至 1.5 萬元 台幣之間,
其中 TD-LTE 版本委由仁寶昆山廠生產。
 
仁寶目前手機客戶,
包括宏達電、諾基亞、聯想及索尼與酷派 5 家,
此次爭取下樂視手機新單後,
可望讓中國客戶比例拉大!
 

營運績效改善

2014 年財務數據亮眼

Q4 EPS 1.01元 近 3 年新高

由於仁寶的改善策略得宜,擺脫衰退,
故最新公告的 103 年營運成果也很亮眼!
 
雖然完整的財報 還沒出來,
但仁寶已搶先在官網上以簡表公告去年 Q4 的好成績(如下表 1 )。
 
仁寶 去年第 4 季淨利達 43.46 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也達 1.01 元。
創近 16 季以來新高。
 
圖說:仁寶 2012 Q4 ~ 2014 Q3 EPS ,2014 Q4 EPS終於突破 1 以上。

(資料來源: CMoney 股市)
 

2014 全年 EPS 回升至 1.63

而在全年度成果部分( 如下表 2 ),
仁寶 103 年合併營業淨利為新台幣 116.75 億元,
較前一年度成長 26%,
營業淨利率也增加至 1.38%。
每股稅後盈餘為 1.63 元。
 
表 1 : 103 年度 Q4 仁寶綜合損益表 / 圖表資料來源: 仁寶官網 。

 
表 2 : 103 年度仁寶綜合損益表 / 圖表資料來源: 仁寶官網 。

股息1.5元 創 4 年新高

殖利率達 5.65%

讓仁寶 3/2 助攻上漲停的最後一把火,
是仁寶公告每股擬配 1.5 元現金股利,
創近 4 年新高,
而以今日收盤價 26.55 元來說,
殖利率達 5.65% ,
在多頭年績優股能配發 5% 以上股利者實屬不錯!
 
圖說: 仁寶 2005 年~2014 年 股利圖。

(資料來源: CMoney 股市)
 

結論:仁寶未來的展望與操作

以最近的股息和 EPS 來估價

仁寶上看 30 元 機會大

仁寶目前的營運狀況已經擺脫過去 2 年的泥沼了,
而股價也逐漸高升,
那麼,Emily 打算在什麼時候賣股票呢?
 
以下先用幾種簡單的方法粗估賣價:
若以 1.5 元的股利來估算賣出價格,
大約在 30 元以上( 合理價 1.5 * 20 = 30 )。
 
若以最近 1 年本益比來估算,
若市場給予 20 倍的本益比,
合理價也大約在 33 元 左右( 1.63 * 20 = 32.6 元)。
 
所以到 30 元以上 ,
我會開始考慮慢慢賣出,
雖然以過往的經驗來看 我從來沒有賣到最高價過,
但我也覺得沒有關係。
而如果股價沒有來到 30 元就回落了,
我就繼續持有領股息。
 
 

現在仁寶還可以「追」嗎?

說到這裡,最近很多朋友問我,
既然你打算在 30 元以上分批賣仁寶,
那麼仁寶現在還不到 27 元,
還可以「追」嗎?
 
由於我的投資中心思想之一,
就是「股價無法預測」,
因此如果在便宜價時沒買進,
我也不會考慮在半山腰「追」股票,
謹守安全邊際,
這樣就算市場突然出現黑天鵝,
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對於想「追」股票的朋友,
可以先想想自己願不願意冒著風險得到獲利的機會?
若完全想清楚後還願意,
再冒險前進喔!
 
風險警語: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投資心得記錄,沒有任何勸說買賣特定個股的意思。
投資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3-3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現在適合開始定期定額買台灣 50 ETF嗎?


(圖片來源)
 

平均報酬率 7 % 的懶人投資法

我在一場演講中說到:
「如果能每個月存 1 萬 (每年12萬),
並以每年 7 % 的報酬率複利,
35 年後就會有 1 筆超過 1600 萬的退休金!
而平均每年 7 % 的報酬率也不會太難達到,
長期買大範圍的 ETF (例如:台灣50 ETF 或 VT ) 就可以了!」
 
會後有一位年輕人問我說:
「我想知道更詳細的做法:
您建議我現在開始買 2 張 0050 來投資,
是這個意思嗎?」
 
 
 

實務上,

我不建議新手現在開始定期定額

長期投資 ETF 成功率很高,
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存錢存錢,
每存到可以買進一張 0050 的錢時就買入,
長期持續買 ,
不用選股也不用選買進時機。
 
不過在實務上,
我卻不一定建議投資新手現在馬上去買ETF或基金。
為什麼呢?
 

我的第 1 次投資經驗:

全球股票型基金

和大家分享我一個 2007 年投資基金的經驗。
那個時候我還是投資菜鳥,
所以打算先從基金下手。
 
在做了一堆功課後,
選了「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收益」這支基金,
並開始定期定額投資。
 
這是大公司發行的基金,
可以避免因為基金規模太小而被清算,
投資的範圍是全世界,
這樣可以避免單一國家、單一產業的風險,
我還去看了它持有的股票,
大部分是像法國電信、輝瑞藥廠這樣的大公司。
 
2007 年初開始,
世界的股市都進入了大多頭時期,
我扣款扣了一整年,
每個月我都很期待可以看到基金的淨值一點一點的上升。
 
 

從大盤高檔區開始扣款,

買了一年卻沒賺到什麼

不過 2007 / 10之後卻急轉向下,
到了年末居然跌回了年初的起漲點。
於是我在 2008 年初把基金贖回了,
扣掉手續費之後不賺不賠出場。
 

股災來臨前如果沒賣掉,淨值會腰斬

也多虧了2008 年初有贖回,
不然不久之後,
我會遇到更嚴峻的考驗 –「2008金融風暴」股災。
股災時很多基金、ETF的淨值都從高點跌到腰斬,
有的甚至跌到腰斬再腰斬。
 

雖然長期投資還是會賺,

但很少人能忍耐過 5 年

雖然以長期的眼光來看,
如果意志堅定的扣款,
經歷股災可以買到更多便宜的單位降低成本,
而且等到 2010 年後就回本了。
不過這一段 5 年的震撼教育,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撐過的,
那時和我同時期買基金的朋友,
就在股災期間恐慌性停損,
無法貫徹長期投資的理念。
 
 

結論

這就是我不建議投資新手,
選在目前台股接近 9000 點的時候,
開始「長期投資」0050 的原因。
 
現在開始定期定額買進大範圍 ETF、基金,
以超長期的眼光來說,
取得 7 % 左右報酬率的機會很大,
但前提是要先通過「火盃的考驗」。
 
比較好的做法,
是至少等到平均價格再開始買進,
(以 0050 來說大約是 50 元 以下)
 
這樣雖然股災的時候仍然會有一段跌幅,
但比從山頂往下攤平心理壓力小多了,
也讓長期投資更容易成功!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3-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誰說大盤下跌 1%「反向 ETF」 就會漲 1 % ? 1 分鐘破除「反向ETF」的 4 大迷思..

台股上萬點呼聲高

要期待大盤創新高?還是要居高思危?

國際股市屢屢創新高,
台灣的加權股價指數也在 2 / 25 新春開紅盤的隔天逼近 9700 點,
投資人期待台股跟上國際股市一起「創新高」的心情也越來越濃烈!
 
但在此時,卻有另外一部分老經驗的投資人開始擔憂,
台股每次的「天險」似乎都在 1 萬點上下?!
現在是不是反而要開始「居高思危」了呢?
 
而更積極的投資人可能會想:
既然從歷史記錄來看目前是相對高檔區,
那「放空大盤」是否有利可圖呢?
 

