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照過來!今年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內附股利扣稅試算 Excel 表)

請往下 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網路)
 

存股族照過來!

今年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

「存股」、「價值投資」等等穩健的投資方式,
近年來越來越盛行,
越來越多投資人愛好買進股利高的績優股。
 
只是,在政府缺錢的情況之下,
針對領股利者的各種稅賦和費用不停的加重。
想買股票領股息,會產生 4 ~ 5 種費用。
 
首先,在買股票的時後就要抽證交稅;
然後還有給券商的手續費,
領到的股利要納入綜所稅計算(可扣抵稅率還減半),
另外還有健保補充費、
長照保險費 (最快 2018 年上路)。
 
這麼多稅、費齊下,
一隻牛剝了快 5 層皮!
所以今年參加除權息到底划不划算呢?
請看以下 Emily 的分析…
 
 

考量 1 : 參加除權息要多繳多少稅?

想知道該不該參加除權息,
我們可以從 2 個點來考量,
第 1 點就是算出如果參加,
自己要繳多少稅。
 

稅率不高的人可參加除權息,

領股利之外還能退稅

如果是所得不多、稅率比較低的人
(一般人多是屬於這個族群),
參加除權息還能領到「退稅」。
雖然因為新制的「可扣抵稅額減半」政策,
領到的退稅會比往年少,
但總歸還是一筆收入!
 
 

高所得者要不要參加除權息,

可以實際動手算一算再決定

但如果是高稅率者,
或者是領到股利之後才變成高稅率者,
可能就要補不少的稅!
所以最好還是自己實際算算看再決定。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看看:
黃先生買了 A 公司 450 張股票「存股」,
而此公司配發每張股票 5000 元的現金股利,
公司可扣抵稅比率是 10 %,
黃先生適用所得稅率為 40 %。
 
股利淨額 = 450 X 5000 = 225 萬
新制(減半後)的可扣抵稅額 = 10 % X 225 萬 X ( 1 / 2 ) =11.25 萬
股利總額 = 股利淨額 + 可扣抵稅額 = 225萬 + 11.25萬 = 236.25 萬
應納稅額 = 股利總額 X 綜所稅率 = 236.25 萬 X 40 % = 94.5 萬
補稅或退稅額=應納稅額 – 可扣抵稅額 = 94.5 萬 – 11.25萬 = 83.25 萬
(應為股息補稅 83.25 萬)
 
▼查可扣抵稅率的方法:
1.請打開艾蜜莉定存股
2.切到「體質評估」頁,並在左上角輸入股票代碼
3.看近 1 年扣抵稅率,例如中華電就是 20.48 %。
而可扣抵稅率減半的意思就是,
雖然顯示為 20.48%,實際只能以 10.24 % 來計算抵稅額。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2016 / 6 / 18 )
 

請往下 繼續閱讀...

領到的股利,

會被政府抽稅掉一半還要不要參加除權息?

這就依個人價值觀決定

可能有人覺得,
要是能領到 236 萬的股利,
就算因此多繳個 120 萬的稅,
也還是有賺到 116 萬啊!
這一點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但至少要算出實際數據後再做決定!
 
股利課稅試算 EXCEL 表,請點這裡下載
(即日起 1 個月內限期下載)
下載後可自行填入購買股票之資料(最多 10 支),
如圖中金黃色部分的個人綜所稅綠、可扣抵稅率…等,
最後EXCEL會自動幫您算出要補稅會退稅的金額喔!
PS:可扣抵稅率那一欄,
要填入原本的扣抵稅率數據(不用自行除以 2 ),
例如中華電是輸入 20.48 %。

(製表:艾蜜莉)
 

考量 2 : 買進股票的目的是什麼?

1.不要只為領股利而挑除權息前買股,

否則可能沒有填權息還要繳稅!

不過,「只為領股利」而在除權息前盲目買股票,
我是不贊成的。
如果只為領股息而故意在除權息之前買進,
那就要祈禱股票未來會「填權息」了。
若無填權息,
領股利只是把自己左手的錢換給右手而已
(除權息之後股價會調整降低),
而且還可能因此付出高額的稅(如上面的例子)。
像去年除權息的上市櫃公司共 1159 家,
將去年的除權前 1 天股價,和今年 6 / 3 的收盤價相比,
目前只有 43 % 企業填權息!
 

2.價值投資法波段操作時,

不用刻意為了避稅而在除權息前賣股!

我的投資策略是用「價值投資法操作波段」,
通常在便宜價買進績優股,
並且在合理價、昂貴價才賣出,
主要還是在賺波段價差。
中間持有超過 1 年是正常的,
因此也會領到股息,
但我領股息只是為了等待好股票「均值回歸」而已,
並非專為了某股票今年會配發高股息而故意在除權息之前買進!
 

3.退休族、存股族…
既然一定要參加除權息,

就善用「借券」來節稅吧!

不過那「退休存股族」該怎麼辦呢?
他們靠股利生活,
就算政府的稅、費不停的加重,
他們也跑不了,
為了避稅而賣股,生活費可是會受影響的!
 
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人,
我建議可以考慮把股票「借券」給別人,
這樣不僅可以多收到 1 份「借券收入」,
而且該有的股利完全不會少,
因為此時會用「權利補償」方式收到股利,
並不納入所得稅計算,
所以能達到節稅效果!
 
 

結論

回到原來的問題:「今年到底該不該參加除權息呢?」
 
如果只是為了領股利而盲目在除權息前買股的話,
我不太建議,
因為最糟糕的結果是無法填權息又被政府課高額的稅。
 
而如果是想賺波段價差的價值投資者,
在持有過程中遇到除權息了,
我認為大多都不用為了避稅而刻意先賣股一趟,
因為稅率低的人(例如我)通常還能收到退稅,
只是比往年少一些而已。
除非是會因此增加幾個級距的高稅率者,
再視個人情況考量。
 
而若是純粹領股息為生的「存股者」,
當然不能、也不用避開除權息。
如果想避稅,那就把股票借券出去吧!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6-19

請往下 繼續閱讀...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