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股的「殖利率高達 20%」 以上,我可以買進「存股」嗎?

圖片:華視新聞

 

18 年 1 循環的台灣房地產

台灣的房地產景氣大約 18 年左右 1 個循環。
也就是説,從谷底到高峰大約會經歷 9 年;
而從高峰再跌回谷底也又再需要 9 年。
不得不說,這是 1 個很長線的景氣循環,
所以在上循環之時,房價似乎永遠「只漲不跌」!

但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嗎?
或許我們從過去的歷史之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1985 年 ~ 1994 年的房地產上循環

1980 年代中期 ( 1985 年之後 ) ,
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台灣錢淹腳目」是那個時代最精彩的形容詞。

1986 年台股首次躍過 1000 點,
房地產也在 1985 年之後開始走升。
1987 年國產局標售華航附近土地創下當時天價,
也拉開了房價狂飆期的序曲。

雖然民眾在短期內所得遠遠趕不上飆漲的房價,
但由於產生「預期心理」– 遇期房價會越來越高漲,
「房價所得比」越是不合理,就越是飆漲。

1990 年 2 年房價飆 3 倍的泡沫,

造成第 1 次無殼蝸牛運動!

以台北市為例,房價在民國 1989 、 1990 年 2 年內,
上漲為民國 1988 年的 3 倍之多,
民國 1988 年時可以買一層房子的錢,
在 1990 年時可能只能買到 1 、 2 間廁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終於爆發了第一次「無殼蝸牛運動」。

1994 年 ~ 2003 年房地產的下循環

不過當大部分的人都買不起而走上街頭時,
反而是要開始盛極而衰了。
1995 年 ~ 1996 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先生,
發表「兩國論」引起台海危機,
大陸把飛彈對準台灣,很多人擔心引起戰爭,
當時很多大戶、有錢人紛紛拋售台灣的房地產遷居國外,
房價也開始長達 9 年的下跌循環。

2003 年SARS危機,

房地產買氣與售價跌到谷底

2003 年中,台灣爆發「SARS疫情」,
這是 1 種嚴重的致命傳染病,
當時人人自危不敢出入公共場所,
對已經走 9 年下循環的房地產來說更是致命一擊,
很多房地產都賣不出去,用極低的價格求售,
房地產產業急凍!

2003 年 ~ 2012 年的房地產上循環

2003 年 ~ 2012 年
不過最冷的寒冬過後,
冬雪消融,就帶來了春天。
2003 年中之後,房地產產業從谷底爬升,
又開始往上循環。

剛開始是悄悄的,
但隨著經濟、股市整體大環境的熱絡,
房地產景氣又熱絡起來。
此波上循環在 2012 年左右又到達了最高峰,
其中參與的相關業者都賺的荷包滿滿,
除了建商之外,
最著名的還有大型的炒房集團「二黃一劉一陳」。

政府的打房政策有效嗎?

雖然曾經有房地產投資客,
公開在媒體上認為政府打房的政策是無效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
今年1 – 4 月台北市買賣移轉件數與 2013 年房市高點相較,
整體衰退達 33 %,
12 個行政區分別有 22.1 % ~ 46.2 % 不等的量縮幅度,
而在價格方面也有 3 個行政區衰退逾 1 成。

以往最熱絡的雙北房地產價格下跌、成交量也急凍,
不少投資客只能轉戰炒作其他縣市的房子。
不過人稱「帥過頭」的房產投資客,
近期卻因為在新竹大浦炒房失利賠錢,
而與旗下成員發生糾紛。

2016 年起可能出台的「房地合一」政策,

將讓房地產的下循環更劇烈

由上述情況可見,
政府推動的政策是有效的,
效果雖然緩慢、但是久遠。

如果搭配景氣循環週期、與過去的歷史情況來推斷,
目前可能開始長線走下循環了。

雖然目前房價還是看起來很高,
下循環的開始還是會有很多人沒有感覺,
但若未來經濟、股市也一起走衰,
而且出現重大事件,
到時房價就會邁入「恐慌急跌期」。

表1: 2016 年之後,政府可能會出台房地合一法案。

資料來源:財政部與行政院。MoneyDJ

房地產相關的股票介紹

在了解國內房地產景氣的過去、現況與可能的未來之後,
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觀點套用在房地產的相關類股。
EX: 營建類股、房仲類股…等。

房地產的長週期景氣循環特性,
也同樣的體現在營建股的身上。
我們從表 2 可以看到,
近幾年房地產景氣維持在高檔區,
2014 年營建股的獲利不錯,
所以今年營建類股發的殖利率很高,
前 20 名都超過 8 %,
而和旺 ( 5505 )  和聯上 ( 4113 )  甚至高達 20 % 以上!