放空大盤的方法–

可用台指期貨、台指選擇權,或是台灣 50 ETF

「大盤」或「加權股價指數」是台股所有上市櫃公司的集合體,
因此想複製大盤績效的人多用:
台指期貨、台指選擇權,或是台灣 50 ETF 來模擬大盤漲跌,
走勢也十分相近。
(註:台灣 50 ETF 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而非加權股價指數,但走勢有 95% 左右的連動)
 
不過,台指期貨和台指選擇權這兩個衍伸性金融商品,
槓桿高又有到期價值歸零的危險,
因此保守的投資者多以「台灣 50 ETF」為主要標的。
 
(延伸閱讀: 1 分鐘了解ETF )
 

直接放空台灣50 ETF會遇到的 3 個問題

台灣 50 ETF 和一般股票一樣可以做多也可以放空,
不過若想要放空台灣 50,
可能會遇到 3 個問題:
 

1.券源不足

根據我實際放空過台灣 50 ETF 的經驗,
它的券源非常少,
因此經常有想空卻沒有券
看的到卻空不到的窘境。
 

2.被軋空的風險

做多台灣 50 ETF 是一個不錯的長期投資方法,
方法簡單、風險低、報酬率比定存高。
 
但是「放空」台灣 50 ETF 就不同了,
就算從歷史上來看,現在大盤在相對高點,
下跌的時間點卻無法預估
過去有很多知名的國際對沖基金,
雖然看準某標的價格即將泡沫化、將來會大跌,
但放空的結果卻被軋空而破產….
看法對但時間點不對也是危險!
 

3.融券強制回補

台灣 50 ETF 和一般股票一樣會發股利,
因此做空的投資人在特定的時間就需要融券回補,
也就是做多的投資人沒有到期風險、但做空的人卻有
無法一直長線放空是致命傷!
 
 

想放空,利用反向ETF 比較好嗎?

台灣50 的反向ETF — T50反1 (00632R)

由於放空台灣50 有一些執行上的風險與難處,
因此元大寶來投信在 2014 年 11 月,
推出第 1 檔與台灣50 指數相關的「反向 ETF」–
T50反1  (代號 00632R)
全名為: 台灣50 單日反向 1 倍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買進持有就有放空台灣50 指數(或大盤)的效果!
 
所以「T50 反1 ETF」 ,
顧名思義就是績效會和「台灣50 ETF」 剛好相反。
例如:今天台灣50 ETF 跌了 1 %,
理論上T50 反1 ETF 的也會漲 1 %左右。
 

T50 反1 ( 00632R )的買賣方式、

交易稅和手續費

T50 反1 ETF 的買賣方式很簡便,
和買賣台股的方式完全相同,
只要透過券商營業員或軟體下單就可以了。
另外在手續費以及交易稅的部分,
手續費的部分都是 0.1425 % (有時依據開戶券商不同會提供不同折扣),
但說到交易稅,一般股票是 0.3% ,
台灣50 ETF」 和 「T50反1 ETF」卻只要 0.1% !
 
不過,買賣方式雖簡易、交易稅也便宜,
但 「T50 反1 ETF」卻有一定的風險,
因此主管機關設下了以下可購買者的條件:
需符合以下條件之 1 才可申購:
 
1. 已開立信用交易帳戶;
2. 最近 1 年內委託買賣認購(售)權證成交達 10 筆(含)以上;
3. 最近 1 年內委託買賣臺灣期貨交易所上市之期貨交易契約成交達 10 筆(含)以上;
 
另外,投資人初次購買時還要簽具「風險預告書」
 

反向ETF 的 4 大風險

T50 反1 ETF」 到底是怎麼追蹤台灣50 指數,
做出相反的績效呢?
由於它並不是「現貨ETF」( EX: 台灣50 ETF ),
所以不是靠買賣實體標的(股票) 的方式來追蹤指數,
而是以「期貨」、「交換合約」…等方式來合成類似效果。
 
那這樣會有什麼風險呢?
 

1. 因追蹤機制而衍伸的績效誤差

首先由於不是直接持有 / 放空 股票,
因此有追蹤上的誤差,
漲跌幅不一定與原有指數完全相同。
 

2.衍伸性金融商品的內含風險

再來,雖然 T50 反1 ETF
表面上讓投資人避開了一年一度融券放空回補的風險,
可是實質上該 ETF 卻在「放空期貨」這個風險性高的衍伸性金融商品,
只是由基金經理人幫投資人執行這些動作罷了,
因此放空期貨所會產生的風險和頻繁買賣費用,
都會內含在放空 ETF 中,減低淨值,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3.多層信用風險

投資人持有「反向 ETF」,
反向 ETF又持有「期貨和附買回債券」(如下圖),
一層又一層….
這其中如果任何一個標的的發行機構出現信用問題,
都可能牽連到「反向 ETF」的績效,
EX:發行「附買回債券」的機構發生信用風險而倒閉,
最糟糕的結果會讓「反向 ETF」投資人血本無歸!
 
圖說:T50 反1 ETF 並非以買賣、放空股票模式模擬台灣50績效,而是用期貨和附買回債券…等工具。

(資料來源:證交所、元大寶來投信)
 

4. 漲跌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大盤今天跌 10% 明天再漲 10%,投資人應該是不賺不賠吧?!」
「『放空台灣50 ETF』和「買進1支T50 反1 ETF』報酬率應該相同吧?!
「只要大盤下跌,反向 ETF 的績效就是正數吧?!」
 
如果對以上 3 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yes!」
那表示還不了解反向 ETF !
 
我們來看以下實例:
假設某ETF的價格原本是 10 元,
第 1 天跌 10% 、第 2 天再漲 10 %,
那麼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的價格,
分別為: 10 元、 9 元、 9.9 元,
則:
(1)買進原 ETF ( 1 倍正向) 的投資人賠了 0.1 元( 10  –  9.9 = 0.1)
(2)放空原 ETF ( 1 倍正向) 的投資人賺了 0.1 元( 10 元放空、 9.9 元回補賺 0.1 元)
(3)買進反向 ETF 的投資人賠了0.1 元( 10 – 9.9 = 0.1)
 
而之所以放空 ETF「賺錢」,買進「反向 ETF」卻賠錢,
是因為:
「反向 ETF」的反向只是和「當日」的走勢反向,
所以「長期來說」,績效卻不一定與原本的 ETF 反向!
 
圖說:買ETF也賠、買反向ETF也賠,有沒有搞錯@@….

 

其他的合成 ETF

除了 T50 反1 之外,
台灣還有發行另外一檔反向ETF–「上證反」( 00634R )
這是追蹤陸股績效的「 FB 上證 (006205)」的反向ETF 。
 
另外,在這波台股的大行情中,
如果不是屬於「居高思危」的族群,
而是對台股創新高有強烈信心的人,
也有 2 倍正向的 ETF 「T50 正 2」可以投資!
(註:投資「T50 正 2」2 倍正向的 ETF 的風險也與反向 ETF 同。)
 
圖說:目前台灣總共有 25 檔 ETF,
反向ETF 除了 T50 反1 之外,
還有另外一檔「上證反」( 00634R ) 。


 

快速結論:

反向ETF和一般 ETF 不同,風險較大,

也不一定大盤跌,反向 ETF 就能賺錢,

所以投資人在投資前,要先了解相關的風險再做決定!

 
★延伸閱讀:
1 次搞懂 反向 50 ETF (Q&A彙整)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3-6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以聯發科 (2454) 為例,就能證明:只聽 利空消息就買股票,會「害你」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7 / 5 / 10 時我們打開艾蜜莉定存股
可以發現聯發科顯示為綠燈的狀態,
代表現在正處於便宜價之下,
細看可知便宜價落在 237 元!
而透過日線圖可以發現今年以來
聯發科全部都落在這個價位底下!

▼2017 / 5 / 10 聯發科落到便宜價以下。

(圖片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聯發科股價 K 線圖。

(圖片來源:理財寶股市)

​但是不是落在便宜價以下,

就可以馬上追買呢?

這時我們可以在細看估價法的部分,
可以發現聯發科的股價淨值比法明顯高於其他的估值,
探究後發現過往市場都給聯發科相當高的股價淨值比,
甚至還有長期在3倍以上的情況,
而近年來給予的比較低,
因此也讓此估值有不正常的反應!
所以應當把此估值剔除來重新定價一下!

▼聯發科估價(未剔除極端值之前)。

(圖片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聯發科估價(剔除極端值之後)。

(圖片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聯發科淨值比河流圖。

(圖片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刪除股價淨值比法後,
可以發現便宜價下降到198元,
而對照5/10的最低價206元,
也已經將當接近!
只差一點點是沒關係的,
就看個人是否接受這樣的買進價位!

