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巴菲特傳》心得:你每天「賣」多少時間給自己,決定了你未來10年的人生!

巴菲特在他老人家授權的自傳書《雪球:巴菲特傳》,

曾經提到一個故事,讓艾蜜莉印象深刻。

這個故事是一位年輕律師 查理,

他的律師工作讓他每小時掙 20 美元(約600新台幣)。

 

有一天,查理思考到「誰是我最有價值的客戶?」

查理思來想去,最終他認這位最有價值的客戶正是他自己。

所以,查理決定每天賣給自己一小時的時間。

利用這些時間,他每天早上研究一些工程項目和房地產交易。

巴菲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賣一個小時給自己,做自己的客戶。

 

一、至少賣給自己一個小時,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多數人都是受雇於老闆的員工,

我們賣出自己的時間、付出勞力,換取薪資報酬。

每天將寶貴的時間為了老闆、公司在忙碌,甚至連下班也無法停歇。

多數人整天忙碌,都是在操心別人的事情,卻忽略了自己!

因此,正如巴菲特所提出的,

我們應該每天賣一個小時的時間給自己,

追求自己的未來、實踐自己。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

「賣給自己的這一個小時應該拿來做些什麼呢?」

 

二、閱讀:知識複利的力量

據說,巴菲特每天至少有80%的時間都在閱讀。

有一次,巴菲特被問到如何變得更聰明呢?

巴菲特舉起一疊文件說

「每星期讀500頁。就是知識的累積,像獲得複利一樣」。

沒錯!除了金錢之外,知識也能有複利的累積!

 

來過艾蜜莉家的朋友都知道,我家有一面書牆。

我將這一個小時拿來閱讀,通常是財經、股票相關的書籍,

藉此增加自己對於投資理財能力的精進。

每天打地基、疊床架屋,

往上擴建自己的知識架構,往旁擴大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三、跳離舒適圈、拓展能力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與不熟悉的領域。

艾蜜莉大學是就讀傳播科系,可說是對投資理財一竅不通。

出社會後,遇到幾段坎坷的經驗(往事不堪回首),

想毅然決然要開始研究股票,擴展自己的能力圈到投資理財領域。

 

其實,要下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對於理財新手來說,更需要加倍加倍的付出與努力。

但當時的我清楚地知道:

這個決定影響的是我未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人生!

因此,我利用下班後閱讀書籍、網路文章,

常常是凌晨才休息,也開始到投資前輩(怪老子老師)的課程學習。

 

離開舒適圈一定是痛苦的事情,多數人在看電視、吃宵夜的時候,

你卻在累積知識、擴展能力。

我轉念的方式通常是:

比自己聰明的人都在努力奔跑了,還有什麼藉口偷懶呢?

 

 

當然,上面提到的擴建自己的知識架構,擴大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都是屬於個人知識能力的累積。

除此之外,賣給自己的這一個小時時間,

也可以拿來運動、陪伴家人,也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

如果一個小時太難做到,可以從通勤的時間開始,

或是睡前的十分鐘。讀兩頁的書、運動20分鐘、看一家公司的財報……

都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未來的您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呢?

就從這一刻開始努力!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艾蜜莉讀「用心於不交易」的心得:找到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買再好價格並長期持有!

圖片:艾蜜莉自製

<<用心於不交易>>這本書最近又重新再版了,

再次閱讀後,整理了一些重點與大家分享,

面對近期股市的震盪,希望大家都能穩住心情,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參與投資世界裡的『正和遊戲』

作者林茂昌先昌先生在書中提到,

任何短進短出的股票投資或期貨操作,

遇到的對手通常是財力雄厚的公司派、主力、..等等

可以說一般散戶投資人勝算極小,

等同參與了一場「零和遊戲」。

「零和遊戲」簡單講就是贏者全拿,

在這場遊戲裡的總資金是固定的 ,

因此你輸掉的錢便是別人所贏走的,

不可能出現雙贏的狀況。

 

那麼散戶投資人資金小 、資訊落後 、沒有內線消息,

有可能讓自己的投資像是參與一場「正和遊戲」嗎 ?

也就是說交易的雙方互蒙其利 ,大家都越玩越有錢,

作者用經濟分工的角度作切入來說明,

人們藉由互相分工,各取所需 、各得其利,

並促使了經濟的繁榮與成長,這無疑就是正和遊戲的例子。

 

而這個『正和遊戲』投資法的核心,

就建立在找到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上,

具有優勢的企業 ,才能一直不斷的賺錢。

當你買進這樣的公司的股票,不論金額高低都是出資的股東之一,

當公司賣出的產品或服務受到客戶的喜愛 ,越來越賺錢,

而我們則耐心的等待投資收益,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從事「正和遊戲」就要有長期持有的打算,

如果資金只能放幾個月,是很難看見效果的。

 

至於要如何尋找這樣的企業,作者篩選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避開完全競爭市場:產品沒有差異化的企業,廠商之間殺價競爭,獲利微薄

☆觀察公司5~10年獲利狀況 (每股盈餘EPS 或稅後盈餘)是否穩定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一般來說15%就很不錯了,

要注意若近年過高,是否會引來競爭者出現分食大餅。

☆負債比不能過高: 是否具有壟斷力? 護城河有多深多寬?

☆是否有穩固的人際脈絡  :

這裡指的包括了上下游、客戶、員工之間的關係是否穩固,

有好的人派網絡,容易分配到好的經濟資源,進而有好的獲利能力,

俗話說”人脈就是錢脈”這句話,就是這種意思吧 !

