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厭食傾向的小女孩為何能食慾大開??想通了…你就知道如何學好理財!


(示意圖來源:石原里美)
 

如何學好投資理財?

「Emily,我想學好投資理財,
第一步該怎麼做呢?我完全沒有頭緒啊!」
我的 FB 粉絲團,經常收到這樣的提問。
 
是先存錢?還是先看書?
或是先開戶買一支股票試水溫?
不不不…在我心中,真正的第一步是…..
 

學好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喜歡」它、「享受」它!

一段小故事告訴您,

喜歡和不喜歡「差很大」!

說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給大家聽:
年幼的時候,我非常的瘦小,
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才 16 公斤 ~ 22公斤,
簡直像營養不良的程度。
 

小時候我是「排骨仙」,

吃飯總是在恐懼被處罰的情況下勉強吃的…

學校每次幫我們量身高體重的時候,
導師總是會寫聯絡簿通知家長,
帶我去檢查是否有生病?
爺爺奶奶也常常問爸媽,
怎麼把我養成這樣?都沒給我吃飯嗎?
 
其實那個時候我的食慾並不好,
對食物總是毫無興趣。
父母親常常逼我吃飯,
因為我不想吃,
有時候還會因為不吃飯而被處罰…
因此我的一頓飯,
常常是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情況下,
勉強吃完的。
 
逼了那麼久,我的體重有增加嗎?
答案是幾乎沒有。
而且因為常常被逼著吃飯,
對我來說吃飯是一件既恐懼又痛苦的事。
而為了不被處罰,
我總是很「努力」的吃飯,
只是一直不見成果。
 

嘗到好吃的美食後,

不喜歡吃飯的人也能胃口大開!

原本以為,
我大概一輩子都是「排骨仙」吧!
沒想到上了大學之後接觸到外食,
雖然沒有家中的食物健康,
但色香味俱全,好吃極啦!
從此我的「厭食傾向」不藥而癒。
 
而認識我老公之後,
他帶著我四處享受美食,
我的體重也直線上升,
現在他有時還開玩笑叫我「肥肥」…
 
所以謎底出來了:
我小時候之所以那麼瘦、討厭吃飯,
原因竟然是家母煮的食物非常難吃!
(我媽媽現在站在我身後,她非常火 XD )。
 

投資也一樣,

要先能「享受」其中,才能做的好!

為什麼要提起這一段往事呢?
是因為我認為學好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方法、步驟,
而是「動機」。
如果能「享受」在一件事之中,
久而久之,通常能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電影「食神」中的厭食症患者,
因為吃到食神(周星馳飾演)做的「撒尿牛丸」,
覺得「太好吃啦!!」
因此胃口大開,恢復進食,
照顧她們的護士感動到流眼淚….
(每次我看到這個搞笑片段都會會心一笑 XD~~ )

(資料來源:電影-食神)
 

愛上投資理財的方法

而如何讓自己「喜歡上」投資理財呢?
以下是「 3 要 3 不要」:
 

製表:yahoo奇摩理財/小資女艾蜜莉

1、要喜歡上「錢」
有的人覺得談錢很庸俗,甚至覺得喜歡錢=貪婪=罪惡,但我覺得如果取得的方法和用途是好的,錢可以讓自己完成夢想,還可以照顧家人、並且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2、要從投資「過程」發現樂趣
雖然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累積資產或財務自由,但如果能從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就獲得「快樂」,那這樣就是最好了。

 

而過程中到底有什麼可以「快樂」的地方呢?以我的例子來說,學習價值投資、研究股票,就像在看偵探片福爾摩斯一樣享受,搜集各種資料,看透隱藏在事情背後的真相、抽絲剝繭,買到價值被低估的好股票,非常過癮,很有成就感!
3、要找到同好
雖然很多人說投資的路上是孤獨的,但如果能找到投資路上的導師、同好一起研究,比起自己一個人摸索,成功的速度會快一些,也可以彼此勉勵,互相打氣!
4、不要過度的存錢
我聽說過有人為了要早日達到財務自由,日復一日省吃儉用,甚至到達苛刻自己的程度,他們的決心和毅力雖令人佩服,但也必須說這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過度的節儉,反而容易讓某些人因為痛苦而弄壞了投資理財的胃口。
要適度的犒賞自己,存下來的錢中,可以規劃一部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旅遊喔!
5、不要用負面的動機或方法執行
有的人是用「恐懼」和「鞭策」當驅動力來做投資理財的,這樣就算最後成功了,過程也非常痛苦,更有可能像我小時候被逼吃飯一樣變成一種心理陰影。
若把投資理財當成不得不做的「工作」,沒多久就會很有壓力,根本提不起勁去做,自然很難大進步。
6、不要互相比較
基本上我覺得投資理財是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或快或慢、或多或少都可以,慢慢成長、適合自己就好,正面的鼓勵自己,不用和大盤比較,更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結論

其實我覺得沒有辦法做好投資理財的人,
有一半都是因為剛開始的正面動機不足、過程不快樂,
只是急著想賺錢…
這樣成功率是不高的!
 
這雖然是一個非常基本的道理,
但有很多人多年來沒有想通,
導致在過程中半途而廢,
無法達到成功的彼岸。
其實不只投資理財,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書嗎?
套用一下上面的方法,
一段時間後會慢慢有所改善喔!
(我以前當補習班老師時親身實驗過的)
 
當然,學好投資理財,
喜歡它、享受它是第一步,
再來我們也得找到正確的方法,
有機會 Emily 會繼續寫「如何學好投資—執行步驟篇」,
敬請期待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2-26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一直存不到錢,取決於你是「先儲蓄」?還是「後儲蓄」? 這個動作,能決定你的存款數字有「幾個 0」!