但是不是接近便宜價就一定可以買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深入的了解一下,
聯發科這間公司到底是在做什麼的?
還有體質狀態是不是仍舊相當的健全?
還有是什麼樣的原因?
讓它跌到這個便宜價的價位附近?
判斷這個利空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

聯發科是全球前 5 大 IC 設計公司之一。

產品提供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物聯網、
穿戴裝置及車用電子等的晶片設計。
其中主力產品為智慧型手機晶片,
約占總營收超過 5 成。

在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情況下,
聯發科位於有手機心臟的之稱的晶片設計領域,
已領先站穩智慧型手機產業的核心!
雖然智慧型手機成長放緩,
但在未來新興市場的人們
也會開始加入智慧型手機的行列下,
可以預估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仍會持續上升!

不過聯發科也有鑒於智慧型手機的成長趨緩
以及中國廠商的競爭使得毛利的下滑,
也積極發展其他產業的晶片設計!
其中有全球關閉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
帶動超高清數位電視的需求。
而領先業界推出智慧型電視單晶片
支持超高清解析解碼功能,
同時與 Google 合作 Android TV,
持續穩居市場領導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人工智慧家居產品、
物聯網、OTT機上盒、車用電子、
車聯網等具有未來革命性的新產品。
都可以看出聯發科在穩固本業上不斷創新求變的能力。

在了解完聯發科的產業地位後,
我們可以知道聯發科在半導體產業中
的確具有相當程度的領先地位,
因此在面對產業景氣循環時,相對擁有應變能力!

這時我們就該再來看看聯發科的財務狀況體質是否健全,

能讓我們持有的安心?

以及這段時間的利空消息吧~
10 大體質評估中,只有 1 項不良的項目!
這時我們只要去釐清這個部分是為什麼不良的原因,
而這項是第4項目的「是否靠副業賺錢」!
不過聯發科的本業收入比率是 71.51 %,
離標準的 80 % 相去不遠,
所以大部分的收入仍是靠自身的本業而來,
因此這部分不用太過擔心!

▼聯發科體質評估。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聯發科體質評估的警示項目。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10 大指標中還有如現金流量表等可以看出,

聯發科是現金流相當充沛的公司,

股利來自實際的現金,
所以不用擔心打腫臉充胖子的情形!

這時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候的聯發科的獲利情況,
可以看到第一季的 EPS ,
還是比 2016 年還是年增 53.76 %,
雖然是來自於業外的收入挹注,
但營收部分也依然是年成長,
代表營運動能整體是有慢慢回溫,
只要未來在拉高毛利,
開發新的產品下,成長動能仍然可期!

於是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候的聯發科
為什麼在獲利上升反而股價卻不漲反跌呢?
是不是真的是不太樂觀?
翻開當時候的新聞:
可以看到聯發科在 4/28 就公布第一季的季報,
EPS 達 4.29元,
股價也在5/1勞動節收假後的隔天 5/2 大漲了 2.07%,
不過後來卻一路往下跌,
是不是代表只是曇花一現?

來確認一下新聞消息面的部分?
《半導體》聯發科展望欠佳,外資齊降評
2017/05/03 08:07 時報資訊 

聯發科4月營收降至 177億 今年次低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7年5月8日電)
聯發科出貨沒勁 本季恐近財測低標
2017-05-09 21:54:12 Moneydj理財網 

聯發科 傳Q3面臨庫存打呆
2017/05/10 15:24 Moneydj理財網 

就這樣一系列利空消息,把聯發科的股價打到5/10最低206元!

就在這時我們看到這樣的不斷放出利空消息的情況,

就來判斷一下這些所謂的利空

對聯發科的未來是不是會有很重大的影響?

這時間點放出來的消息幾乎都是在說聯發科要打庫存、
聯發科手機出貨沒勁、營收狀況不佳、恐降財測等等!
但大家記不記得手機產業的第一季是他們的什麼呢?
就是他們的傳統淡季!
手機新品發表幾乎都是下半年的事情,
上半年幾乎都在清庫存!
這種老調重彈的利空,怎麼還能當成利空呢?
就好像每年蘋果發新機前,
都說蘋果沒新意、沒有賈伯斯就不行了,
這代一定賣得很差!但後來呢?
蘋果不僅股價頻創新高,
還讓咱們巴爺爺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報酬呢!

所以在聯發科這第一季的傳統淡季中,
所謂的這些利空消息,
實際上僅是他的正常情況,
反而是在毛利率的部分要特別注意下!

但總的來說,我們反而因為這個利空消息頻發的情況下
讓聯發科因此大跌至接近我們所設定的合理價 200 元附近!
這時如果你夠了解他就應該趁機大膽的分批布局買進,
相信在擁有良好體質、穩定配發股息,
又是績優公司的聯發科經營下,讓我們有不錯的收穫喔~

結論:

時間回到現在,
在 6 / 9 的今天,
剛好從上個月的最低點 5 / 10 過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時後的聯發科怎麼了呢?
從當天最低點的 206 元漲到了6/8 最高的 258 元,
剛剛好一個月的時間波段漲福就高達 25 %!
實在不建議繼續追高,
反而應該是考慮開始獲利了結的時候了!

而在5月頻頻打壓聯發科的利空消息現在變成怎樣了呢?
聯發科外資喊買進 目標價升至280元
2017/06/03 12:28 中央社 

電腦展找亮點 外資看好這6檔台股
2017/06/05 12:52 中央社 

=>美系外資看好6檔台股包括:GPU代工廠台積電 (2330) 、物聯網業務成長的聯發科 (2454) ……
《熱門族群》無線充電喊燒,6檔IC設計搶商機
2017/06/06 13:56 時報資訊 

《半導體》外資連9買,聯發科再創波段新高
2017/06/07 11:20 時報資訊

▼聯發科股價 K 線圖

(資料來源:理財寶股市)

這樣的情況在台股中是不斷的上演,
如果大家都因為利空消息就害怕而賣掉股票;
然後又因為利多消息而買進股票!
那麼以聯發科的例子來說,
不就剛好賣在最低點,
而買在這個波段的高點嗎?
希望大家都能靠著自己的一套操作邏輯來選擇股票,
這樣才不會受到市場消息的紛紛擾擾,
而弄得無法安心睡覺喔~

★風險揭露:上文提到的個股,
僅僅只是負面新聞判斷短期或長期利空的股票舉例,
並無任何推薦投資人買賣之意。
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切勿以跟單模式進行!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6-30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大盤高檔時,適合滿持股嗎?


(圖片來源:網路)
 

大盤高檔區,

要怎麼分配資金比例真煩惱…

最近 Emily 收到網友來信詢問一些問題:
 
Q 1 :我知道有些專職投資人會隨時滿持股,
但這樣遇到金融風暴的時候,
要怎麼樣才有資金加碼呢?

Q 2 :關於買股的資金比例,
許多價值投資人不看大盤指數或者說只是參考一下,
例如在目前高點可能持股比例佔總資金少一些,
但比例如何抓呢? 

Q 3 :艾大認為滿持股和依照大盤行情按比例持股,
這 2 種策略哪個好呢?
 
(贊助商連結…)
 
 
 

滿持股好?少持股好?不持股好?

有「最佳解」嗎?

台股大盤在 8000 點以上的歷史相對高檔區震盪已久,
到底這時候要不要買股票?
資金要怎麼配置比較好?
相信是很多投資人都很糾結的問題。
 
因為擔心若因大盤高而不買(或少買)股票,
只怕造成投報率低落。
但如果滿手股票,
則怕股災底部就沒什麼資金承接超低價好股,
錯失大好良機!
 
不過滿持股好?還是少持股比較好?
並沒有唯一的「最佳解」,
因為所謂的「好」很難定義,
到底是未來報酬率最高的方法最好?
還是風險最低的方法最好?
還是適合個人操作模式的方法最好?
 