具體可以先剔除董監持股不足的公司,,並觀察公司主管的持股變動情形,

連內部人都在拋售自假股票的話,我們實在不必冒這個險。

 

建立『不賠錢』的部位 才能享受複利成果

相信大部分的人投資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多賺點錢,

把目標設定在不賠錢 ,聽起來似乎一點都不吸引人,

但試想,如果你拿了1萬元來投資一筆項目,

第一年賺了10% (100,000*1.1=110,000),

第二年也賺了10% (110,000*1.1=121,000),

第三年不幸賠了20% (121,000*0.8=96,800),

那麼你的本金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只剩96,800元,

不僅沒有獲利還虧損,此時複利便中斷了。

 

因此複利的原理雖是老生常談,

但能享受到甜美果實的人卻不多,

很多人在前面兩三年,成果還不明顯的時候就半途而廢了。

 

為了建立不賠錢的部位,得對風險有所警覺,

風險可說是破壞複利的最惡殺手,

寧可沒賺到,也不要損失慘重,

以至於無法東山再起。

 

此外要做投資組合,

因此選擇投資在5~10檔,不至於看錯一檔,滿盤皆輸,

但也不建議過於分散,除了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有限之外,

如果沒有那麼多適合的標的,很容易淪為為了分散而分散,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不是分散風險,而是使績效大打折扣。

 

作者還提到投資的企業除了有年年賺錢的能力,

並且要能對抗通膨,

否則獲利就被通膨給侵蝕掉,

是否能對抗通膨初步可以觀察

淨值報酬率是否有高於通貨膨脹率,

也可以觀察企業對物價上漲的因應方式,

能否有能力轉嫁給上游廠商或消費者

(不論是漲價或調整商品組合.等等)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買進的價格

因為假設公司的淨值報酬率已經高於通膨率,

但你買進的價格太高,以至於報酬率低於通膨率,

到頭來白忙一場,還不如放在銀行定存。

 

由於建立起不賠錢的部位 ,當空頭來臨時,我們不會隨之恐慌,

而多頭來來臨時,可藉由企業本業成長的複利,

加上現金股利再投資,讓複利不斷延續下去,,

有機會得到較高的報酬率。

 

如何因應泡沫與崩盤

 如果已經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具有長期優勢的企業,

但遇到泡沫(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高得驚人)

或崩盤(與暴漲相反)這種極端的狀況時,要如何因應 ?

 

作者的看法是,

當股市過度悲觀時,正是承接的好時候,

最差就是持有個幾年回本,進可攻,退可守,

而當股票漲離基本面太多時(例如:本益比超過20倍),

可以考慮停止股利再投資把錢存下來,等股價回到合理價格時再投入,

或者將資金投入其他適合的標的 (如果有的話)。

 

另一個問題是,

暴漲太多時要不要獲利了結 ?

例如:股價高於5年的EPS總和,作者把這種找不出基本面原因的大漲,

視為「正向的黑天鵝事件」,就像是中了樂透一樣,

幸運遇到這種狀況時,會選擇先行獲利了結。

 

小結 :

 最後總結作者的投資操作方式如下,

  1. 尋找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
  2. 耐心等待空頭,等待價格落入我們所能接受的範圍內
  3. 買進股票長期持有,若有發放現金股利,全數再投資
  4. 持有期間若遇到暴跌,可考慮加碼;如有暴漲,可考慮出售,

若錯失機會也沒關係,只要公司的長期優勢還在,就繼續執行複利計畫。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18-11-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不可小看的存錢力! 33歲的Winnie退休環遊世界的絕招,就是簡單 2招:降低支出、減低慾望!

(圖片來源─Freepik)

 

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到討論如何快速賺大錢的議題或商品

或在市面上看見教人快速致富的書籍

也常常在社團看見大家熱烈地討論投資話題 ^^

有這樣熱切學習的心是非常好的!

在這篇文章想要回到源頭特別提醒大家

理財並不是一蹴可及的,

以及不要低估理財第一步─「儲蓄」的重要性。

 

我們來看看若以下有著不同存款的四位學員,

在上完艾蜜莉的課程後,

實際操作後報酬率都來到了20%,

我們來看看不同存款獲利能夠有多大的差別。

 

 

投入了一萬元,20%的投報率,賺得兩千元;

投入了十萬元,20%的投報率,賺得兩萬元;

投入了五十萬元,20%的投報率,賺得十萬元;

投入了一百萬元,20%的投報率,賺得二十萬元。

 

從這個表格我們可以得知,

不只投報率高低重要,能夠投入的本金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好的投資是需要時間研究、以及等待好的時機入場。

但是儲蓄及控制開銷卻是每天、每個當下可以實踐的。

 

 

今天就來分享不上班也有錢─33歲開始Winnie散漫遊作者Winnie

在十多年內達到財務自由的儲蓄心法

 

Winnie在出國旅遊嘗試過後旅行的自由及美好後,

決心要在40歲前、身體健康一切良好的狀況下去環遊世界,

於是Winnie開始找資料並接觸到了財務自由這個概念。

 

財務自由= 被動收入 > 總支出

財務自由的意思是不需要工作就有被動收入能夠支付你的一切支出

被動收入則是不需要工作進帳的錢。

 

所以現在也請找張紙筆

寫下你想要達成財務自由的動機?

 

也許是不想再沒日沒夜工作?

想要擁有更多時間與愛的人相處?

也許是想要擁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學習才藝?

 

 

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是?

 

有了動機,就要知道最終達向的目標究竟為何?

 

先算出自己需要退休金

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利用4%法則計算自己所需的退休金

預計退休後每年支出除以4% =所需退休金

舉Winnie的例子希望每年有150萬可以花用,

再乘以25便可得知,需要存到3750萬。

 

只要每年只花退休金的4%,退休金永遠花不完。

 

達成財務自由的方法是?

Winnie設法降低支出、減低慾望,

將儲蓄率提高至70%。

房子以租代買,不買車以騎腳踏車代替,還讓身體更健康,

記下每一筆帳並且事後檢討這是否必要的,

在書中Winnie甚至提到有次在特賣會失心瘋買了幾件衣服後,

回家發現預算中並沒有買衣服這項,

於是又厚著臉皮將所有衣服退貨….。

 

因為不追求高報酬(同時也有高風險的疑慮),只追求穩定績效以及低廉手續費,

Winnie選擇用ETF作為投資工具。

在工作時每次領到薪水就會將儲蓄分別投入:VTI、VXUS、VNQ和BND。

退休後,這些ETF所產生的現金股利就成為了Winnie一家的生活費。

 

在Winnie的書還有提到一個鮮少被提及的觀念─

增高自己的存款率更有可能達到財務自由。

將儲蓄率提高至70%以上無論是10%、5%又或是3%的報酬率,

都可以在10年內財務自由。

 

 

結語

 

財務自由的道路上我們無須跟人計較存款數字高低,

財務自由跟薪水高低並沒有直接關係。

 

財務自由=被動收入>總支出

現在市面上多半是在討論追求高報酬,

卻忽略了存款率高低及控制預算的重要性。

 

只要降低生活總支出,

就能夠快速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即使順利達成財務自由後,

也不要忘記要控制每年的總支出在4%以內才能夠享有用不完的退休金。

 

現在就開始設定你的儲蓄目標、並且控制支出吧!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傳奇基金經理人 彼得林區的 13項「選股戰略」! 首先,從無聊、不受大眾喜愛的公司著手!