表格 2 :營建類股 2015 年殖利率前 20 名。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日期  2015 / 6 / 3 )

營建股、房仲股

歷年股價、股利落差極大

不過不要只看今年的高殖利率,
就把營建類股當成是「定存股」。
我們以人稱營建業「 F 4 」之一的大建商 — 興富發來觀察,
發現在上一波的谷底趨( 2001 年 ~ 2003 年),
它的年度最低價只有 1.62 元,
與 2013 年的年度最高股價 76.4 元,
足足差了 47 倍!

而且不僅如此,不管景氣好壞「定存股」應該要有提供穩定股息的功能。
雖然興富發近 2 年都配發了 7 元的高股利,
但我們同時也觀察到,
谷底期 ( 2002 年 ~ 2004 年) 的股息卻是掛「零」。

興富發 各年度最高、最低股價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興富發歷年股利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結論

回到主題:「營建股殖利率高達 20 % 以上適合拿來存股嗎?」
我個人傾向的答案是「不適合」的。
不論是營建股或是房仲股 (如:信義) 都一樣,
谷底和高峰時落差極大的股票,
根本不適合,想穩穩領股息過生活的「存股」一族啊!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6-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美國第一證券開戶全攻略 (2017 年10月最新版) | 拉着你的手 4分鐘完成開戶!

放眼世界,投資美股似乎對我來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有鑒於身邊的朋友跟我說關於美國股票的資訊還是很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投資美股的第一步,就是在 Firstrade 開戶口! 為什麼選擇 Firstrade 介紹給大家呢? 無他,因為它的交易費與其他美國證券商比非常便宜,是非常! 對於務實的投資者來說這是最吸引的了!另外,Firstrade 有中文的資源與業面,對於英文有困難的朋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難度。加上24小時的中文客服,你在世界各地投資看盤也沒問題!稍後我會再跟大家分享一篇完整的評論,今天先跟大家討論開戶的教學。現在開戶還有高達$1000塊的美股傭金券。

560X260

首先,當然是要去 Firstrade的網站! 按右上角就可以把英文轉成中文繁體囉。

大家可以看到,Firstrade 的收費非常清晰明瞭。事實上,$0帳戶管理費對我是挺吸引的,Firstrade 也沒有最低的存款要求。每一筆股票交易買賣,不論股數,都是清一色$2.95美金。折合台幣100元不到!而每個期權合約則是$0.5 美金。 細節詳情可以再參考下面的圖片。

當你按「立即開戶後」,第一要先輸入你的電話號碼。記得把電話前面的0拿掉,然後按右邊的「獲取驗證碼」要求簡訊。接下來你的手機會收到一封從第一證券寄出的驗證碼,你只需在30分鐘內填上網站驗證碼的地方,然後按橘色的按鈕「開設美股帳戶」即可。

接下來他有一些基本的問題和一些關於你準備開戶的資訊。 不用擔心,非常簡單。一開始你只要回答說你是不是美國公民(這個要誠實啦!)接下來在「公民身份」選你的國籍, 然後準備你的護照,「按下一步」。

這裡你需要先拍下你的護照照片頁與簽名頁,然後再上傳, 電腦辨識成功後,會顯示綠色的標誌,然後就可以繼續囉。

下一頁開始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基本個人資料。不過留意它的地址需要用英文,這個你只需要去郵局的網站翻譯即可。

郵局翻譯的網站: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Postal/index.jsp?ID=207

如果有需要「融資」、「投資期權」、 跟「延長交易」等額外服務只要再勾選盒子就可以。收入與資產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投資經驗建議填良好,不填太低審核比較容易過(也不要填太誇張的好嗎)。這裡得特別提醒要記得自己填甚麼,不然你之後要改會比較麻煩,可能要提供不同的證明文件等。第一次好好填,過了就不用再煩了!