很多投資人都覺得「最快」、「賺最多」的方法是最佳解,
不過我可不這麼認為,
有些方法 A 用賺很多、B 用卻會賠錢,
因此我認為要找出答案,
就要盡量把能想到的方案列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的方法。
 
 

沙盤推演未來可能的情況,

並列出各種投資方案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測未來的股市走向,
(那是神的領域),
但我們卻可以透過沙盤推演,
列出各種可能性以及應對的方法。
 
以下是我列出的各種可能性和投資方案:
 
情況 1 :股災永遠不會來,而且未來台股只漲不跌
情況 2 :股災會來,而且很快。
情況 3 :股災會來,但至少要等 1 ~ 3 年以上。
 
方案 A :持有 100 % 現金,等股災底部再分批進場。
方案 B: 持有 N % 現金、(100-N) % 股票。
方案 C: 100 % 滿持股 (只買不賣存股)。
 
PS:這裡說的「股災」,
不是跌數百點 ~ 1、2 千點的那種,
而是像 1990 年、2000 年、2008 年那種大盤會腰斬的情形。
「很快」指數個月就會發生;
「股災底部」是指至少大盤從最高點腰斬後的指數。
 

情況 1 : 股災不會來,

未來台股只漲不跌

有沒有可能以後台股 8000 點是底部,
高點在1 萬 7 千點 ~ 2 萬點之上?
 
凡事都有可能,
但是台股目前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太低,
從 GDP、進出口數據…等資料就能看出來了。
經濟是股市之本,
我個人認為除非台灣經歷再一次的產業升級成功、
否則股市大躍進的可能性不大。
 
至於股災不會來??
我認為股災幾乎是必發生的,
只是何時發生?如何發生?
都不可預測而已。
就算像美國這種長線上漲的股市,
也是會發生股災,
大盤一樣會腰斬的!
 

情況 2 :未來台股很快就開始崩跌

很快的定義是數個月內。
如果未來的情況是這樣
顯然方案 A ( 100 % 持有現金) 報酬率最高,
這樣股災底部不僅可以買一大堆超高殖利率績優股,
等景氣回春後還有可觀的價差(通常是 2 倍以上)。
 

情況 3 :股災會來,

但至少要等 1 ~ 3 年以上

如果台股等很久都沒有崩跌,
那麼滿手現金的方案 A ,
反而會變成報酬率最差的方法!
 
而方案 B 報酬率不管未來的情況如何,
則報酬率永遠介於方案 A 和 C之間,
而且崩盤的時間越快,則對持有現金比例越高的人有利;
越慢則對持有股票比例越高的人越好。
 
但問題是股災來的時間是無法精準預估的,
連很多厲害的投資專家也無法每次猜中,
若想靠猜測來投資,
其結果也和隨機選擇差不多。
 
 

所以到底要怎麼選擇投資方案?

就像上文所說的,
我認為「最佳解」不是未來獲利最高的方案,
而是按照每個人的投資情況來做決定
 
我把投資情況依照對股票的依存程度分為:
「輕度投資人」、「中度投資人」、「重度投資人」3 種。
 

輕度投資人

是指理財、投資新手,
或雖然已投資很久,
但長期來說卻是虧錢、沒有掌握到穩定獲利技巧的人。
資金不足的人也算在這一族群。
另外,雖然本業上很專業也賺很多,但因十分忙碌,
幾乎擠不出時間來研究投資理財的人也算。
 

中度投資人

是指具備一定的投資技術與經驗,
有一定的資金,
並能花一定的時間在研究投資上的人,
大部分的非全職投資者都屬於這一群,
這個族群的人很多、
差異也頗大,
就像「黑」、「白」只有 1 種顏色,
但「灰」卻有很多種不同比例的灰一樣。
 

重度投資人

是指:全職投資者、高資產人士、
退休人士和只買不賣的存股者,
他們和企業主一樣,
幾乎在所有的時間點都極高度持股甚至滿持股。
 
PS:上面 3 種投資人,
沒有「優劣」與「對錯」之分,
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
這樣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賺錢的方式。
 

(圖片來源:網路)
 

方案 A :持有 100 % 現金,

適合輕度投資人。

俗語說:「山頂上玩有誰能贏?」
大盤高檔區買股票的風險大,
就像在寫一張級數特難的考券一樣,
要拿高分不容易,
因此新手或資金不足的人,
我建議先花時間學投資、先存錢,
等股災來時再進場撿遍地低價又高殖利率的績優股,
如果不會選股,買 ETF 也行,
放個幾年股利年年領,還能賺價差,
簡單風險低。
 

方案 B :分配股票與現金的比例,

適合中度投資人

那想選擇方案 B 的人,
是要如何配置現金與股票的比例呢?
 
有的人是看指數,
台股指數越高配置的現金越多、股票越少。
 
不過對我來說指數只是參考用,
因為我主要就是依照「艾蜜莉定存股」的方法投資
當績優股出現便宜價時分 3~6 批向下承接,
所以能買到第幾批要看個股的跌幅。
 
在大盤高檔時,
便宜價的個股不多、跌幅也不深,
買進的資金比例也不高,
這樣就等於自動做到資金控管了。
 
▼大盤指數與資金比例表,個人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微調。

(製表/艾蜜莉)
 

方案 C :幾乎隨時都超高度持股甚至滿持股,

適合重度投資人

對企業主、高資產人士、
純靠投資維生者,
或只買不賣的存股者來說,
由於他們的經濟重心擺在股票上,
所以隨時超高度持股是必然。
 
如果你問我,
他們大盤高檔時滿持股,
股災底部怎麼有錢加碼便宜的績優股賺價差?
 
其實他們大多不用做這種事,
因為「本大利小,利亦不小」
總之那麼多股票,
年年生出來的高額股息都用不完,
股災有差嗎?
 
如果真想在底部加碼買,
就用生出來的股息,
用不完的部分來投資,
有時候他們也有其他穩定的大筆收入可以注入買股,
例如:工作收入、版稅、房租…等。
 
更積極一點的,
底部還可以借低利資金來投資:
個人用房貸增貸,企業發可轉債…等。
 

除了方案 A、B、C之外,

還有其他方法嗎?

當我們在思考,
大盤高點該怎麼投資、怎麼分配股票和現金之外,
也可以考慮配置其他標的。
 
這時通常會選擇和股票比較沒有連動,
甚至負相關的標的以求避險,
例如:債券、反向 ETF、期貨、選擇權…等。
 
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
無論是操作什麼標的,
都無法「隨時」和股票呈現「完全負相關」,
也就是不能 100 % 完美避險。
 

1. 債券

很多人都說債券和股票是翹翹板,
股票如果大跌,
資金就會逃入相對穩定的債券中造成債券價格大漲。
 
不過實務上,
我們觀察上一波 2008 年股災時美國大盤的情況,
(因為台灣債券市場不蓬勃,故舉美國市場為例)。
2008 年股災時美股大盤(標普 500指數)重挫腰斬,
但那時很多債券卻和股票一起下跌,
只是跌幅少一點而已!
 
而且不只和股票連動係數高的高收益債、公司債如此,
連一向被視為最穩定的美國長天期公債,
在股災中一樣會下跌的,
所以債券並非任何時候都能 100 % 避持有股票的險。
 
不過,債券在股災時,
仍然可以提供投資人一筆固定的現金流,
可供生活費或是在股災底部買便宜的股票用,
這是很大的優點~
所以用不要配置債券,
可以仔細思考個人所能採行的最佳方案再做決定。
 
▼2008 年股災時,
高收益債和股市一同重挫,
故若是要避險,
和股市連動性高的債種不一定合適。

(圖片來源:巴菲特班 洪瑞泰 <股債非翹翹板>)
 
▼2008 年10 月股災最嚴重時,
美國長天期(10 年)公債價格一樣會跌,
雖然和股票相比輕微很多。

(圖片來源:巴菲特班 洪瑞泰 <股債非翹翹板>)
 

2.反向 ETF

反向 ETF 一樣無法100 % 避險,
而且因為是「單日反向」,
而非與長期報酬率反向,
故能放短期最好,
放久追蹤指數可能有誤差。
PS:但如果能抓到短期趨勢的人,
用期貨、選擇權可以更賺,
這樣也不用買反向 ETF了。
 
反向 ETF主要風險是:
放長期可能會有一點內在費用的損耗,
若大盤盤整膠著也會有震盪損失,
所以有可能未來股災來大盤跌 50 %,
但反向 ETF 只賺 35 %。
 