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各股的人,ETF是不錯的入門選擇,

但如果你想自行選股,並且認同「價值投資」,

除了巴菲特爺爺之外,彼得林區的投資觀點也值得一讀。

 

他在1977~1990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

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速度飆升,

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

而如此優異的績效卻來自於平實的手法,

其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https://goo.gl/BYsZsi

也許可以提供一些選股的方向及心法,

以下整理書中的一些內容與大家分享。

 

如何看待投資風險

 

作者舉1927~1987年間的美國市場為例,

從六十年間看來,

投資股票、公司債、政府公債及國庫劵

以股票的獲利最高,

 

然而投資股票的風險在於

即使挑對股票

但買進時機錯誤或買進的價格太貴

仍有可能造成大幅的虧損

 

那投資債劵會比較安全嗎 ?

當利率升高時,投資債劵同樣會令人進退兩難,

是要接受較低的利率持有至到期日,

還是以低於面額的價格認賠出場?

 

其實不論投資甚麼標的,都是有風險的,

「不過風險主要是取決於投資人的類型,

而不只是股票的類型」

 

彼得林區認為區分你是在投資還是賭博?

不在於你投資甚麼標的,

而是攸關於你投入的程度、 企圖心以及技巧,

如果能採用正確的觀念及方法操作,

長期下來風險就會降低,

因此他將其視為

一種能增加勝算的賭博。

 

對於能接受不確定的人來說,

投資股票最大的好處在於,

如果判斷正確,可以獲取巨大的報酬。

 

如何選股

彼得林區認為選股就該從

住家附近或購物商場著手,

藉由你的消費經驗以及對生活周遭的觀察

挖掘好出好的股票,當然這只是第一步,

選出來的股票當然不是馬上買進,

還要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像是此產品營收佔公司多少百分比,是否有足夠的影響力,

公司財務結構如何…等等

 

彼得林區列舉了他心中一家好公司所擁有的13項特質

以下濃縮成幾點給大家參考,

 

從事簡單、無聊及不受大眾喜愛的事業

簡單易懂、沒有話題性,連一般人都能經營的事業

如果又是大眾避而遠之的產業,

像是殯葬業、廢棄物回收產業 ,

是彼得林區心中最完美的公司,

當然前提是這間公司獲利能力良好

並且資產負債表健全。

 

零成長產業

彼得林區認為,高成長的產業會引來非常多的競爭者覬覦,

因此能保持不斷高成長的公司寥寥無幾,

而零成長產業因為沒有多餘的利潤可圖,

也就沒有競爭者的問題。

 

消費者「持續」購買的東西

比如民生必需品,

不論是經濟蕭條或繁榮,

人們都必須得使用,

需求與公司的獲利都非常穩定,

不需要在訊息萬變的產業裡冒險。

 

科技的使用者

我們都知道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產業變動的速度極快,

除非你就在這產業工作,或者這剛好是你的「能力圈」,

否則就不難想見投資這樣的公司風險會比較大,

那何不選擇受惠於“使用科技的企業”,

例如資料處理公司,使用電腦(科技)分析資料,而不生產電腦,

這些公司受惠於科技應用,能有效率的降低成本,提升獲利。

 

擁有利基優勢

有地域性 專利或品牌..等優勢的企業,

即使沒有巨大的規模,在某個區域裡卻屬於「獨占」事業,

擁有「訂價權」及競爭優勢。

 

法人機構沒有持股/內部人士買進自家公司股票

法人機構沒有持股的股票比較不容易受到炒作,

而董監(內部人士)持股比例高,

或者公司有足夠現金流回購自家股票,

通常代表公司內部對未來的發展正面看待,

並且與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

 

散戶的優勢

法人受限於資金的龐大,

必須放棄成交量及股本較小的股票,

基金經理人為求保住飯碗,

明知會虧小錢仍選擇一家大公司投資,

也不會選不知名的小公司賭賺大錢的機會。

 

相反的,散戶不受這些限制拘束,

能夠獨立思考,

反而有機會在日常生活周遭

找到具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該避開的股票

 

彼得林區直言要是可以避開一種股票的話,

那一定是熱門產業中最熱門的股票

『熱門股快速上漲,

而且通常會漲到沒有任何價值衡量標準可以評價的地步。』

股價崩落的速度會比上漲還快。

 

避開『多慘化』經營的公司

彼得林區認為最好的收購是投資相關產業,

進行上下游的垂直整合。

而有些賺了錢的企業,卻去收購或投資不熟悉的產業,

反而造成了許多虧損。

 

小心中間供應商

指供應商的存亡全繫於一家客戶的身上,

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相當危險的,

想投資這樣的公司要三思而行。

 

小結

 

簡單歸納彼得林區的選股心法,

選擇簡單易懂,獲利穩定的產業,

不追求容易被炒作、當下有熱門話題性的飆股。

好公司還要配合於適當的價格買進,

除了保留安全邊際,也提供賺取價差較高的可能性。

 

善用散戶的優勢,挖掘生活周遭具備潛力的黑馬股

具潛力的投資機會,要從還沒被很多人發現或

遭到誤解的好公司著手,才會有較高的機會以較低的價格買進。

 

最後以書中的一句話做總結,

「我從不相信預測大盤,只相信要買好公司的股票,

  尤其是那些價格被低估或者還沒反映真正價值的好股票。」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18-09-2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華爾街操盤手認為「理財要成功」的15個關鍵! 最重要的就是:儘早學會讓錢替我們工作!