(圖片來自艾蜜莉製圖)

 

很多人想存錢

但卻一直存不到錢!

 

其實,存錢的決戰點在於…

你是「先儲蓄」?還是「後儲蓄」?

 

別輕視了這個先後順序,

這個動作,能決定你的存款數字有「幾個 0」!

往下看看~

 

請先試著把 花費想成

「現金流水」的概念!

如果只看上面一生的收入與花費,

似乎只能感嘆這輩子存不了錢!

其實,大家只要把花費

想成現金流的概念!

 

就會發現,

一般人的總收入如同一個大漏斗,

然後不斷讓它流入中漏斗,

再流入到小漏斗。

最後出來只剩下一點點的水。

不要說儲水了,連止渴都有問題!

 

 

 

一般人:先支出,最後才儲蓄…

意思是一般人拿到收入都是先支出,

支出給車貸(車商&銀行)、房貸(建商&銀行)、

食衣住行育樂等……現金「流出」項目!

 

最後才支付給自己來「儲蓄」!

 

 

 

 

 

有錢人,卻是先支付給自己(先儲蓄)

再考慮支出!

但如果是有錢人呢?有錢人在現金流入後,

反而會先支付給自己,也就是先「儲蓄」!

 

然後才是支出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

而且有錢人這部分還是能持續

帶來現金「流入」,不是流出喔~

 

有錢人,善於創造現金流的「正循環」!

最後再把這些穩定的現金流,

投入投資產生更多的現金流,

如:股票股息、債券債息、

買房收租等正向現金流入!

最後這些現金流就又流回變成「收入」,

這我稱之為循環存錢法!

 

 

 

您有發現嗎?

「儲蓄」的先後順序,超重要!

所以關鍵在於「儲蓄」的先後!

要存錢最好「先支付給自己」,

用強迫存錢的方式!

 

就艾蜜莉自己來說,

會先開設一個儲蓄帳戶,

設定每個月薪資入帳後,用銀行「自動轉帳」,

轉入固定金額(例如:1萬元)到儲蓄帳戶。

一大家使用的「手動存錢」

常因為忘記、意志不堅而失敗…

一般人的存錢方法都不太對……

因為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力(手動存錢)

這個方法一般不容易成功!

所以如果使用強迫轉帳的方式,

然後最好忘記這筆錢!

 

如果使用自動儲蓄、自動轉帳,

未來,您在某一天打開儲蓄帳戶時,

應該會有一筆不小的驚喜喔~ (笑)

 

 

最後最後,艾蜜莉想再提醒您一次~

只要懂得先支付給自己,

就可以啟動現金流的正面循環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1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加入理財寶為 Line 好友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小心!公司業外投資可能是為了要「掏空公司」? 艾蜜莉帶你看這個「指標」快速避開。

(資料來源-網路)

 

 一間好公司是只要年年賺錢就夠了嗎?

若是花的錢比賺的錢多,這樣可行嗎?

這篇要來帶大家看看數字背後的故事。

 

 

一、是否業外虧損為何重要?

 

艾蜜莉 10大體質評估法中的第 5項「是否業外虧損」。

 

艾蜜莉出了 2本書,在書中都會特別強調不一定出現了警示,

公司就不是好公司,而是要理解警示背後的因素。

 

但是出現了警示就是一個徵兆,

提醒了投資人公司的現況可能轉變了,

具體是轉好,是轉壞抑或是暫時性的變動,

就要透過詳細的研究。

 

接下來進入我們要探討的重點,

艾蜜莉 10大體質評估法中的第 5項

「是否業外虧損」( 轉投資五鬼搬運、乾坤大挪移 )。

 

 

 

二、是否業外虧損怎麼判斷

 

評估標準說明:避免問題企業用轉投資掏空公司,

相信使用過艾蜜莉定存股的投資朋友都有看過以上的注釋吧!

 

有些心術不正的公司老闆,便會透過這種方法,

不認真經營公司,逐漸掏空公司的資金,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

把幾 10元的股票一瞬之間變成壁紙 1張。

 

帶大家看個實際案例

 

林蔚山掏空大同 判  8年

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十多年前投資女性友人周雲楠的通達國際公司,

被控以大同集團子公司資金融通金援,導致大同虧損 17億餘元,

台灣高等法院昨(23)日更一審宣判,

林蔚山被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罪,判刑 8年,併科 3億罰金;

大同前財務主管黃仁宏處被判刑兩年,緩刑五年。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相信大家對於大同都不陌生,

從報導中我們只能看出法律的判決,

卻沒辦法確切理解大同的操作手法,

我們就從財務報表方面下手,看看能找出甚麼端倪。

 

(資料來源:大同年報)

 

(資料來源:大同年報)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我們先不論大同業外投資到底投資了什麼公司,

我們從上圖就可以看出大同這家公司從以前到現在本業從沒賺過錢,

年年虧損,只能靠著業外投資賺點錢。

 

但是業外投資也不一定賺錢,

尤其是 97、 98年的營業外費用及損失巨額的損失數字,

便讓人起疑,到底錢是去哪裡?

 

在連結至新聞說法,

就讓人稍感到些微的蛛絲馬跡了,

而在換了董事長之後,大同依然不見起色,

照例是用業外投資去支撐公司。

 

103年度也出現了巨大的虧損,

透過損益表中的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虧損的幅度蠻大的。

 

存股的投資朋友就不用多看這檔個股了~

 

(資料來源-大同財務報告書 103年 Q4)

 

看完上面的例子,

投資朋友是不是也覺得真的是要非常注意業外投資了呢?