不過就算無法 100 % 避險,
但若投資人選擇把債券或反向 ETF 配置在投資組合中,
會有很大的機會在股災來時能縮小資產組合的平均跌幅
而且大盤底部賣出反向 ETF會多出一筆資金
讓自己能撿便宜到流口水的績優股。
至於用不要這個方案,
可以仔細思考個人所能採行的最佳方案再做決定。
 
▼2008 / 8 / 27 ~ 2009 / 2 / 27 股災時,
美國的大盤(標普500指數)跌幅為 47.21 %,
而標普反向指數漲了 60.53%,
報酬率比原來正向指數的跌幅高。

(來源:元大標普 500 ETF 傘型基金公開說明書)
 
▼2007 / 10 / 26 ~ 2008 / 5 / 20 股市由高檔轉向,
但大盤跌幅並不大 ( – 7.94 % ),
此時的標普 500 反 ETF,
拿到的報酬率比大盤跌幅少 ( 5.77 % )。
 
若無法完全避險,
那這樣還要不要買呢?
則視個人是否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來做決定,
以我個人來說仍選擇配置 T50 反1 ETF 。

(來源:元大標普500 ETF傘型基金公開說明書)
 
註:還有其他標的如房地產、原物料…等,
也可以依照個人對標的物的了解考量要不要配置,
這裡先略過不談。
 

結論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

Q 1: 隨時滿持股投資人,

遇到股災要怎麼才有資金加碼呢?

他們目前大部分都是高資產人士、
或有穩定收入者,
所以重點也放在股息上面。
 
當股災底部真的想要加碼,
可以用收到的股息再投資,
也可能有其他多管道穩定收入來源可供投資,
更積極一點的,
可以借低利貸款來加碼!
 

Q 2 :關於目前買股的資金比例該如何抓呢? 

先區分自己是「輕、中、重」度投資人(如上述),
若是中度投資人,
可以考慮參考大盤指數配置(如前文中的表格),
也可以像我一樣,
直接用「艾蜜莉定存股」來自動配置。

Q 3 :滿持股和依照大盤行情按比例持股哪個好呢? 

大盤無法預測,
所以哪一種策略未來賺比較多是不一定的,
而且策略應該依照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
如果是我,
因為資金還沒有非常龐大,
所以不會選擇滿持股。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4-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2016 下半年要怎麼投資呢?


(圖片來源: Emily 與 Ben 2015/11 新加坡聖淘沙 )
 

2016 年下半年的投資展望

上一波景氣大循環的高點落在 2007 年 10 月,
之後大盤就反轉向下,
並在 2008 年中以後發生了著名的「金融風暴」。
 
2008 年大盤腰斬的慘況還讓人記憶猶存,
時間又不知覺轉眼間過了 9 年,
通常一個大循環大約 7 ~ 10 年,
今年已是 2016 年,
因此很多人擔心下一次的股災會不會不遠了?
 
不過我倒是覺得投資人不用過度悲觀,
一直在猜股災什麼時候來也不是辦法,
就像我們不會因為怕噎到就不吃飯一樣,
其實只要用對策略、選對好股票,
2016 下半年進場買股票也不用過於害怕!
 
(贊助商連結…)
 
 
 

真正的「好股票」不是飆股,

而是…

很多人喜歡「飆股」,
但我認為真正的「好股票」是能穩健獲利的好公司的股票,
如果買進後剛好遇到資金狂潮或題材,
股票就有機會漲一波,
但如果沒有,
因為公司是能實際獲利的,
投資人也能領到股利,
這種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股票」。
 
以下介紹一檔台股中的績優股—聯發科 ( 2454 )。
 
 

聯發科 ( 2454 ) 投資分析

1. 簡介

聯發科 ( 2454 ) 是台灣 IC設計的龍頭廠商,
而且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鏈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成立於民國 86 / 5 / 28,
並於 90 / 7 / 23 上市 (目前是台灣 50 成分股),
董事長是蔡明介先生。
 
「 IC 設計」這個名詞或許對很多投資人來說有點模糊,
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
有很多電子產品裡都有一片晶片,
關係著整部機器的功能,
那就是 IC。
 
而設計 IC 讓它擁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公司,
就是「IC 設計公司」。
 
聯發科所設計的晶片品質好,
價格又有競爭力,
所以一向是對岸白牌手機最愛的 IC 供應商。
 
延伸閱讀:
手機晶片 NO 2:聯發科 (2454) 毛利率 48%,本益比竟不到 9 倍…
 
 

(圖片來源)
 

2. 企業體質評估

從企業體質上來看,
聯發科是一個財務健全的企業,
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體質評估」項目中,
評定為「正常」
( 10 項財務指標中,有 8 項是合格的)。
 
另外去看它所謂「不合格」的項目,
其實也還算在正常的範圍中,
例如「本業收入比例」這一項,
軟體原本設定的標準是 80 %,
而聯發科是 78.99 % ,
差距不大。
 
▼聯發科企業體質評估為「正常」。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2015 Q4 財報)
 
▼聯發科的本業收入比例雖然出現「警示」,
但與標準數值 ( 80 % ) 也相差不遠。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2015 Q4 財報)
 

3. 近期營收與股價

去年 Q4 聯發科的 EPS 不佳 (僅 2.83 元),
今年初股價也從 260 元以上,
下修到最低 193.5 元 ( 2016 / 2 / 2 )。
 
不過我們觀察今年 1 月到 3 月的營收,
會發現營收已經回穩,
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揚,
若毛利率沒有下降,
今年 Q1 的 EPS 應該不會太差!
 
▼ 2016 年 1 月 ~ 4 / 15 聯發科股價日線圖。

(圖片來源: 理財寶 股市)
 
▼ 聯發科 2015 Q4 EPS 為 2.83 元。

(圖片來源: 理財寶 股市)
 
▼聯發科 2016 年 1 月 ~ 3 月的營收,
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不少。

(圖片來源: 理財寶 股市)
 

4. 估價

好股票也要買在便宜的價格。
以「艾蜜莉定存股」軟體幫聯發科估價,
目前便宜價為 239.46 元、
合理價 333.52 元、昂貴價 477.38 元,
以近日 ( 2016 / 4 / 14 ) 收盤價 231 元來說,
尚在便宜價以下。
 
不過,買股票最好可以分批向下買以降低成本,
不要重押單檔個股與單一價位比較安全,
買股票至少要分 3 ~ 4 批往下買,
每跌 10 % 買一批。
 
從歷史股價來參考,
如果遇到股災,
聯發科的價格最低也跌到 171 元而已。
 
PS:
1.過去的最低價僅為參考,非為未來股價的絕對值。
2.估價時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投資性格,
選擇不同的安全邊際。
 
▼聯發科的內在價值評估,
未來公布Q1 財報後,數值可能略為調整。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2016/4/14 截圖)
 

5. 股利政策

聯發科今年中會發多少股利還沒有公布。
但若以 2015 年 EPS 16.6元,
配合過往平均配息率 79.61 %來看,
今年的股利粗估在 13.21 元左右。
 
如果用 240 元買進,殖利率約 5.5 %;
如果用 200 元買進,殖利率約 6.6 %;
如果用 170 元買進,殖利率約 7.7 %。
 
如果真的買進第一批股票後遇到股災,
投資人也不用恐慌停損,
而可以領股息。
隨著持續買進的價格越低,
殖利率也就越高,
通常好股票持有到景氣回春之後,
股價也會回升!
 
PS:以上是假設全配現金的模式下做一個簡單的概算,
實務上有可能是配現金股利 + 股票股利。
 
▼聯發科歷年 EPS。

(資料來源:理財寶 / 股市)
 
▼ 聯發科 2006 年 ~ 2014 年的股利,
今年中會發多少暫時還未公布。

(資料來源:理財寶 / 股市)
 

結論

聯發科是一間好公司,
最近又跌到便宜的價格以下。
 
但要注意高價股(每股100 元以上的個股)
波動率一向比一般的個股高,
這是保守的投資人要多加注意的!
 