理財教育早開始

以往大家聽到投資理財,
就摸不著頭緒覺得是很困難的事,
但其實這一點都不難,
而且從日常生活中就可觸及。

回想我們小時候的生長環境中,
只被教育用功讀書、獲取高分、
讀好名校以及畢業後找份穩定的工作,
不過很可惜的是,
即使人生規劃按照這樣的劇本走,
我們還是無法跳脫為錢賣命的輪迴圈,
相信大家都不想一輩子為錢辛苦工作,
那麼我們就要學會讓錢來替我們工作。

既然要讓錢為我們勤勞工作,
首先要紮根正確的理財觀念,
推薦大家這本好書,
《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闕又上著。
沒有艱深的計算公式,
也沒有複雜的技術線圖,

僅涵蓋受益無窮的理財觀念,
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我們,
投資理財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並藉由15則小故事大智慧,
引領我們建立正確的財務觀,
說到這,
相信大家已迫不及待閱讀,
就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正確的理財觀念

書中開頭以E醫師和A醫師來對比,
讓艾蜜莉想到「富爸爸及窮爸爸」,
E醫師如同窮爸爸雖有工作收入,
卻因財商知識不足,
造成用錯誤的方式來理財,
A醫師如同富爸爸積極學習理財,
用對的方法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
可見有沒有正確觀念真得很重要,
即使像醫師這樣高收入的職業,
但沒有正確的理財方式,
最後仍然無法財務自由。

理財要成功的關鍵

15則小故事重點整理如下:

1.儘早學會讓錢替我們工作,
善用工具創造投資的分身,
掌握對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別小看身邊的1塊錢,
透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
仍可以像雪球般愈滾愈大。
保持謙卑的態度,
積極學習理財,
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再進步些。

3.從「七二法則」算投資報酬率,
訂好理財目標,
謹慎選定投資工具,
避免造成溫水煮青蛙效應。

4.投資理財僅靠學術理論是不夠的,
儘可能參與生活中商業性實務活動,
每一次的接觸都在累積寶貴經驗,
睿智的敏感力將有利於投資判斷。

5.找出自身的優勢,
以及借重別人的強項,
是成功者的特質之一。
企業競爭也是如此,
投資前充份瞭解企業,
有具備什麼樣的護城河,
才不會因為企業一時的股價下跌,
而錯失低價買進的好機會。

6.投資首重防守,
如同身體保持健康重要,
唯有嚴守紀律才能克服人性,
從小就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因為一旦沒有了健康,
縱使財富再多也是零。

7.培養大量閱讀的習慣,
並思考加以融會貫通,
以因應在投資過程中,
作出理性正確的決定,
而並非由情緒來主導。

8.投資高報酬通常也伴隨高風險,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貪婪,
即使專家也要保持謹慎及拒絶誘惑,
否則落入陷阱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理財切記避免二件事,
避開地下錢莊、老鼠會,
及遠離以高利借款給別人,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才是上策。

9.要致富就要養成勤儉及儲蓄的習慣,
所以紀律及自我時間管理更為重要,
及早存下第一桶金利用錢滾錢,
除了精進專業能力也要尋找被動收入來源。

10.投資要成功一定要用對方法,
知道什麼可以去做及什麼工具不要碰,
華麗的表面不代表有著核心優勢,
如果不明白真正的內在價值加以發揮利用,
那會很容易錯失好機會。
投資前要事先準備並充份瞭解,
不熟悉的東西不要碰,
把握前述二項原則可以減少錯誤,
失敗率降低成功率當然就提高了。

11.想創業靠學校所教的理論是不夠的,
還要有市場的實務經驗加以驗證,
這必須從小開始磨鍊及觀察,
不斷累積失敗及成功的經驗。

12.追求財富的過程秉持耐心和安全,
如同龜兔賽跑的借鏡,
要緩慢而穩健,
不要快速而傲慢。

13.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不熟悉的領域絶對不碰,
正確的人生觀及金錢觀,
可以創造我們均衡財富。

14.不作金錢的奴隸,
保持一顆善良助人的心,
善用金錢回饋社會,
成為金錢的主人。

15.執行力是成功的根本,
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不行動,
最後也是一個空洞。

想財務自由要先有第一桶金

一般人認為第一桶金是100萬元,
書中建議趁早存下台幣300萬元,
為什麼是這個數字呢?
以年化報酬率8%的績效來看,
這樣每年就有24萬元現金流,
相當於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
有這樣的分身在替我們賺錢,
是不是很棒呢!
加上時間的複利效果,
金錢會生出子子孫孫,
財富自然而然就增加。

然而要選擇何種投資工具,
端看投資人個性,
想當個簡單的被動投資者,
指數型基金ETF是不錯的選擇,
若有強烈渴望喜歡學習財務報表,
並找出公司的真實價值,
就當個積極的主動投資者,
不管想用那一種方式達成都很好,
唯有行動前15個觀念務必銘記在心。

結論

財務自由的核心強調均衡的財富,
追求人生中工作、健康、家庭、
朋友以及心靈上的均衡,
過程中除了建立賺錢的分身之外,
也需要自律及責任感,
投資前要作足基本功,
並要懂得借重別人的經驗,
這樣不僅降低虧損的機率,
也才能用正確的方法,
快速的達到財務自由。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18-06-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邁向財務自由的 9個步驟! 第一步:先算出你這一輩子賺到的錢,還剩下多少錢能用?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似乎被現今的消費主義灌輸著:

買想要的東西→上班賺錢 →

買更多想要的東西→再更努力上班賺錢。

如此不停的循環,有些人更陷入負債中。

為了生活,只能繼續地工作下去,

不知何時才能存夠一筆錢退休。

 

因此,

我們需要

自製一份屬於自己的財務地圖,

指引自己抵達財務自由的終點!

 

 

本書提到與一般書籍不同的檢視財務的方式

稱為:財務獨立(FI)思考

財務獨立,

等同於我們現在說的財務自由,

即為不再需要為錢工作。

 

接下來請拿出一支筆和筆記本,寫上你的名字,

依循以下的步驟開始檢視你的財務狀況。

 

 

財務獨立(財務自由)的九步驟

 

第一步驟:探討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1)算出你這輩子賺了多少錢

(2)製作個人的資產負債表。

 一輩子賺到的錢,目前還剩下多少?

在這步驟,多數人可能會產生自責的心情,

但是記住,這個數字並不代表你的價值,

只是幫助你釐清事實、掌握現況。

 

第二步驟:追蹤記錄生命能量

金錢到底是什麼?

金錢其實就是你的生命能量。

金錢是我們選擇以生命換來的代價。

 

1.計算維持你的工作實際所需要的時間和金錢,並算出真正的時薪收入。

2.追蹤紀錄流進或流出生活中的每一分錢。

 

如何計算自己的生命能量(或說時薪)呢?

一般人會認為是將總收入除以總工時,

但其實你的生命能量根本沒有那麼多!