那要以什麼要確切的標準去衡量呢?

 

艾蜜莉是以業外損失比率,去計算公司的業外投資比重,

業外損失比率公式:近 1季其他利益及損失/近 1季稅後淨利

合格標準的標準為:業外損失比率 < 20%,

 

(其他利益及損失,如同上面大同的例子,

可以到公司的財務報告書或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的

「損益表」項目中查到喔!)

 

< 20% 這個比率已經算是較為寬鬆了,

一般專注於本業的優秀公司都會是低於這個數字。

 

像是獲得大家一致好評的台積電(2330),

在業外收支佔稅前淨利比的數值中,

可是從來沒有大於 4%呀~

 

 

三、是不是業外虧損就都不好

 

最後要跟大家補充一些特例情形,

如果是短期性的業外損益,

大家反而是可以不用太過擔心公司的狀況喔~

 

像是今年 2017年第一季的

系統性風險:新台幣強升,

就造成許多電子出口業的龐大匯損,

大部分的公司都出現業外損失,

甚至還變成虧損。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這是因為出口業大部分是用美元計價,

所以如果台幣升值,就意味著美元貶值,

因此他們換回台幣的錢就會變少,

雖然不一定有立刻匯回的動作,

但財報會計科目要用台幣計算,就要先認列匯兌損失。

 

不過公司也往往會因應匯率的變動,

而做相對應的避險動作,

最常見的手法便是買賣遠期外匯合約。

 

以廣達(2382)為例來看,

主要是做電腦及週邊設備產業等出口電子,

也因為新台幣的強升受到波及,

 

第一季的業外虧損比率就高達 35.89%!

看起來感覺很嚴重,

但細看財報中損益表就可以發現,

大部分都是來自匯損造成的,

這就可以視為短期利空。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資料來源-廣達財務報告書 106 Q1)

 

(資料來源-廣達財務報告書 106 Q1)

 

果不其然,在今年第二季台幣匯率穩定後,

廣達的業外損失就恢復正常了~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結論:

 

透過「是否業外虧損」,

可以讓存股族更加容易去評估一間公司是否真正靠本業賺錢,

而不是只會依靠業外投資,不務正業;

或胡亂投資造成原本賺錢的本業虧穩。

更不是讓公司透過業外轉投資把錢變到其他地方的好方法喔~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12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加入理財寶為 Line 好友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想要達成財富自由的「3步驟」:理財、持續學習、增加被動收入!

(圖片來自網路)

 

「被動收入要去哪裡找?哪裡賺呢?」

「有被動收入後就可以退休了嗎?」

「存到多少錢才算是財富自由嗎?」

 

相信您一定有聽過「被動收入」、「財務自由」這兩個名詞,

但您知道該怎麼產生被動收入,

並且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嗎?

 

因此,艾蜜莉想透過這篇文章,

跟您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與解讀。

 

 

1. 被動收入

首先,我們先定義「被動收入」。

它是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

甚至是不工作的時候,也會定期、持續、穩定進來的現金流。

這樣定義有點像是國高中在背註釋,

用例子說明的話,像是股票領股息、

寫書領版稅、出租房屋收租金等等。

 

這裡必須先澄清一點:

「想要增加被動收入,一點也不輕鬆!」

以前面的例子再做延伸說明,

像是買股票之前,必須要作功課,

無論是價值投資的公司研究、

技術面的研究線型、籌碼面的了解籌碼,

都需要付出時間、心力好好研究,

買進股票後也不是就沒事了,

還得持續關注股票,如果就放著不管,

萬一買到「天天都便宜」的股票,

領不到股息、賺不到價差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此外,想要出租房屋當包租公或包租婆,

得先選定房屋、裝潢、出租、後續房客問題處理等等。

當然,無論是股票或出租房子,

前提都是要有一筆足夠的資金。

 

 

2. 財富自由

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一個人

不再需要為生活開銷而工作賺錢。

換一種方式說,就是被動收入等於或是大於日常開支。

財務自由 = 被動收入 > 生活必須開銷

 

舉X先生的例子來說,

他目前的工作是在台雞店當作業員,

每個月領22K,但單身的他,

每月的零零總總的開銷總計是2萬元,

但這位X先生有祖上傳下來的金店面在收租,

每月可有3萬的被動收入。

 

X先生每月的 3萬(被動收入)> 2萬(生活開銷),

即使他辭去了作業員的工作,還是可以維持生活,

因此可以說X先生達到了「財務自由」,

甚至還有1萬元的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可以選擇繼續在台雞店的工作,

將他賺到的薪資收入,運用在其他花費,

或者再投資、再創造更多被動收入!

 

 

 

3. 邁向財富自由的3步驟

(A)理財

想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一定是做好「理財」!

先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

了解自己的月支出、月收入是否超支?

是否有不合理或過多的消費?

檢視完財務狀況後,針對不足的作出修正,

並對金錢作出合理的分配與管理。

(B)持續學習

如前面提到的想要有被動收入之前,

像是投資領股息、收租金等,

都需要先投入資金與知識!

資金的存款透過第一步的理財可以逐漸累積,

同時間,也該針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

可以買書研究、詢問親友的意見、尋找相關課程。

 

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

有許多標榜輕鬆、高報酬的投資工具,

都極有可能有一些問題,一定要審慎評估。

(C)增加被動收入

當資金與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後,

就可以開始「買進」、「創造」資產,增加被動收入了!

可以被「買進」的資產,

像是房地產、股票、債券、定存,

這些差異在於報酬的高低,

報酬越高、風險越大;報酬越低、風險越小。

「創造」資產以創業為主,

風險比買進資產高,

又可以再細分為獨資、合夥、投資等等。

 

 

4. 快速結論

(A)增加被動收入,一點也不輕鬆!