另外,因為它每張股票的股價過高,
並不利於資金比較小的投資人做資金配置,
因此個人是否投資、
安全邊際設定多少,
還是要依照自己的情況仔細考量!
(例如以我個人而言,會等 200 元以下再分批買零股)
 
★溫馨提醒:以上僅為個人研究心得,
絕無任何推薦買賣特定個股之意。
投資之前請務必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自己為自己的投資結果負責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4-17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高股息=高報酬? 0056 ETF沒人告訴你的 2個秘密:可能沒有股息、報酬率被交易成本吃光光!

(資料來源-網路)

上次跟大家談到台灣50的厲害之處,
不過立馬有其他投資朋友問說,還有其他的 ETF 可以買嗎?
所以今天就決定來跟大家介紹另外一檔詢問度也很高的 ETF-

0056高股息。

訴求 高股利為主的 ETF -元大高股息 (0056)

光聽「高股息」 3個字,
似乎就可以感覺到這檔 ETF,
必定是有很高的殖利率與非常適合存股族購買。
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好好了解這檔標的,
所以今天艾蜜莉就帶大家來解析 0056是不是真如其名的「高股息」吧~

0056全名為:「元大台灣高股息 ETF」。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 組成 0056的成分股。
它跟台灣50一樣追蹤的標的都是台灣頂尖的企業,
而且是直接從「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的成分股裡,
預測未來一年,現金殖利率前 30名的公司組成的 ETF。
看到這邊,聰明的投資朋友應該有注意到,

高股息的是標的是用「預測」未來一年,

並不確定真的是有能力配發高股息的公司。

▼可以看到高股息指數是透過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前 30名的股票為成分股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那麼要如何預測的準確,
就要看編撰「高股息指數」的公司的選股功力了!
(富時國際有限公司與證交所合編之臺灣高股息指數)

不過好在高股息的追蹤標的是台灣前150大的公司,
相對來說穩定性是不錯的,也因此它的歷年股息差距沒有很大。

兩大秘密 剖析高股息的隱含成本

一、原來高股息可能會 沒有股息

▼元大高股息的近 10年配息

(資料來源-Money DJ)

查看歷年來的高股息的配息時,發現真的都蠻穩定的,
殖利率都落在 3.5% ~ 5.5%之間。

但 … 我們卻發現 2010年,居然沒有配息!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而且這樣的情況在未來會不會再次出現?

我們從當時寶來投信(還沒被元大併購)所公告的內容可以發現:

「…… 依前述基金信託契約第二十一條規定,已達收益分配標準
但經過會計師審核本基金可分配金額扣除已實現未實現資本損失後,
無盈餘可供分配,因此九十九年度本基金將不予分配收益。 」

這句話講白話一點就是,
原本有盈餘可以配息給大家,
但是因為所投資標的 未實現虧損高過我們可配息的盈餘(可能都買太高 … ),
所以就沒錢配息給大家了。

看到這邊似乎覺得編撰「高股息指數」的公司 選股功力好像有待加強,
不過幸好是「未實現損益」,
如果最終賣出標的時不要虧損即可,
所以後續幾年又都有 穩定配發股息!

但根據最新的元大投信公告有提到,

未來所欲配息之收益計算,不需要再 扣除已實現及未實現之資本損失。

這樣來看未來高股息,

只要所得之 現金股利不要低於 基金費用的話,

應該都會年年配息!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二、周轉率過高,報酬率會被 交易成本 吃光光

除了以上內容外,高股息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艾蜜莉再用表格替大家做介紹~

▼高股息相關基本資料

基本上高股息的稅率都跟台灣50差不多,僅有 管理費比台灣50高。

但高股息有一個部分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周轉率」偏高。

周轉率代表「多久買賣一次股票」,
而每次買賣都需要花費交易成本。

所以周轉率越高,代表買賣越頻繁,
這就類似短線操作,需要付出較多的交易成本,
就是交易稅跟手續費,這樣對整體的報酬率是很傷的。

(資料來源-證交所;製表-艾蜜莉)

忘記台灣50的資料了嗎?再補上表格給大家參考~

▼台灣50相關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證交所;製表-艾蜜莉)

▼高股息 成份股 106 Q2 權重差不多 …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製表-艾蜜莉)

高股息的成分股裡面沒有近年來帶領台股不斷攻高的「台積電」,
或許這也是造成 高股息的報酬率低於台灣50的原因之一。

▼高股息的問題基本上都跟台灣50類似。
所以我就只放上成份股的調整喔~

(製表-艾蜜莉)

高股息 VS 台灣50

上面有提到高股息因為周轉率高,會造成過於頻繁的交易,
因此交易費跟手續費就變成比較大的成本負擔外,管理費又高於台灣50,
所以當我們回測高股息的年化報酬率時,會發現,它的報酬率不及台灣50。
雖然最主要的原因並非完全是周轉率與費用率,
主因還是在本身的選股部分,高股息沒有台積電差別就很大。
但這對於報酬率在 4~7%之間的 ETF來說,
當然能越低成本會越好~

▼高股息與台灣50成立至今的年化報酬率差別

(製表-艾蜜莉)

千萬不要小看這 2.58%的差距,

用複利下去計算的話,這差距就很可怕了!

結論

1.雖然過去曾經發生過 0056沒有配息的事件,
但後來已經公告修改信託契約,因此 2011年以後跟未來幾乎會配息。

2. 0056績效近年來略低於 0050,主因之一是 0056未持有價格高漲的 台積電。
另外,0056周轉率費用率略高於 0050也有一點點影響。

從存股的角度來看,

我對台灣50 ETF的喜愛度還是高於高股息。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10-16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有 1 檔「年年配息」報酬率又高的「定存股」,最近政府帶頭買進!它是…

 

像定存一樣安全,

但報酬率又更高的「定存股」真的存在嗎?

近幾年由於財經雜誌的帶動,
「存股」或「定存股」成為一種流行風潮,
但是,像「定存」一樣安全,
報酬率又比定存多的標的真的存在嗎?
又要怎麼投資呢?
 
 

最安全的定存股–台灣 50 ETF

銀行存款在本息 300 萬以內,
受到國家 100% 的保障,
是真正「不會倒」、「不蝕本」的投資,
但活存 0.17%、定存 1.38% 左右的年化報酬率,
可能連通膨都打敗不了!
 
因此投資人希望找到,
像定存一樣穩定、但報酬率要比存款高的標的,
而要滿足這個要求,
最簡單的就是投資「台灣50 ETF」。
 
圖說1: 2015 年 3 月 16 日 ,各大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在 1.27 % ~ 1.44 % 左右。

(圖表資料來源: 網路 )
 

台灣50 ETF 的買賣方式、手續費以及股息

台股中有很多檔 ETF,
其中最知名就是 2003 年 6 月 30 日,
由寶來投信推出的「台灣50 ETF 」(代號: 0050 )。
 
「台灣50 ETF」是一種與指數連動的被動型基金,
雖然理論上它是「基金」,
但特質上卻更像「股票」,
它的買賣方式就像一般「股票」一樣
開戶後用下單軟體買賣、或打電話請營業員掛單就好了。
 
而在交易手續費的部分,
「台灣50 ETF」和一般股票相同 ( 0.1425 %,視券商不同有時會打折),
交易稅的部分則比一般股票還低。
 
另外,「台灣50 ETF」也和很多股票一樣年年配息
近 10 年平均每年配發 2.03 元現金股息
 
圖說2: 台灣50 ETF 2004 年 ~ 2013 年股息

資料來源:CMoney股市
 

投資台灣 50 ,長線勝率接近 100% !

平均年化報酬率 7.83%!

為什麼說 台灣 50 ETF 才是最安全的「定存股」呢?
(雖然嚴格上來定義,它是基金而不是股票)
因為它是台灣前 50 大公司的股票集合體,
倒閉風險上「遠低於」任何 1 檔個股,
而年化報酬率又比定存 高出 6 %!
最重要的是,依照過往的回測,
在任何時間買進不賣,只要長期持有,
投資勝率都接近 100 %!
 