在這裡再補上第一證券可以提供的理財賬戶服務:

然後在下面填上你的密碼跟用戶代號,再簽好帳戶協議就完成了!

說是要等3到5個工作天,但其實我申請的時候,當天就通過收到電子郵件了。

接下來可以看帳戶注資的部分,就可以開始交易了!

教學影片:

https://d1b259vcwj5hkr.cloudfront.net/zh-tw/Video-RegT4v6.mp4

後記: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我一直覺得美國市場這塊大餅非常值得研究與投資。我想廣大的投資者其實都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投資商品。近年台灣流行存股,像華倫老師存的都是又穩定又有高回報的標的。而我發現好一些美國股票在安全性與回報率都不會輸台灣的資優股,反過來說,其實很多美國股票更安全,回報更大!大家中華電股票存的不少後,是時候更新資產配置了。

480X270

 

接生於一步一腳印共同發佈此文章。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只有 ETF 才是真正的「定存股」!第 1 次買股票,你一定要買…. (上集)

(圖片來源)

 

最安全、穩健的投資標的 — ETF

剛入門的股票投資人,
我通常會推薦從投資 ETF 開始,
「艾蜜莉定存股」軟體中,
而也包含了不少的 ETF!
 
但台灣到底有哪些 ETF?
ETF都一樣嗎?該怎麼選呢?
 

什麼是 ETF  ?

原來就是可以股票一樣盤中下單買賣的基金!

 
所謂的ETF 指的是 Exchange-traded Funds 的縮寫,
「直接」翻譯 就是「可被直接交易的基金」,
也就是 「指數股票型基金」,
只是他雖然是基金,
但他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公開市場買賣,
不需透過傳統基金的申購手續,
所以享有「交易彈性」、「手續費便宜」等很多優點。
 

ETF的 2 種類型

ETF 依照組成的成分不同分成 2 種。
 

1. 現貨 ETF:

直接投資於標的物指數之成分的股票,
如: 投資台灣 50 ETF,
就等於投資台灣 50 家最具代表性及潛力的公司,
一次分散投資許多大型的權值股,
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等等。
 

2. 合成 ETF:

不直接投資於標的物指數之成分的股票,
而是運用衍生性金融工具,
如:期貨、選擇權、
來交換契約等作為追蹤工具,
以複製或模擬指數報酬的 ETF。
 

台灣有哪一些 ETF ?

台灣較為有名的 ETF 有:
台灣 50、中型 100、高股息、
FB上證、寶滬深…等等。
詳見下表:
 


(資料來源:證交所)
 

如何選擇 ETF ?

有那麼多 ETF ,該怎麼選呢?
以下提供幾個 Emily 選 ETF 的原則給大家參考:
 

1. 盡量選現貨 ETF,不選合成 ETF 

ETF 是直接買入股票,
而且股票有配息,
投資人也可以每年領取股利,
如台灣 50、FB(富邦)金融等。
但合成 ETF 並未直接持有股票。
 
且投資於衍生性金融商品,
讓投資人可能有暴露於信用或流動性的風險,
也因為沒有直接持股,
所以一般投資人不會領到股息。
 
 
 

2. 盡量選被動 ETF,不選主動 ETF 

被動 ETF ,如: 台灣50,
是依照台灣50指數的權重來購買成份股,
這中間並不會參雜個人的主觀選股。
 
而主動 ETF ,如: 高股息
是依照基金經理人的意願,
去猜測可能會發出較高股息的股票,
所以跟一般的基金很像,
但我們買ETF的目的就是要追蹤指數,
所以最好要選被動ETF。
 

3. 選交易量大的 ETF 

交易量小的 ETF 會有流動性風險,
有時候會發生要買買不到、要賣賣不出,
如: 恒中國 2015 / 6 /10 當日成交量只有 7 張。
 

4. 選大範圍指數 ETF,不選特定標的 ETF 

ETF 本身的特性較適用於大範圍的投資,
且長期投資 1 個大範圍的標的,
成長的可能性較高,
如: 台灣 50、FB 上證。
 
而特定標的的 ETF ,
僅投資於特定的產業或標的,
如: 黃金ETF 或 寶電子,
投資的範圍,
所以會跟產業連動有很大的關係,
而且長期趨勢不一定往上!
 