(B)財務自由 = 被動收入 > 生活必須開銷

(C)邁向財富自由3步驟:理財、持續學習、增加被動收入

 

最後,艾蜜莉想引用市場先生所說的話:

「財務自由真正的目的,並非鼓勵不工作。」

拿艾蜜莉自己舉例,因為我個人的物質欲望很低,

現在算是達到半財務自由的狀態了。

 

但我仍然持續工作,因為財務自由對我的意義是:

「能有更多餘力去幫助他人!」

我一直希望協助更多人脫離一生只追著錢跑的日子,

並且能學習到更多更穩健的投資方式。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幫助。:)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0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加入理財寶為 Line 好友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怪老子與艾蜜莉都推薦 穩健、風險較低的「3項投資工具」:基金、股票和債券!

(圖片來源-網路)

 

艾蜜莉的恩師-怪老子

 

怪老子老師是開啟我投資理財觀念的啟蒙老師!

所以老師的著作我可是一本都沒錯過~

特別是 這本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

更是注入理財觀念的寶典-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得理財方法

 

從書名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是給理財新手的入門書籍,

而本書作者怪老子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複雜的觀念簡化,

和市面上理財書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書裡還附了許多 Excel 試算表及教學說明,

讓讀者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使用。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包含哪些吧?

 

 

一個第一次領到薪水的社會新鮮人,

通常會「即時行樂」,賺多少就花多少,

慶祝自己的第一份薪水到手,不太會想到為了將來退休生活作預備。

 

所以,在第一篇文章,

怪老子就開宗明義地闡述學習理財及投資的重要性,

若不會理財財富的累積只能利用加法計算,

但學會投資,利用時間及複利的威力得以讓資產翻數倍。

 

瞭解了時間及複利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越早投資越好。

那我們應該要如何分配自己多少的收入來投資呢?

 

投資前要先存好 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

 

怪老子提醒,投資有個很重要的前提,

先存好 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及保險,

緊急預備金是為了防範突然失業時的生活費,

而保險則是用小錢轉嫁當意外發生時難以支付的龐大費用。

 

將上述的緊急預備金和保險準備好後,

該準備多少錢理財呢?市面上有許多說法,

存下收入的 1/3、20%、10%…到底哪個適合自己呢?

 

但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和退休後的需求不盡相同,

怪老子建議依自己的狀況設短期(五年內)、

長期財務目標,在短期目標中,每一年中設定較明確的目標,

並在達到後給自己獎勵,而長期目標則不需要那麼嚴謹,

而平常也可以透過編預算、記帳、管理檢討三步驟反覆檢視,

找出有沒有可以可以存下更多的地方。

 

 

 

記帳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開始記帳、設定好目標、也準備好保險及緊急預備金,

已經迫不急待往下一步出發,

但有好多種理財工具:期貨、保險、定存、黃金、

股票、基金、房產…有沒有建議的投資管道呢?又該如何開始呢?

 

怪老子強調投資不需要存到一大筆錢才能開始,

只要每月3000元就可以投資,

現在許多銀行都推出每月1000元就可以投資基金的活動。

 

由於怪老子是穩健型投資人,寧可穩定地賺,

也不要冒著大賠或大賺的風險(高報酬必伴隨高風險!)

讓自己睡不著覺,所以介紹了以下三種風險較低、

適合初學者的投資方式:基金、股票和債券。

 

基金:

ETF,在購買前記得看看該區指數趨勢是否整體呈向上,

例如:全球MSCI、美國S&P、歐洲等等。

且購買ETF手續費也較基金公司由基金經理人操作的手續費低廉且投報率也較高!

 

股票:

Excel表格供我們試算什麼時候好公司股票落入了便宜價,

這時候才買進,作個明智的投資人,不要再被媒體煽動。

 

債券:

在台灣多數人都只曉得投資利率極低的定存或是風險較高的股票,

忽略了獲利比定存高、風險比股票低的債券,

債券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或是企業為了向民眾籌資金所發行的一種憑證。

只要挑選到合適的國家債券和公司債劵,到期時保證可以拿回本金和利息。

但是債劵金買賣金額大多是百萬元起跳,因此建議投資債劵基金。

要注意的是,國內的債券基金很少直接投入債券的買賣,

反倒是存進銀行定存,而國外的債劵基金,

就沒有這個問題,公司債、國家債都有,每月3000元即可購買。

 

 

投資要做適當的資產配置

 

開始投資後,也要開始作資產配置,適當的資產配置,

可以讓風險降低、投報率更穩定地上升。

 

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聽到的

「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越不相關的產業越合適搭配。

 

在這裡怪老子用「島國經濟理論」解釋,假設一個島國有兩個產業:

雨傘業和觀光業,當雨季來臨時,雨傘業賺50%、觀光業會賠25%,

而非雨季時,觀光業賺50%、雨傘業賠錢25%。若手中有100萬的資金,

若只單投入一個產業,時而大賺50萬,時而賠25萬。

但若將資金分為一半,分別投入觀光業和雨傘業,

其實賺賠不會抵銷歸零,而是會得到平均報酬率12.5%。

 

也介紹了不同年齡25歲、35歲、50歲分別合適的投資工具及配置比率。

年輕、單身時可以冒高風險,即使倒了,也可以東山再起。

但年紀越大時、承擔更多責任,就要更加謹慎。

 

最後也提到重要的人生大事─買房:

要選擇購屋還是租屋呢?怎麼樣找出房子的合理價?