 

以 台灣50 來準備退休金,長線複利效果可觀

統計期間自 2003 / 7 ~ 2015 / 2 ,
台灣50 ETF 的平均年化報酬率 約 7.83% ( 含息 ) ,
這樣乍聽下來好像不多,
但只要長期滾雪球,
威力也是很驚人的!
 
根據 「72 法則」來說,
7.83%的年化報酬率,
就相當於 每9.2 年資產就翻一倍。
因此如果有 2 個人,
同時在 23 歲的時候擁有 100 萬,
1 個什麼都不做,
而另 1 個把這 100 萬 投入台灣50,
複利又複利…
當他們 60 歲退休的時候,
2 人的錢將會差距16倍! ( 100萬 : 1600萬 )
 
圖說3: 台灣 50 上市 12 年來的年化報酬率達 7.83 %,
比現在的 1 年期定存利率高 6% 以上。

(圖表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台灣50 ETF 的買進策略 1– 單筆投資

買賣台灣 50 ETF 有很多種策略,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單筆投資」,而且只買不賣。
 
這種最簡單的策略,
過去 12 年的年化報酬率卻有 7.83 %,
難怪金管會要邀請全體政府法人來一起投資了!
 

使用單筆策略的缺點:

高檔時持有到下次獲利的時間很長、

股災來時股價帳面腰斬

不過買進持有策略雖然看起來簡單、報酬率又不錯,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
有這樣的成績,
是因為在過去的相對低點買,
又持有到目前在 9500 點以上高點的結果。
 
也就是說,
若投資人在目前大盤高檔區,
才想開始「單筆買進」ETF 來「存股」,
成本就會在9500點以上,
而且大盤過熱反轉前沒賣出,
要等到下次「回本」可能要等待 7 ~ 10 年左右,
而且還要經過近 50% 帳面損失的可怕時段。
 
我們看看下圖 4 就能明白,
若上一波金融海嘯前的最高點時 ( 2007 年 10 月),
我們單筆買進了台灣 50 ETF,
則至少要到 2014 年 6月 報酬率才會高於定存,
(圖中紅線從下方穿過綠線之處),
雖然最終還是「勝利」了,但等了將近7年!
 
另外,這中間還會經歷股價暴跌的時候,
從 2008 年中起股價一路下跌,
到 2008 /12 股票的「帳面價值」接近腰斬,
在這種時候,還能抱住股票的投資人恐怕不多了!
 
圖說: 2015 / 3 / 16 中時電子報 。內容指出,金管會邀全體政府財團法人一起投資。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圖說 4 : 此為「 0050 打敗定存」理財寶
圖中可以看出 2007 / 10 開始 單筆投資台灣 50 ETF 100萬元,到現在只會變成 116.73 萬,
相當於年化報酬率 2.11% ,僅小勝定存一點點。

(資料來源: 0050 打敗定存 理財寶)
 
圖說5 : 對比上圖,若晚 1 年 ( 從 2008/12 ) 才開始單筆投資台灣 50 ETF 100萬元,
到現在( 2015 /3 )會變成 235.23 萬,相當於年化報酬率 14.67 % ,
由此可知,買的早不如買的巧。

(資料來源: 0050 打敗定存 理財寶)
 

台灣50 ETF的買進策略 2 — 定期定額

如果一定要在高點買股,
「定期定額」是比「單筆」投資更合適的策略。
 
如下圖,如果一樣在金融海嘯之前的最高點,
也就是 2007 年 10 月的時候投資 0050,
但改用「定期定額」策略 ( 每月投入 1 萬元買零股),
到目前為止,年化報酬率約 7.64 %,
大勝同時間使用「單筆」策略的年化報酬率 ( 2.11% )!
 
更重要的是:
「定期定額」策略在股災時,
最大「帳面損失」會比「單筆」策略少一些 ( -41% : -50%) ,
而且「回本( 打敗定存報酬率 ) 的時間也會快許多。
 
圖說 6 : 2007 / 10 開始定期定額策略 投資 0050 ,一樣會經歷股災時- 40 %左右的帳損,
但股災後不久,2009 / 7 時「定期定額策略」的總報酬率就首次「超越」定存報酬率。

(資料來源: 0050 打敗定存 理財寶)
 

結論

觀察以上用「0050打敗定存」軟體來回測「單筆」以及「定期定額」策略,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如果不太會選股的投資人,不如「長期」投資 台灣50 ETF,
只要台灣經濟不倒,根據回測不管用什麼策略勝率都接近100%!
 
2. 在高檔開始單筆買進 台灣50 ETF,雖然長期來說也能「打敗定存」,
但持有時間更久、獲利更小!
 
3. 若一定要在高檔投資,定期定額策略比單筆投資好,
帳面損失更少一些、而且年化報酬率更高很多。
 
4. 就算晚 1 ~ 2 年才開始投資,避開股災買在低點,
反而才是報酬率最高的方式 ( 買得早不如買的巧 )。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3-16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人工智慧、雲端議題 被受看好的 智原(3035),艾蜜莉卻認為「暫緩」進場,因為……

(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台灣工研院產經中心指出:
台灣半導體業產值在2016年
達台幣2.43兆元,佔台灣 GDP 的約 13%。
 
高額的占比幾乎是影響
台灣景氣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也是各位投資人積極尋找
優良標的公司的產業之一。
 
而智原(3035)就是身為半導體產業一員,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這一家公司吧!
 
 

一、了解公司

智原屬於半導體上游公司,

成立於82年,上市於88年,
股本約24億。為聯電集團旗下IC設計公司。
強化自身產品選擇的合作對象就是聯電,
公司主要產品為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委託設計及權利金收入。

公司的研發費用比重占了
高額支出105年度占比約25.58%,
如何在高額的研發費用之下
維繫營收的成長成了公司很大的挑戰。
 

主要的銷售市場為中國、台灣及美國

其中中國的銷售比重逐年增加,
從103年25.4%增加至105年47.99%,
其原因不乏是因為大陸市場的
需求提升和中國許多新興自有品牌的創立有關。
智原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屬於上游IC設計。
 
在高毛利的吸引之下也吸引了
許多競爭者爭相進入此研發市場,
市場激烈經爭之下營收不如以往穩定成長!
 
雖然目前仍然可靠著過往的
智財權收入及一定的訂單維持營運,
但長期之下可能尚須接續觀察。
 
近年來除了繼續研發ASIC的產品之外,
也嘗試跨足新興電子產業像是

AI技術研發機器人等人工智慧、

雲端智慧等網路平台,

希望跟上大環境的趨勢走向。
 
 
 

二、估價

我們再來看看智原的財務狀況體質是否健康,
透過艾蜜莉10 大體質評估中,
顯示為正常,
但有3項不良的項目!
我們接著繼續針對不良的項目分析它的問題!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評估項目3,

股本大小警示的問題。
股本太小要擔心是否容易被市場炒作,
但如果看智原的股價似乎沒有
暴漲暴跌的炒作現象,
而且在金融海嘯時也撐過不景氣沒有虧損,
因此這部分不用太過擔心。
 

評估項目4,

本業收入比率的問題。
細看財報可以發現,
智原第一季本業與稅前淨利都是虧損的,
因此數值才會這麼少。
 
不過又因為認列處分

安控事業資產的停業損益,

挹注了非常大的停業收入,

但這屬於一次性收入。

 
然後再看歷年的智原
業外收入比率都有大於80%!
但後續還是要觀察智原的
本業獲利情況是否能恢復!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智原106 Q1)
 

(資料來源-理財寶)
 

評估項目8,

董監和法人持股比低。
智原的董監法人持股比率是29%,
距離標準的33%相去不遠,
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艾蜜莉定存股估價法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智原的便宜價27.51,

與目前收盤價38.8,相去甚遠。

可以看到智原的股利法項目特別低,
因為去年智原獲利較差僅配發1元現金股利。
但為了創造更高的安全邊際,
因此我還是會把它納入評估。
 
計算的結果可以發現,
智原的便宜價27.51,
與目前(2017/7/21)
收盤價38.8,相去甚遠。
 

因此我還是會等待

它落在便宜價時才考慮,

並且觀看當時的

本業獲利是否恢復來決定。

 

 

 