 

扣除掉為了工作而花費的一切,

像是那些治裝費、交通費、外食費以及紓壓費用等,

再拿來除以總工時,這才是真正的時薪收入。

 

第三步驟:每月結算表─掌握每筆收入與開銷

1.將流水帳分成各個類別和細項。

2.加總計算每月總收入和支出,

並確認手上擁有的金額及帳戶餘額是否與之相符。

3.將每個細項所花費的金額轉換成生命能量時數。

 

在上一步驟中記下了所有流水帳,

這步驟則是將每個項目分門別類,

幫助檢視自己的消費及判斷什麼才是必要的。

不過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

需要特別將工作相關費用區分出來。

 

舉例來說:

因上班而外食,或是為了與客戶用餐而吃大餐;

衣著方面,也一樣需要將工作服、造型的費用特別區分;

交通方面,也需要將為了上班而花費的交通費分別。

 

接著將這個月的總收入減去總支出,

並且核對你的戶頭及手上現有的一切現金,

若誤差為零,

恭喜!這已經是一項大大的里程碑了!

 

第四步驟:改變人生的三個問題

1.月結表上的各個細項依據以下三個問題自問後標記「+」、「-」或「0」。

a我所花的每一分生命能量與所得到的充實、滿足和價值感成正比嗎?

b我這種生命能量消耗與我的價值和生活目的相符一致嗎?

c如果我不需要工作謀生,這項開銷會有所改變嗎?

 

2.檢討所有列出「-」號的各個清單

第一個問題可以找出自己的「購物弱點」。

 

若覺得這項開銷得到的充實、滿足和價值感非常高,

甚至願意付出更多,就在細項旁畫上「+」號;

反之,則畫上「-」;

若覺得目前狀況還可以,就畫上「0」。

 

也依據上述的條件為每項支出的第二題填上「+」、「-」或「0」

價值是我們所重視的原則和特質,

是我們覺得幸福美滿的關鍵。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幫助自己調整花費的項目和金額大小。

 

根據第三題若當自己不必工作,

開銷會減少的項目畫上「-」,增加畫上「+」,若不變則畫上「0」。

 

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會開始自省,

也許沒有工作反而不需要花那麼花費這麼多金錢!

 

第五步驟:顯示生命能量

 製作每月總收入和總支出報表。

準備一張大製圖紙,足夠記錄三到五年,

並盡可能留出可以讓收入加倍成長的空間

 

每月月底將收入和支出分色畫在這個表格,

並將收入點和支出點分別與上個月的點相連。

 

將這個大報表貼在牆上,

每天提醒自己要走在財務自由的道路上!

 

第六步驟:將花費減到最低

 

書中建議讀者們過上「節儉」的生活。

在此「節儉」並非一般人所想像的刻苦的生活,

而是將節儉定義為:享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與最近流行的「斷捨離」和「極簡主義」有些相似─

「需要的不多,想要得太多!」

  

第七步驟:珍惜生命能量

珍惜投資在工作中的生命能量,

盡可能在工作中同時達到健康和人格一致的目標,

並且盡可能提高收入。

 

第八步驟:運用資本,累積財富

1.將目前所有儲蓄,套入這個公式,算出每月可得的收入:

(資本*目前長天期的債劵利率)/12個月=每月投資所得

 

2.當開始投資時,

記錄下每筆投資所得,

持續將積蓄投入進去,

且預估該線走勢和支出線的交叉點,

預估「財務自由」的時間。

 

儲蓄也可以用另外一個名稱來代替:資本,

資本和儲蓄的差別在於,

資本是用來錢滾錢。

 

第九步驟:管理財務別假手他人

 學習認識投資,因為沒人會比你更在乎你的財務。

可以參考穩定配息的美國公債。

 

最後,完成了這九步驟,

不要忘了拿起這份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地圖,

定時檢視自己是否往財務自由的路上前進!

 

本書影響我最大的三個觀念:

 

1.金錢=生命能量

 

瞭解金錢是你生命換來的,

我們就能更謹慎思考要將生命能量(金錢)花在什麼上面。

在這裡提供一個若手癢想買東西時的換算公式:

將物品除以(第二步驟計算的)真正的時薪

=需要花費的生命能量時數

想想看這些物品真的值得你耗費這麼多生命能量嗎?

或者,進一步思考有什麼是比生命更可貴的嗎?

 

 

2.財務自由=被動收入>總支出

再次體認到

降低生活開銷及穩健投資這兩項因素

才是能夠早日提前退休的因素。

與你現在的薪水高低無關,

重點在於到底留下了多少錢去創造被動收入。

 

 

3.工作和開銷並存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上班=賺錢,

卻輕忽了工作帶來的支出和成本,

值得進一步反思,

高薪的工作底下是否暗藏高額的花費?

 

例如:高收入,必須搭配高檔的西裝、

時常要去高級餐廳與客人交際、

或是高壓工作後的高額放鬆費等等。

除了金錢、算算時間,

若將上班通勤的時間如果也納入在工時中呢?

 

也許在就業時也利用這一點來評估各個工作機會。

甚至,進一步思考,

也許不工作就能省下這些花費?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18-6-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巴菲特曾說:「投資致富要靠複利!」 但沒領悟「這個方法」,複利對你來說,就只是數學……

(資料來源-網路)

當代最成功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

 

巴菲特操作股票的方式,就是非常的長期持有,

如果公司沒出什麼特別的事情,就幾乎不會賣出股票,

也因此手中的富國銀行、卡夫亨氏、可口可樂等持股

成本都非常的低,而且持有時間相當的久。

 

在台灣也有一位 華倫老師,

一樣喜歡長抱股票、非常不愛賣股票。

 

所以今天艾蜜莉就帶大家來了解華倫老師的策略,

透過華倫老師的著作-華倫老師的存股教室。

 

 

華倫老師喜歡長抱股票

 

華倫老師主要的獲利來自於股息股利,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被動收入方式之一。

 

這本書沿襲華倫老師的第一本書,

同樣淺顯易懂且句句重點到位。

 

第一部分

主要介紹華倫老師的選股方式心態及一些買股基本觀念。

 

第二部分

則是簡介華倫老師實際購買的經歷,

是本可以有大大收穫且非常值得閱讀的好書。

 

基本觀念:

了解複利威力強大

 

複利這東西,

愈年輕開始成效愈大,

重點其效果就在時間。

華倫老師存股 11年,

股票市值就累積逾 2550萬元。

 

 

只有小錢也能存股嗎?