Emiy 的 ETF 的 Q&A 時間

Q 1 : ETF 有那麼多檔,Emily 最喜歡哪 1 檔呢?

A:
目前台灣所有 ETF 裡面,我最喜歡台灣 50 ,
而喜歡的原因…
不是因為它是 ETF 裡報酬率最高的,
而是因為它「最符合」,
我上面提到的那 4 項選 ETF 原則!

Q 2: 台灣 50 和高股息的報酬率比較,哪個比較高呢?
高股息 ETF ,不是更符合「定存股」領股息的精神嗎?

A:
其實統計高股息ETF和台灣50ETF,
報酬率的高低要看統計的起迄時間,
有些時段是台灣50ETF報酬率比較高,
而有時是高股息表現比較好,
這並沒有一定。

但我覺得誰的報酬率比較高,
並不是我選擇買哪支ETF的條件,
我們買 ETF就是要長期「複製」指數(大盤)績效,
而不是試圖「打敗」指數(大盤)績效,
不然就買一般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的基金就好了,
何必買 ETF ?

因此報酬率誰高一些並不是最重要的事!
而且經過長期觀察證實,
很多的主動基金,
長線下來績效是「輸」給指數基金的唷~

所以我喜歡台灣 50 ETF 多於高股息 ETF,
因為高股息 ETF 是主動 ETF,
也就是由基金經理人「預測」,
選出未來一年可能配發最高股息的股票買進,
參雜入人工選股之後,
我覺得會比較失去 ETF 追蹤指數的意義了。
 

Q 3 : 有些 ETF 也是不穩健的!
像某支國外科技 ETF 最後就被清算了,
這樣哪比得上那些穩定配發股息的「定存股」?

A:
基本上 Emily 覺得買「特定標的」的 ETF,
像科技 ETF、黃金 ETF…等那些,
已經失去了 ETF 追蹤指數(大盤)的原意,
我是不會買的!

買入台灣 50 ETF ,
等於買入 50 家台灣市值最大的績優股,
因此很難同一時間倒閉,
比單買一支績優股更穩健!

而且就算是發行機構寶來(現已併入元大)發生信用危機,
也不會影響到台灣 50 ETF,
因為它的資產(股票、現金)…等,
是獨立信託保管在其他的銀行。

台灣 50 ETF 的流動量也很大,
不太會發生清算危險,
就算萬一發生了….
扣除掉必要手續費…等之後,
其餘的價值還是會還給投資人,
並不會消失或變壁紙,
因此不用擔心~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6-1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陸股暴跌 3 成,休市超過 1000 家!!明天過後,陸股還能投資嗎?

(圖片來源)
 

暴漲又暴跌的陸股

去年 ( 2014年 )陸股 ( 上證指數 )最低來到2000點附近,
但短短的 1 年後,
上證指數最高達到 5127 點 ( 2015 /  6  /  12  ),
暴漲了 2.5 倍。
 
伴隨暴漲而來的是暴跌,
陸股像一個生重病的病人一樣忽冷忽熱。
6 / 12 達到最高鋒之後,
陸股急速走跌,
不到 1 個月指數只剩下7成,
跌破 3500 點大關!
 

中共的救市措施

此時中共當局開啟了一連串的「救市措施」,
包含:連續降息、證金公司、保險資金投入護市行列、
甚至大股東 6 個月之內不得出售股票…等,
但是護盤政策目前還不見效果。
比暴跌更嚴重的是,
大陸上千家企業為了抵抗股價連續跌停的壓力,
宣布「停市」,
這麼一來流動性嚴重不足,
作多與作空資金同時鎖住,
市場人士擔心會引發區域性的金融風暴!
 