三、評估利空情況

2011~2012年,

搭上智慧型手機熱銷風潮,營收持續增長,

但是過後市場逐漸呈現飽和狀態,
手機銷售量增長率逐漸下
滑間接影響到相關產業的營收。
 

2012~2013年,營收忽然大幅度下滑

是因為主要受到NRE認列時程遞延,
雖然此次事件屬於單一且短期的影響。
 
但是後續2014年之後,
營收缺沒有逐漸地恢復反而有持續低檔的感覺。
除了因為受大環境經濟不佳的影響之外,
更有可能的因素是智原
所想研發投入的新興產業為
雲端平台、穿戴裝置、
網路通訊及智慧家庭等領域。
 
這些商品雖然未來預期可以
帶來另一波成長的商品,
但是還不一定能達到量產的可能
或是有大量的需求,
只能說這種預期比較像
是一種希望成長的夢,不確定性極高。
 

(資料來源-理財寶)
 
 
 

四、制定操作細節

目前來看智原的營收沒有持續性的成長,
且除了依賴智財金的固定收入之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
尚未有明顯突出的潛在發展,
容易受到國際經濟景氣好壞影響營收。
 

加上因為研發人工智慧及雲端等題材,

近來熱烈被討論,

消息面影響甚大。

但本身營業利益卻沒有正成長。

 
另外距離便宜價也有一段差距,
所以現在倒不如先當個旁觀者,
觀看後續局勢如何發展也不遲阿~
 

(資料來源-理財寶)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8-2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投資超過 10 年了,還在賠錢嗎?你一定是沒打好基本功!(內附 3 種高勝率投資法….)


 
雖然投資一定有風險,
但這個市場上的確還有很多報酬率高於風險的機會。
 
常常有新手朋友問我,
「要怎樣開始投資呢?」
「有什麼好的投資標的呢?」
這個問題,我一般都建議依照以下順序:

1. 新台幣定存
2. ETF
3. 價值投資

 
如果能按照這個順序一階踏穩了才踏另一階,
不要急著跑、跳,
你將會對「金錢」和「複利」有最正確的掌握!
 

1. 新台幣定存

新手的第 1 筆投資,可以從新台幣定存開始

是的,我建議新手的第一個「投資標的」,
就是「新台幣定存」,
雖然現在 1 年期的定存利率,
10 年平均年化報酬率只有少少的 1.43 %
但資金資金規模越來越大之後,
一年下來也可以多個幾萬元。
 
要特別注意的是:
新手請做「新台幣」定存就好!
不要因為想要多賺點利息而去做「外幣定存」,
因為那是進階後才去學習的投資標的,
才不會「賺了利息、賠了匯率」!
 

用網路銀行定存超方便

大筆資金可以分拆存入

做「定存」的方法非常簡單,
在銀行開戶的時候只要一併開通「網路銀行」,
這樣之後要定存就很方便了,
只要在家裡動動手指, 5 分鐘 就完成了手續!
 
另外要是資金規模很大,
與其單筆一次存入全部資金,直接定存 1 年,
不如把錢分拆成多筆 ( EX: 10 萬一筆),
再設定「 1 個月定存 — 到期續存」功能,
這樣若臨時需要用錢,只要把要用到的部分解出來用就好,
不會損失全部的利息喔!
 
圖說  : 以台灣銀行的網路銀行執行定存的 4 個步驟。每家銀行介面都不一樣,但大同小異。
 
Step 1.從左邊選單選擇交易項目: [ 綜存戶活期轉定期 ]。
Step 2.輸入資料:選擇活期存款帳號、定期存款種類、期間、計息方式、續存方式,輸入金額,按 [ 下一步 ]。

(圖片資料來源: 台灣銀行網路銀行示意圖)
 
Step 3. 確認資料:按[ 啟動轉存交易 ]。

(圖片資料來源: 台灣銀行網路銀行示意圖)
 
Step 4.確認交易成功:顯示交易成功畫面,並確認交易是否正確。

(圖片資料來源: 台灣銀行網路銀行示意圖)
 

2. ETF

在打穩「定存」的基本功後,
若對定存利息不滿意,
這個時候,可以開始投資 「ETF」。
 
投資 ETF 最大優點是「不用選股」和「省時省力」,
每個月 只需 花 1 ~ 2 個小時的時間
就可以想搭上經濟成長的列車、複製大盤的績效,
長期取得 7 % 左右的年化報酬率!
 
不過買 ETF 有 2 個要注意的地方:
(1) 要有心理準備「長期投資」。
尤其是在大盤高點初投入的人,
若想要更安全,也可以等到相對低檔區再投入。
 
(2) 盡量選擇「自動追蹤大範圍指數」的 ETF。
例如外國推出的世界股票 ETF、台灣 50 ETF…等,
而非「槓桿 ETF」、「黃金ETF」這一類的。
 
延伸閱讀:一分鐘搞懂ETF!
延伸閱讀:有 1 檔「年年配息」報酬率又高的「定存股」,最近政府帶頭買進!它是…
延伸閱讀:誰說大盤下跌 1%「反向 ETF」 就會漲 1 % ? 1 分鐘破除「反向 ETF」的 4 大迷思..
 
圖說: 0050 打敗定存 理財寶

 

3. 價值投資

若幾乎 100% 不蝕本的「定存」,
和投資不用自己選股的 ETF 這 2 種方法都完成後,
想要追求更高報酬率的投資,
同時又兼顧風險概念,
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來學「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年化報酬率長期可達 15% 以上

最知名的價值投資者「股神巴菲特」,
在近 60 年的投資生涯中,年化報酬率超過 20 %。
而且這絕對不是特例,
世界上很多價值投資者,
長期( 30 年以上) 也都能保持 15 % ~ 20 % 的年化報酬率,
而且這些人的資產規模很大,
要不是如此,報酬率可能會有 30 % ~ 40 %。
 
在台股中以艾蜜莉定存股來舉例,
這是一個很保守,大多只買大型績優股的價值投資法,
假設艾蜜莉觀察名單跌到便宜價就買、昂貴價就賣
過去 10 年來,回測年化報酬率約 15.XX % 。
 

價值投資需自行選股、選價位,

因此需花時間了解企業營運

雖然價值投資者不用盯盤,
不過不斷的思考和讀書卻很花時間。
而且學習價值投資法的基本概念雖然簡單,
但要了解企業的營運、看財報,
卻有一點難度,因此形成了一道門檻。
 
不過也不用想得太難,
如果我們願意每天花 1 ~ 2 個小時的時間
應該 1 年內就能初具成效。
 
以價值投資來「主動選股」賺的是「思考財」,
很多人想要有第 3 種方法的報酬率,
但願意投入的時間和精神卻是第1、 2 種,
這樣是很危險的!
不管是用跟單、或用其他做法…
長期下來都很難維持投資成果!
 
圖說: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比較: 3 種方法能幫你賺多少錢呢?

假設在 30 歲之前,
我們取得了人生的第 1 桶金 — 100 萬元,
並把它投入定存、ETF或價值投資中,
那 65 歲退休的時候會變成多少錢呢?
 
方法 1定存:
假設新台幣 1 年期定存利率 1.43 %,
投入 100萬, 35 年後會變成 164 萬 3708 元。  (不錯^ ^)
 
方法 2 ETF:
假設投資 ETF 年報酬率 7 %,
投入100 萬, 35 年後會變成 1067 萬 6581 元。 (很棒^_____^)
 
方法 3 價值投資:假設價值投資年報酬率 15 %,
投入100 萬, 35年後會變成 1 億 3317 萬 5523 元。 (超驚人啊!!!)
 
 

結論

如果只問大家:「以上 3 種方法,你要選哪一種呢?」
35年來「方法 3」比「方法1」的投資績效多了81倍,
應該很多人都想選吧!
但也有人覺得,要獲得比較高的獲利,
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學習,
又了免要增加一些風險,
若本業很賺錢,不如使用方法 1 或 2 就好了。
 
其實 Emily 覺得這 3 種方法不是只能 3 選 1,
我通常都混合使用的,
像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中除了個股之外也包含了多檔 ETF,
而在暫時沒有標的可以買進的時候,
我也會把資金分拆成數筆,
先放 1 個月定存!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3-17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