 

相信複利後,

就算是小錢,妳也會想要買進股票,

也許無法買一整張,但可以從買零股開始。

 

需認識的交易成本有三:

卷商買進及賣出手續費、證券交易稅。

頻繁的進出場會衍生高額交易成本,

對小資族來說不划算。

 

存股有兩大費用: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以及可扣抵稅額。

 

簡單說,除非股息收入會使所得稅級距上跳一級,

不然其實不用特地在除權息前賣出,之後再買入。

 

買進股票 3步驟:

1.股價到設定的價位,殖利率約 5%左右。

2.在同類型股票中,漲幅相對較少,或是跌幅相對較大。

3.如果錢多一點,就買進整張,不然就買零股。

 

製作自己的心儀名單 ─

6條件教你篩選出好股

 

民生消費類股因與景氣較無關聯,

所以是長期存股的首選。

建議不碰的股票類型:

景氣循環、科技、金融。

 

上述 3類與景氣有連動且波動較大,

因此較不適合長期存股。

 

符合以下 6點的,較適合長期存股:

1.具壟斷或獨特性,在該產業市占排行前 2名。
2.簡單易懂、長久不變、具持久性。

3.自由定價能力高、受景氣影響小、可重複性消費。

4.獲利「長期」穩定成長,且每年配息。

5.長期負債占稅後淨利比重,小於 2。

6.高毛利率和高股東權益報酬率,最好超過 15%。

 

 

資產分散的重要性─持股組合要多元

 

不借錢投資,

分散在 4-5個較不受景氣影響的產業,

選擇約 10檔左右的股票。

 

重壓 1、2檔股票,像賭博。

絕不借錢投資,絕不碰不熟悉及景氣循環產業。

 

好標的也要挑好時機

 

符合上面所提到的 6大條件,

也要在適當的價格再買進,

同時也要注意公司營運狀況,

是否要準備賣出。

 

哪時買進

以近 4季獲利為標準,

殖利率高於 5%,可分批買進。

 

買進漲多或跌少的標的。

可利用「預估公司當年度配息」及「最新配息率」,

來估算殖利率是否有達5%。

 

哪時賣出

有規律、有紀律,

賣股票就是寧願少賺、或是不賺,

但重點是要控制並減少虧損。

 

存股的重點是要有一輩子持有的心態,

因此賣出的時間點不是這檔股票的股價突然飆高,

想要藉此賣出賺差價。

 

反而要持續觀察公司獲利狀況,

若是連續 2-3個月或是 1-2季獲利都衰退,

就是要考慮賣出的時機點。

 

想買的股價是天價該怎麼辦?

 

努力發掘本益比尚低的獨佔性公司,

總是有些好公司在大家還沒發覺前,

我們就可以買進。

 

或是我們可用下列 3方法無痛買進:

1.用每年配息買進

2.在殖利率 3%或 3.5%時慢慢購入

3.大盤跌 20%時低檔入場

 

 

結論:

 

我很喜歡華倫老師的核心觀念,

專心存股,專心做好一件事。

 

華倫老師認為簡單才是王道,

不碰自己不懂的東西,

就連分散資產也建議分散 10檔左右即可,

建議存股的也是生活中常見的民生消費類股,

書中建議的方式我認為也比較適合簡單的民生消費類股。

 

華倫老師書中也有提到各種股票觀念,

也都相當基本易懂,書中還搭配了許多圖表,

讓說明更加清楚,同時還介紹許多實用的網站使用,

讓初學者也能很快就上手。

 

華倫老師的經歷證明,想在股市中穩定持續獲利,

複雜不一定就會是贏家,就算是簡單的方法,

只要有效且堅守紀律規律,最終也能成為贏家的。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掌握這「6個致富關鍵」,就能讓錢自己源源不絕流進來! 首先,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資料來源-網路)

 

面對 型化的社會結構,

你正向富走?還是向窮走

 

富與窮的差別在於「財商觀念」,

而不是口袋裡金錢的多寡,

大部份的人終其一生花了半輩子時間在工作上,

每月為老闆工作然後獲取暫時性收入,

同時也不斷的在支付我們認為是資產的負債,

但這樣過了數十年後,

真的就可以安穩退休嗎?

 

如果我們可以不需要這麼辛苦來賺取收入,

現在就要開始改變我們對財富的想法,

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的思維呢?

因為單靠薪水是無法致富的,

 

唯有不斷透過學習財商及正向思考,

減少負債性消費,增加資產性消費。

 

開始建立一個會讓錢自己流進來的系統,

我們才能真正擺脫窮忙的生活。

 

學習這本-讓錢自己流進來

 

 

想辦法建構持續性收入

 

對的財商觀念決定我們將成為富人或窮人,

但可惜的是,台灣的教育環境並不教導理財。

 

而大部份的父母本身也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

因此造就很多人在年紀輕輕時就開始有負債。

 

花錢沒有順序甚至用錢沒有計劃性,

反覆下來這樣的習慣,

只會讓我們離致富之路愈來愈遠。

 

所以想脫離貧窮就要導正觀念,

學習將我們認為是資產的負債,

轉換成購買真正的資產。

 

持續學習理財知識,

然後建構一套完整的現金流系統,

 

最後我們可以知道,

原來金錢是不需用生命及時間來換取的,

只要我們持續學習理財知識,

然後建構一套完整的現金流系統,

你真得會領悟到,

是會自己流進來的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個人(家庭)

富有或貧窮的關鍵因素

 

大部份的人收入結構為圖 A,

擁有 95%的暫時收入。

 

不過即使收入再高也不值得羨慕,

因為一但離開工作、生病或是退休時,

收入也就跟著中斷了。

 

而我們要改變的就是成為圖 B,

在工作之餘就著手準備發展系統。

 

直到我們擁有 95%的持續收入後,

即使面臨退休不再工作時,

也能為正常維持我們的生活開銷,

 

唯有持續收入大於暫時收入時,

我們才能達成財務自由。

 

 

 

 

 

 

6個致富關鍵

 

 

關鍵 1:正確的選擇比努力還重要

如果我們起頭的方向就是錯的,

即使過程中再怎麼努力,

最後也是無法達成我們的目標。

 