貸款買房來出租合適嗎?這些問題也都提供了Excel供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問題試算。

 

 

結論:

 

怪老子蕭世斌:

「我人生最痛苦的覺悟是:認真工作與致富無關,

所以我立志要學好投資,我要理財致富。」

 

怪老子在歷經打擊後,

開始深入學習複雜難懂的理財知識,

將這十五年的所學簡化後實用又可靠的方法,

集結在《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這本書裡,

鼓勵讀者不管是幾歲開始理財投資都不嫌晚、

而財務自由也和所賺的錢多寡無關。

 

內容非常豐富紮實、淺顯易懂,

完全是為了投資新手而作的,

書中還有非常多實用秘訣,

若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有興趣開始理財可以買來細讀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1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加入理財寶為 Line 好友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如何下班後賺更多?其實只要重複「 3個方法」:記帳、現金流、投資!

(圖片來源:網路)

 

不想當月光族,

結果還是存不了錢

 

發誓這個月不當月光族,

但明明就沒有花甚麼,

月底到了,戶頭也空了,

只能含著眼淚吃泡麵。

不管薪水有多少,

為什麼就是存不到錢?

 

以上,應該是多數上班朋友們的心聲。

 

 

每每有網友跟我討論到這個問題,

我通常都會推薦他們去看

知名部落客艾爾文寫的-

《下班後賺更多》這本書。

 

這是一本簡單易懂的小書,

它不教如何賺錢,而是是教人如何存錢,善用資金的好書。

 

下班後賺更多一定要懂的方法

 

艾爾文用簡單的方法,

說明記帳、現金流以及投資的重要性。

 

只需要在生活中多加點小動作,

就能讓往後的生活更加快樂自由。

 

《下班後賺更多》提到三點:

 

1. 記帳

 

記帳的重點在於

「事前規劃」和「事後分析」。

 

艾爾文提出記帳3個原則:

1. 檢視過去花費,了解花費習性。

2. 分配未來收入,設立花費預算。

3. 讓資金往上成長,存下越多的錢。

 

透過記帳了解自己的花費習性,

揪出漏財的原因,

再來規劃收入,

設立各種花費的預算,

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

才可以善用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塊錢。

 

 

2. 金錢流向(現金流)

 

存錢的目標:支出<收入,

想在有限的收入裡存下更多的錢,

做好「金流管理」是重要的關鍵。

 

艾爾文強調:讓腦袋習慣「先支付給自己」,

讓大腦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上,

再透過功能帳戶理財法,

分工達成短、中、長期的目標。

 

 

3. 投資

 

要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最快達到的方法就是:投資。

讓錢自己越滾越大,

並帶來被動收入。

 

投資一定要有的 3大觀念

 

但任何的投資都有風險,

進行投資前,務必遵守3原則:

1. 把投資當事業

2. 一開始就為最壞情況做打算

3. 絕不借錢投資

 

掌握風險,追求穩定獲利,

透過複利的概念,將資金越滾越大,

才是投資的不二法門。

 

記帳,理清過去金錢花費的流向,

現金流,規劃未來的錢該如何使用,

投資,可以更快的達到財富自由。

 

 

結論:持續重複以上 3個方法

 

將使你漸漸地對理財有了概念,

知道如何能花小錢,換取大幸福,

也可以更快走向財務自由之路。

 

還在苦惱怎麼存錢理財嗎?

照著《下班後賺更多》的步驟,

相信不久的將來,

一定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1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加入理財寶為 Line 好友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看到困難的理財公式就頭痛,其實只要使用「Excel」就能簡單計算!

(圖片來源:網路)

 

今天再來介紹艾蜜莉的恩師 怪老子老師的著作-

「怪老子教你這樣算:解答一生財務問題」

 

了解怪老子老師是如何用心到,

不只給你釣竿,連魚餌都教你怎麼準備!

 

 

沒用過EXCEL也不怕看不懂!

 

本書一開始就先介紹的EXCEL基本功能,

讓初次接觸EXCEL的讀者,

不用擔心不會使用,進而不會運用。

 

其中「定義儲存格」功能,

可以讓複雜的代號轉為文字;

「定義表格」功能,

能讓表格中的數字加總、平均、排列順序,

甚至是過濾掉不要的資訊。

 

另外利用「函數查詢」功能,

可以精準查詢需要的資料;

利用「邏輯函數」,

可以自動判讀到所需資料。

 

懂得怎麼使用這些功能,

讓日後管理檢視EXCEL,

可以更快速、更輕鬆。

 

EXCEL函數那麼多,

先搞懂「貨幣時間價值」的五個財務函數吧!

 

「貨幣時間價值」

有關的財務函數,主要有五個,分別為:

未來值、現值、年金、投資報酬率、期間。

 

作者藉由舉例,配合現金流圖表,

更清楚了解如何運用這些函數試算。

 

其中投資報酬率,

除了我們熟知的累積報酬率和年化報酬率,

也教如何計算內部酬率和外部報酬。

 

不只內部運算,

還可以連結網頁資料,建立資料庫。

 

本書作者特別介紹EXCEL最強大的功能,

透過網路自動擷取網頁資料,

利用EXCEL取得外部資料功能,

依需求自由運用網路上龐大的數據庫。

 

書中更實際介紹了三個例子:

製作股票資產表,隨時了解股票資產;

製作動態查詢表,隨時查詢網路最新數據;

製作股價還原表,才能正確評估投資績效。

 

 

 

理財當然也有充分的教學囉!

 

理財的部分,

書中就投資、保險、貸款、及退休規劃,

分別有大篇幅的介紹!