圖說: 2014 / 7 / 9 ~ 2015 / 7 / 8 上證指數。

 
(資料來源:騰訊網)
 

投資陸股的3種管道

儘管陸股有流動性風險的隱憂,
台灣有很多投資人還是對陸股充滿了興趣。
有的人是想順著趨勢放空,
也有人想搶反彈….
不過,目前台灣投資人能投資陸股的管到有哪些呢?
 

1.投資台灣推出的陸股ETF

現在在台灣可以買到的投資中國的ETF總計有12檔,
看多的有: FB上證( 006205 )、
寶滬深 ( 0061 ) 、上證 50 ( 008201 ) …等;
看空的則可以選上證反( 00634R ) 或滬深反 ( 00638R ) 這2檔。
 

買台灣推出的陸股ETF的好處:

(1) 不知道如何選擇大陸個股的人,
直接投資指數 ETF 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 交易方便:投資人不用親自兌換人民幣,
以台幣交易即可(投資機構會幫忙轉換),
可在台股盤中直接交易。
 
(3)  ETF 交易費用相對低廉,
交易稅: 0.1 %、手續費: 0.1425 %
 
(4) 作多、作空皆有對應產品可以操作。
 
 

我最常用的投資方法 – 陸股 ETF

雖然陸股 ETF 也有一些缺點,
例如:沒有發股息
(FB上證是把股息滾入再投資、而寶滬深市完全沒股息)、
有時後追蹤指數會有一些的折溢價問題,
但整體來說,
以這個方式投資陸股仍是我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圖說:黃色圈起來的部分為陸股相關的 ETF

(資料來源:證交所)
 

(資料來源:證交所)
 

2.直接買 A 股

可以直接到大陸開 A 股帳戶,
或搭滬港通便車買 A  股。
只是這2個方法都比較麻煩,
比較適合兩岸貿易來往的商人使用,
不推薦一般投資人使用。
特地到大陸開戶本身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障礙,
還有後續匯兌、匯款的問題,
而滬港通目前則僅開放給有 3000 萬以上大資金的專業投資人使用。
 

3.複委託買香港掛牌H股 

大陸企業中,有一些有到香港掛牌,
稱為H股。
用複委託買 H 股的優點是,
若對陸股有自己獨到看法的人,
可以自行選股,也可以領到股息、股利。
但缺點則是券商手續費比較高,
而且不是所有的大陸企業都有掛牌成為H股,
所以選擇性較少。
 
備註 — 複委託 H 股相關費用:
券商手續費: 成交金額 0.25 %  ~  0.5 % 。
香港政府課稅: 印花稅 0.1%、交易費 0.005 %、
交易徵費 0.0027 % 。
海外所得稅: 超過670萬要申報海外所得稅(台灣政府課徵)。
 

4.投資中國基金 

中國基金是中國為主要投資區域的基金,
在台灣投信跟銀行通路都可以買得到,
主要投資標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或國營企業、
紅籌股或 A 股,
目前市場上約有 10 檔純 A 股基金,
管理費約 0.2 % ~ 2 % ,
手續費約 1.5 % ~ 3 %。
 

中國基金的優缺點:

這個方法的優點就如同一般基金一樣,
購買通路多且方便,
還可以小額定期定額投資,
很適合資金不多而且比較不擅長選股的投資人,
而缺點則是手續費比較高,
而且基金經理人的績效也不一定比 ETF 好!
 
 

結論: 陸股跌了那麼多還可以買嗎?

我對投資陸股未來的看法如下:
 
1.大陸股市目前暴跌與休市的情況,
似乎暫時沒有停止的跡象,
由於有流動性風險,
因此短線來說,
做多或做空都不一定合適!
 
2.以長期來說我個人看好大陸股市與經濟還是能長線發展,
所以當暴漲的泡沫消失,
若是能再回到長線低檔區 ( 2000 點左右),
我還是會勇於進場買陸股。
 
3.投資陸股的管道,
我目前還是首選台灣推出的陸股 ETF,
交易方便、手續費也合理,
而且現貨 ETF 優於合成 ETF。
 
4.至於短線買進上證反 ETF (放空),
是不是有利可圖呢?這我無法評論。
但是陸股起伏大,
有時在急跌趨勢中,
又會間隔幾天急漲。
所以要特別提醒要追逐趨勢的人,
請務必做好資金控管,
以及隨時停損的準備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7-10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買股前 一定要知道這家公司的 3 件事


(圖片來源: yahoo 理財)

在投資一家企業的股票之前,
我會試圖找尋分析企業、
並評估個股的 3 大要素,
以了解一家公司!
 