關鍵 2:看準趨勢

科技日新月異,

只有快速掌握下一波的財富趨勢,

才能有機會比別人創造更多的機會。

 

關鍵 3:建構自動賺錢的系統

投資股票每年領股利,

買屋每年收租金,

或是加入連鎖事業都可以創造持續收入。

 

關鍵 4:利用複利倍增的威力

懂得翻倍的原理,

即使只是小錢也可以讓我們致富速度加快。

 

關鍵 5:能聚眾就能快速擁有財富

找對趨勢吸引眾人目光,

用對方法財富自然隨之而來。

 

關鍵 6:人脈就是錢脈

成功者都不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

而是懂得廣結善緣經營人脈,

藉由助力來讓自己的財富增值。

 

 

通往財富之路的 7種力量

 

 

力量 1:成功者最大的投資就是不間斷的持續學習

唯有學習才能培養敏銳的判斷力,

也提升大腦思考分析的能力。

 

力量 2:成功者擁有資源整合能力

他們可以引領群眾,

有影響力並讓自己更加壯大。

 

力量 3:成功者會擬定具體的目標

然後付出行動階段性執行,

過程中適時檢視並調整修正。

 

力量 4:成功者花最多的時間在做最重要的事

而不是緊急的事,

運用時間所創造出來的價值遠比財富重要。

 

力量 5:成功者擅於運用良好的溝通所帶來的優勢

除了源源不斷的商機,

還可以開拓的人脈。

 

力量 6:成功者有知行合一的能力

不會只空有夢想藍圖,

而是會有紀律的執行他們的策略,

即使中途碰到了挫折也不輕易放棄。

 

力量 7:成功者懂得運用財務槓桿原理

選對工具然後借力使力,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論:

 

本書主要是在傳遞我們,

正確的金錢觀念。

 

只要觀念對了,

再設法建立一套金流系統運作,             

才能讓我們邁向財富自由的目標又前進一步,

過程中我們勢必會碰到瓶頸。

 

所以我們要擅用書中提到的 6大關鍵,

以及讓自己具備 7大致富的力量。

 

縱使遇到暫時的挫折,

我們都還是要有信心往前走找對方法,

因為書中列出的都是致富秘訣。

 

如果能熟讀,

相信可以讓我們比一般人更快達到財務自由,

除了明白書中道理,還有最重要的就是,

擬定致富目標實際付出行動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7-9-2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


 
 

股市非賭場,

使用「價值投資法」,

散戶也能成為市場的贏家!

在股市中,不時傳出有人投入本金十萬變千萬的案例;
也傳出許多投資失敗而走上絕路的噩耗,
很多人把股市當作賭場,懷抱著一夜致富的夢想,
不過在現實中,股市卻存在著「80/20 法則」,
所以長期來說80% 的人都是輸家
 
從投資之初我就在思考,
到底有沒有一個相對穩健的獲利方法呢?
後來我找到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它能在有效控制風險的情況之下穩健地累積資產。
 
當我親身實驗過這套可行的方法後,
開始把投資觀念與實務操作分享在網路上。
很多網友告訴我已經投資股票多年,但總結起來是虧多贏少;
而學會價值投資法之後,卻開始慢慢穩健獲利了!!!
 

 

好股票+好價格,

簡單抓到「價值投資法」的核心概念

很多人一想到「價值投資法」,
就想到一大堆財務報表與專業會計名詞,
然後就直接舉白旗投降,這樣非常可惜啊!
 
所以我盡力用簡單的方法,
讓大家有興趣進入價值投資的領域。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概念,
就是在相對低的「好價格」買進績優的「好股票」
然後長期持有,
等待複利讓資產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好股票

我從台灣50、中型100的成分股名單中,
篩選出符合:
「上市櫃7~10年以上、年年賺錢、年年發股息的好股票」
並加入一些觀察多年的績優小型股,
組成「艾蜜莉觀察名單」提供讀者參考。
 
書中也提供用10個指標檢視個股體質的方式,
若哪個條件不符合,
此時可以再進一步分析背後的原因。
 

好價格

不僅物品可以估價,股票一樣可以估價。
股票的估價方法有:
股利法(當期)、股利法(10年平均)、
歷年股利法、本益比法、股價淨值比法。
學會股票的五種估價方式,
買股票就不怕買貴被套在高點!
 
▼本書配合免費軟體,實際找出「好股票+好價格」

(圖片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本書特色

投資SOP步驟化、易於模仿學習

我曾經在補習班教過小學生作文,
上課時我會提供學生「大綱」與「範文」,
讓他們能從仿作中快速學習,
這就像本書的投資SOP的原理一樣,
讓讀者能一步一步跟學習,
熟悉後再摸索出適合個人的投資技巧!
 

不只是學方法、更要能實戰

在寫書的過程中,我收到了很多讀者的建議:
「許多理財書籍的內容非常好,
但看完之後,要投資時卻還是不知道要從何做起,
希望艾蜜莉的新書,是一本讓人讀完真正能實用的書。」
 
因此「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這本書,
除了把價值投資的流程SOP化之外,
還配合「艾蜜莉定存股」免費軟體
讓讀者可以一邊閱讀方法、一邊配合軟體,
找到有好價格的好股票。
 

大量使用小故事比喻與實際案例說明

「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這本書,
有大量的比喻與實際案例,
讓對價值投資法不太熟的讀者,
也能無痛學會價值投資喔!
(EX:從買火鍋料學會本益比估價法)
 
新書目錄搶先看:2015/1/28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1-27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以巴菲特為師,老農夫的股票 0成本,還年領股利 350萬!


(老農夫的簽名題字:十年一劍、複利投資)
 
上個禮拜天早上,
Emily 應 Smart 智富出版社 的邀請,
到台中舉辦一場投資講座,
而當天下午,
接著還有另一場重量級價值投資者–老農夫的講座。
 
我第 1 眼看到這位投資前輩時,
覺得他真的人如其名,
外表就像一位樸實無華的老農夫。
不過仔細聽他要傳達的投資理念,
卻又非常引人深思…
 
老農夫上課時很有趣,
講話不時會國台語交雜,
有一種很草根性的幽默 ^^,
所以上他的課一點都不會無聊,
能在輕鬆快樂的情況之下吸收投資知識,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
 
(贊助商連結…)
 
 
 
農夫到底是何許人也?
他是一位在台股操作 30 年的投資人,
一生的投資經歷充滿傳奇…
 
因為本業收入高、又很早進入股票市場,
他 30 多歲就身價千萬,
不過績效卻暴漲暴跌,
經歷了 3 次股災慘賠回到原點,
還差點賠掉房子!
 