 

投資就是「用現在的錢買未來的錢!」

 

作者用一句話解釋投資,

「用現在的錢買未來的錢」

了解這句話,就會知道計算的原理,

可以從現值及報酬率估算未來的收益,

也可以從未來值評估現在的投資是否划算。

 

投資者都知道,

複利的力量比原子彈還可怕。

 

作者也提醒,

如果報酬率不夠高,

複利的報酬率也有可能低於單利,

因此複利和投資率的搭配

都是資產累積的關鍵。

 

當然高報酬率也伴隨著高風險,

所以如何在報酬率與波動風險中取得平衡,

這就考驗投資者的智慧。

 

怪老子也特別叮嚀:

「年輕時,7分靠薪資收入,3分靠理財;

年紀大時,7分靠理財,3分靠薪資收入」

這才是理財真正的精隨!

 

 

 

保險要能適時地填補

不幸事件發生時的財務缺口!

 

大部的人會覺得沒有錢買保險,

作者卻直言,

資產少的人更需要買保險,

保險也不是越多越好,

低保額高保障的定期壽險,

才能將錢花在刀口上。

作者甚至計算個階段所需的保障額度,

自創「階梯式定期壽險」,

用最少的金額獲得充足的保障。

 

市面上很多「還本型保險」,

把保障和儲蓄結合,

不只保險金高,

年化報酬率更是低於定存,

因此作者建議,

儲蓄和保障應該要分開規劃,

資金運用才會更有效益。

 

另外「投資型保險」,

是將保障與投資結合,

作者則是將掌控權握在自己手中,

利用投保定期壽險,

加上自己投資基金,

製作出「利益分析表」,

就可以預估帳戶價值及身故保障金額。

 

貸款有技巧,還款不吃虧!

 

貸款的還款方式有兩種,

分別為:本息均攤與本金均攤,

本息平均攤還指的是,

總繳金額固定,本金償還金額遞增;

本金平均攤還指的是,

總繳金額遞減,本金償還金額固定。

貸款的攤還依時間,

分別有月繳、雙周繳、寬限期等方式。

 

知道貸款的還款方式及時間選擇後,

就可以善用五個技巧,

尋找最利己的貸款方案:

 

1.評估可負擔還款金額,以本息均攤方式還款。

2.選擇雙周繳款,還款期與總利息比月繳少。

3.評估個人還款能力,找出最短貸款年數。

4.避免使用寬限期,減少總繳利息。

5.將貸款相關費用納入計算,找出最佳貸款利率。

 

如果在貸款期間遇到更好貸款方案,

面臨轉貸選擇時,

書中也運用EXCEL試算,

讓讀者可以評估,

轉貸是否划算。

 

同樣的如果面臨有一筆閒置資金,

也可以透過比較

年化報酬率與貸款利率,

衡量先還款還是先投資。

 

 

完善的退休規劃,老了才不慌!

 

作者點出退休規劃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

退休金需要準備多少錢?

這部分計算除了要考慮通膨因素外,

也要將年金和生活費變化納入考量,

最重要的是要將退休年齡設定到100歲。

 

第二個重點是,

從現在起,每月要投資多少金額才足夠?

這個部分如果用總金額去計算,

可能多數人很難達到而變得不切實際,

因此應該善用「永續年金」的概念,

搭配適當的報酬率與資產配置,

創造出每年生活費之現金流,

這樣不只能有完善的退休生活,

還能造福子女。

 

讀完這本書,  

如果你想擁有釣竿,

可以上怪老子的部落格,

直接下載書籍之EXCEL檔案,

解決財務問題。

 

而書中作者將EXCEL的函數格式,

都做了詳盡的說明,

照著介紹的EXCEL函數加以應用,

就可以做出符合自己的理財規畫表,

是不是連魚餌都教你怎麼準備呀!

 

結論

 

理財的書往往不近於人,

這本書如同作者自序所言:

「希望能將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論,

用白話的方式呈現,

讓一般人也能了解財務基礎理論。」

我想這句話貫穿整本書。

 

所以全書以圖解方式輔助內文,

就算不完全了解內文,

只要跟著作者的實作練習的步驟,

就會知道如何將EXCEL運算,

與理財資訊完美結合,

讓EXCEL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就讓這本一生受用的財務工具書,

陪伴你的理財之路吧!

 

想完整了解EXCEL如何運用在投資理財嗎?

可以參考原書:怪老子教你這樣算:解答一生財務問題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新手必讀》艾蜜莉推薦基金:台灣的指數型基金,首推-台灣 50(0050)!

(圖片來源:網路)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這句想必是大家在電視上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基金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投資工具,

銀行理專、營業員、甚至保險業務員也都有經手基金的產品。

 

但多數人只知道高風險伴隨著高報酬,

因此在考慮投資與否時,通常都只把專注力放在報酬率與風險上。

 

其實影響基金投資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 成本!

 

舉個例子:

未來報酬率 10%左右,

如果每年成本 2.5%,成本就會吃到報酬率 25%;

如果每年成本 0.5%,成本就會吃掉報酬率 5%○

 

從上述例子,

你有沒有驚覺到成本對於投資到酬率的根本影響!