人生的轉折,往往是從谷底開始,
自從 2002 年起,
他專心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法,
並改良移植到台股,
在領略了「存股」投資術後,
10年存下 1000 張以上的股票,
現在年領股息 350 萬!!
 

(圖片資料來源: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
 

老農夫存股法的策略

雖然因為要趕高鐵的時間,
我沒能全程聽完,
但仍覺得收穫良多。
 
每個成功的台股投資者,
投資策略可能都略有不同,
但每個「完整的」策略都有共同的要素,
以下是 Emily 整裡的上課內容與書中重點:
 

1.投資目標

存滿 100 張以上的好股票,讓股息養自己一輩子!
 

2.資產配置

留 5 年的基本生活費在身上,
只用 5 年內用不到的閒錢投資。
尤其寧可少買一點股票、慢慢來,
絕不可借錢買股票!
 
而買股票時,要重視「投資組合」,
選擇 3 ~ 5 檔不同產業或性質的股票搭配,
(資金較大者不要超過 10 檔)
並注意資金配置到每檔股票的平衡性。
 
Emily 註:
老農夫強調閒錢投資的重要性,
若年輕人沒有錢,
可以努力工作、兼差,賺到投資需要的錢。
 

3.選股方法(標的)

選擇 :
(1) 長壽型、壟斷型的龍頭股
(2) 過去 10年,每年 1 元以上股利的股票
 
 

具體來說,老農夫的核心持股就是這 10 檔:

 

老農夫的 10 檔持股
統一 遠東新 中信金 正新 亞泥
中華電 台化 中鋼 台灣大 寶成

 
不過,每年在「買進」時,
仍有選擇價格比較合理的標的來買,
不是檔檔都買,
像今年 ( 2015 年) 老農夫最新的買股名單,
就是下圖這 5 檔:

(資料來源:巴菲特投資學校)
 
Emily 註:
學投資策略就要學全套,
老農夫強調他的「存股」買法,
只適用於他選擇的這些股票。
不過「存股」一詞流行之後,
很多人卻誤拿一些並非「長壽型」、「壟斷型」的企業來「長期存股」,
只是因為它今年的殖利率比較高。
不過,數年之後還不知是否存在的公司,
拿來「存股」非常危險啊!
 

4.買法 (點)

老農夫使用「10 年定期定量買進」法,
EX :1 年 1 買、1 月 1 買或 1 週 1 買。
買進週期視個人的資金規模而定。
 
老農夫由於存股時間比較晚,
為補足「時間複利」,
所以 2002 年剛開始存股時,
採用「 1 個月 1 買」以擴大數量,
做法是每個月選定一天,
不管高低價,直接買進自己今年選定的投資組合各 1 張。
 
如果資金比較不夠的人,
也可以採用「1 年 1 買」,
或只買進投資組合的 1 ~ 3 檔,
 
老農夫覺得「及早投資」是很重要的,
用「紀律」的機械性買法,
可以讓投資人避開判斷買賣價格,
也同時避開貪婪恐懼、追高殺低…。
 

5.賣點(法)

老農夫不隨便賣股票,
這樣才能把股票這顆「果樹」養大,
享受「零成本」的股票之外,
更能領每年源源不絕的股息。
 

6.時間週期

「10 年磨一劍」是老農夫投資週期的寫照,
要用「存股」法,
至少要有持股 10 年以上,
甚至持股到永遠的決心。
 

7.資金控管

雖然老農夫是「定期定量買進」,
但實際上買的頻率有時候還是會調整,
例如本來「1 月 1 買」的人,
當跌幅超過兩成,
就可以出動加碼資金變成「1 週 1 買」以降低成本;
同理,當指數 8500 點以上時 (像目前都 9700 點以上了),
資金配置變難的時候可以放慢投資,
(例如改成 1 年 1 買)
 

8.投資心法

老農夫投資的中心思想是「慢、忍、穩」,
並說長期投資的 2 大明牌,
就是「耐心」和「樂觀」!
 

9.最大虧損或失敗的處理方式

嚴格來說,老農夫也有「停損」機制,
如果企業連 2 年不發股利、
企業經營者誠信有問題,
他也會考慮賣股票。
 
若以個股來說,
雖然仍可能發生意外,
但以整體投資組合來說,
很難發生全部的股票一起變壞的狀況,
再加計股利與長期買到平均股價這兩點,
也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比較 老農夫 和 Emily 方法不同處:

雖然都是學習巴菲特,
然後改良套用到台股的價值投資法,
但 老農夫 和 Emily 投資方式略有不同,
主要不同的地方是:
 

1.選股

Emily目前選股會避開原物料景氣循環股,
例如像「亞泥」,
因認為景氣循環股的大循環可能會長線向下,
如果不是前幾年有買到便宜的價格來平均成本,
買在這裡最糟會長套 5 – 10 年。
 
PS:以持股時間為「10 年~永遠」的老農夫來說,
這可能並不是缺點,
只要能輕看帳損,
專心累計數量、領股利就好。
 

2.買賣時機

老農夫和巴菲特與一般價值投資者的不同之處,
就是並不強調「要符合價格安全邊際才買股票」,
這樣的方法優點是比較順應「人性」,
買點變多,
也讓一般人避開判斷價格是否合理,
以免落入貪婪恐懼。
 
不過 Emily 還是比較喜歡在便宜價買股票,
雖然這樣的方法在多頭標的很少,
違反人性裡常常「手癢想買股票」,
但對我來說,
克服這一點並不是難事。
 
 

心得後記:

老農夫前輩的方法策略很完整,
實行起來又很簡單,適合投資新手使用,
尤其「紀律性定期買股」這個設定,
應該能有效幫助散戶朋友克服追高殺低的心魔。
 
有人問過Emily 兩種方法相比,
哪一種會比較好呢?
答案並不是「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適不適合」的問題,
大家要先了解自己的個性,
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PS:若想要更了解老農夫的方法或跟本人互動,
可以上他的 BLOG:
>>給女兒的投資建議

巴菲特投資學校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3-2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