 

成本影響投資最明顯的標的,

就屬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大致可以分成

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以及指數型基金這幾大類。

而其中前三者都是屬於主動型基金、最後則是被動型基金。

 

 

了解基金的成本有哪些

 

基金的投資成本,

可分為外扣費用及內扣費用。

 

外扣費用會在申購、轉換、贖回時發生

申購基金時,

會收取銷售手續費和買進手續費;

 

轉換基金時,

有時需負擔轉換費;

 

贖回基金時,

需付贖回手續費或是相關稅負。

(銷售手續費是支付給基金公司、經銷商或業務代表,

買進手續費和贖回手續費則是支付給基金本身。)

 

內扣費用主要有經理費和保管費,

這些費用必須每年支付。

(經理費是支付給投信公司,

保管費是支費給保管基金帳戶的銀行。)

 

事實上基金還有無形的成本,

就是基金進行投資組合交易時,

所發生的成本,這個部分可從基金的周轉率呈現。

 

高周轉率如果能汰弱換強,

帶來相應的報酬,也未必不好,

反之增加成本,進而拖累基金績效。

 

 

 

如何降低投資基金的成本呢

 

如何降低成本,

可以從挑選基金開始。

 

外扣費用也就是交易成本,

通常是一次性支付,除了選擇相關費用較低之外,

如果持有年限較長,可有效分攤成本。

 

由於內扣費用,也就是每年的持有成本,

挑選較低的相關費用,避免每年吞食你的年化報酬率。

 

免收手續費,賺到了

 

值得投資人注意,在申購某些基金時,

號稱不收手續費,讓投資者以為賺到了?

實際上這一類的基金,

每年會收取分銷費,

是否會因小失大,需要靠投資人的智慧去判斷囉。

 

 

基金成本低,報酬率會不會也低

 

這個答案是:不會!

我們常覺得「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

以為付出去高成本,就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報酬率,

為了獲得較高報酬率,又必須面對高風險,

事實不然!?我們可以從以下這本書找到驗證:

 

「柏格談共同基金」

一書中談論到 – 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由於是被動式管理,

因此不管在交易成本,還是持有成本,

比起主動式管理基金費用都來得低。

 

另外指數型基金,

持有金融市場某一特定部門全部的基金,

能夠有效地分散風險,

所以當指數型基金持有全部的基金,

就可以得到和大盤相等的總報酬率,

然而主動型基金,不可能有更好的表現,

一定也和大盤相同得報酬率。

 

當被動和主動型基金總報酬率相同時,

被動型基金負擔的成本較低,

因此被動型一定可以獲得較高的淨報酬率。

 

那是不是主動式基金永遠不會超過大盤呢?

作者透過過往的資料佐證,

長期而言,考慮成本情況下,

多數經理人無法超越市場指數。

 

除非投資者擁有極佳的判斷力,

和某種程度的運氣,

能夠事先看出這麼優秀的經理人,

你確信你一定會遇到這少數嗎?

 

 

台灣的指數型基金首推-台灣 50(0050)

 

如果把場景拉回來台灣的話,

最知名的指數型基金就是台灣 50(0050),

而它是追蹤台灣前 50大市值的公司,

如此它的走勢就幾乎跟著大盤走了,

如果台灣經濟只要有成長,哪怕是一點點,

台灣 50就會跟著繼續走高,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台灣 50的股價不斷創新高的原因之一了。

 

另外網路上有許多人回測過台灣 50的

長期年化報酬率約在 7%,

這樣的績效早就打敗一票主動型基金了。

 

結論

 

投資的鐵三角 –

風險、成本、報酬率。

 

因此從有效率的投資者的角度而言,

指數型基金能有效分散風險,

被動投資大幅降低成本,

長期而言可以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想了解更多共同基金的相關資訊嗎?

想知道在不同時期 如何配置投資基金?

小小的投資者 如何能讓基金市場更健全?

可以參考原書:柏格談共同基金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千萬別買「人情保險」! 買保險原則:用小錢轉嫁「無法承擔」的風險」,而不是用錢買人情!

(資料來源-網路)

 

市面上保險百百種,到底哪一些險種是必要的?

薪水不高又該怎麼買呢?

 

有一名我非常欣賞的業務員,

同時也是業內非常有名的作家,

「平民保險王」─ 劉鳳和先生,

透過他出版的書,讓大家發現,買保險真的不難!

 

 

買保險的基本原則

 

花「小錢」買到「足夠保障」,

也就是用「小錢」轉嫁「無法承擔的風險」。

 

何謂「小錢」、何謂「足夠的保障」?

接著繼續看下去~

 

保險費用選購準則:「雙十理論」

(1)全家最高的保費上限不要超過薪水的 1/10

(2)保險的保障不可低於薪水的 10倍

 

人生必買的三個險種:

 

(1)壽險:被保險人身故或殘廢時理賠。

(2)意外險:非疾病引起,需要有「外來、突發」的因素。

(3)癌症險: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因此一定要重視。

 

劉鳳和先生強調這三種險的險一定要買的高!

當買夠了三大基本險種再來考慮買其他的保險。

 

 

在這裡特別強的是購買 定期險,

定期型較終身型的保險便宜許多,

但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保證續保」。

 

以下為大家整理三類必買的險種、額度及公司:

 

此外,若你是開車、機車族,

建議把第三人責任險額度提高,

補齊強制險的不足。

 

 

 

其他的險種呢

 

接下來,

可能會有讀者想問:

那麼市面上常見的

「終身住院醫療」、「實支實付」、「殘廢險」、「長護險」、

「儲蓄型保單」、「投資型保單」…

這些可以買嗎?

 

回到買保險的原則 ─

花「小錢」買到「足夠保障」,

亦即買「低保費、高保障、理賠明確的險種」。

 

「終身住院醫療」、「實支實付」、「殘廢險」、「長護險」

這些險種都不符合上述的原則,

以上的險種大多只是名字好聽,

實際上理賠項目不多,保費卻又高的嚇人!

 

至於「儲蓄型保單」,

雖然有很多儲蓄型保單標榜利率高於銀行,

但其實不然,

若真的屬實,應該都沒有人要去銀行定存了對吧?

 

 

保險規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

 

而「投資型保單」,

撇開能投資的基金只有 50檔以下可以選這點,

繳納的錢之中有 25% 都被拿去繳行政費用!

請記住:「保險規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

 

 

 

結論:保險是一輩子的事

 

買齊了正確的三大保險,

可以把省下來的錢拿去作投資,

為自己賺得更多保障。

 

看完以上的內容,

切勿心急,仍要多看、多聽、多比較。

 

如果對保險想更多認識,

可以翻閱劉鳳和先生的著作!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財務自由有哪些方法呢?^~^

財務自由有哪些方法呢?^~^  

 
我在24歲的時候,為了要達到「財務自由」這個目標,評估過很多方法,而且剛開始並沒有預設,一定要靠投資來賺錢。
 
所以我上網和看書瀏覽大量的資料,找尋各類可以賺錢或達到「財務自由」的方式。
後來歸納一下,增加財富的方法有幾種:
 
1.      創業
2.      工作
3.      投資
4.      其他(中樂透、結婚、繼承…等)
 
雖然有這麼多方法,但我仍然要評估哪一些方法對我來說是「可行的」、「成功率高」的模式,不然看的到、做不到,也等於沒有用啊!
 

中樂透 機率跟被雷打到差不多

 
所以先說「其他」這個項目好了,這個項目都屬於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項目。例如:中樂透。
 
美國有一群生活在貧窮線附近的人,由於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幾乎不可能翻身,所以他們會做一件事:定期買樂透,而且每次簽注同一組「幸運號碼」。
 
有一些人用這個方法中了特獎,但重點是,更多、更多人用這個方法做了一輩子,什麼都沒有。
 
嗯…好吧,至少他們一輩子都抱著希望,這也是好事,但我如果把財務自由的希望,放在中樂透這種機率像被雷打到一樣低的事務上,要致富就只能依賴運氣和神的眷顧啊!
 

少女的夢想 麻雀變鳳凰

 
再來說到繼承,我的父母親身體十分硬朗,喜歡吃清淡食物和運動,作息也非常規律,他們比我長壽的可能性非常高。
 
而且我並沒有含著金湯匙長大,家境只是普通的中產階級,可能也無法靠著繼承致富。
 
而透過婚姻來取得財富或社經地位,這件事情古今中外不停的在發生,所以我並不會用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贊成或反對。
 
只是就事實上來說,艾蜜莉能成功執行這件事的機率不太高,抱著灰姑娘夢,等著「麻雀變鳳凰」的女孩非常多啊!
 
既然上述的方法成功率都太低了,我們還是回到「人要靠自己-女兒當自強」路線好了。
 
 

世界級的富豪 多是企業擁有者

 
富比世排行榜前幾名的富人,大部分都是以創業致富的。
 
從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Facebook創辦人祖伯克..等,都是靠創業致富的。
 
連投資界的神話—股神巴菲特,認真來說,他的身分除了投資人之外,也是企業的擁有者。
 
台灣的富豪更不用說了,清一色都是創業者和企業擁有者。

(2012年富比世排行榜台灣前20大富人。淨值單位:億美元)
 
創業賺的是快錢,而且與投入初期的本金相比往往是暴利,如果可以創立一個成功的事業系統,還可以傳承給後世。
 
創業成功的果實雖美,但成功率不高這件事讓很多人裹足不前。而且艾蜜莉心裡並沒有好的創業idea,也掌握不到成功的商業模式,所以最終沒有選擇以創業模式來致富。
 
但如果你的個性中有勇於冒險的成分、失敗了也可以不屈不撓,堅持到底,並且可以掌握到人性需求與市場脈動,那麼這一條創業的「勇者之路」!
 

工作也能財務自由  有影無?

 
是的,你沒有聽錯,工作也可以達成財務自由!
 
根據美國有一位叫做博恩‧崔西的人,在他的網站發表的一份「擁有百萬美金的美國人如何達成財務自由」統計數據,「工作」這個選項是除了「創業」(企業擁有者)之外,達到財務自由人數第二多的辦法,大約10%的人透過這的方式致富。
 
這些人大多是公司的高階主管、擁有關鍵技術的重要員工,他們透過股票、分紅等方式取得巨大的財富。
 
台灣早期經濟起飛,當時的科技新貴是人人稱羨的職務,很多人搭上這筆風潮得到了很多股票與分紅。
 
現在很多年輕人會感嘆「時不我與」,現在台灣的科技公司的成長都已經趨緩、毛利率低、產業未持續升級加上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影響,科技新貴的招牌已經逐漸不再那麼耀眼。
 
工作最重要的是「專業」能力,只要有辦法具有「市場需要性」以及「稀少性」,通常酬勞都會不差。
 
有名的律師、名醫,或是萬中選一的運動員、藝術家、創作者、大明星,甚至TOP業務員也能達到財務自由。
 
這個方法的可行性雖然比創業高,但對我來說卻仍然難如登天。
 
因為能成為律師、醫生,科技金童這些職業,在台灣來說,通常是求學時期成績非常優秀的人,又選擇這些含金量高的科系。總之這條路我在學生時代就已經錯過。
 
而成為運動員、藝術家、創作者、大明星等,需要特殊天分、也需要努力與一點機遇,我考量自己在這方面的天分實數普通。
 
如果讀者有各方面的特殊天分,恭喜你,是萬中選一的幸運兒!
 

看來就只剩下投資這條路了

 
在上面的方法一個一個打叉叉之後,最後就只剩下投資這條路,投資這條路仍然是困難重重,傳說中有很多懷著掏金夢的人長期都是虧錢甚至破產,另外投資工具那麼多,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呢?
(待續………………………………………)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3-12-10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