評估個股的 3 大要素是哪 3 大呢?
我們繼續看下去…
 
 
 

一、管理階層要誠信且有能力

1. 企業是否誰來經營都可以?

巴菲特曾經說過,
我們最好選擇投資一間連笨蛋都能經營的公司,
如果隨便一個人都能把這間公司經營得很好,
那麼它的獲利能力是很穩固的!

在某些因為政策而形成壟斷性的產業中,
存在這樣的公司。
但台股中將近 6 ~ 7 成上市櫃公司都是電子股,
而電子股通常競爭比較激烈,
經營者需要是聰明人,
想像一下台積電和鴻海,
如果不是由張忠謀、郭台銘來領軍,
結果可能會大大的不同,
這也是這 2 家企業的老闆,
每次都喊著要交棒,
但目前還是無法完全交棒的原因。
 
▼台灣電子龍頭股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先生,
雖然高齡 85 歲、白髮蒼蒼了,
但仍然無法完全接班給下一代的經理人。

(圖片來源:網路)
 

2.管理階層是否有能力?

雖然我們希望企業是一個誰來經營都不會太差的公司,
只可惜這樣的公司數量並不多。

所以一般來說,
好的企業,除了處在對的產業之外,
經營者能力也十分重要。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之中很難一帆風順,
好的經營者能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
帶領企業脫離難關。
所以想要知道經營者的能力,
我們可以回朔企業過往的歷史,
並查看以往遇到「利空」的時候,
經營管理階層是否都能夠找出解決方案。
 
▼矽品老闆林文伯先生,
算是台灣公司中很有能力的企業經營者,
曾帶領矽品順利度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利空。

(圖片來源:網路)
 

3.是否由誠實、正直的經理人所經營?

雖然大多數的投資人(包括我),
都無法直接認識大公司的老闆,
但我們仍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初步的觀察老闆與經營階層的為人。

最基本的就是把公司名稱、經營階層都 Google一遍,
看他們是否曾涉及任何炒股、作假帳和掏空事件。

再來就是長期聽其言、觀其行,
看該公司是否值得信任。
某些管理者發佈資訊時,
常常有「報喜不報憂」的行徑,
這樣的人信任度也要打折。

最後就是看他們對股東好不好。
企業有賺錢,理應分享盈餘(發股利),
而如果公司確認保留盈餘可以創造更高效應的話也可以。

但如果是企業已經不賺錢了,
經營管理階層還發自己大筆的董監事酬勞、當肥貓,
這種的就很糟糕!
 
▼過去有一季力成的 EPS大降,
力成老闆蔡篤恭先生,
直接出來跟全體股東說明情況與道歉,
並不試圖美化與欺瞞,
然後也提出度過難關的辦法。
更有誠意的是,
當年度他與小股東共體時艱,
大幅減低自己和其他高層的薪水!(但不縮減一般小職員薪水喔!帥吧!)

(圖片來源:網路)

4.經營者是否與股東的利益一致?

這一點直接看的方法,
就是看經營者持股比例的多寡,
如果比較多的話,
因為他的利益將與股東一致,
所以會更有誘因好好的經營公司。
 

5.經營者是否專注於事業?

以下觀點只是我個人的愛好,
不一定代表正確:

例如我個人希望經營者專注在經營本業,
不要太頻繁在新聞媒體出現,
而且最好不要出現在工商版以外的地方,
尤其是政治版和娛樂版,
一個一天到晚和女明星名字連在一起的管理者,
我無法確認他是否心思都放在公司上。
 
另外我也不太喜歡經營者出書,
(尤其是出歌功頌德的個人或公司的自傳),
根據我的非正式統計,
有相當比例的公司老闆出書之後,
企業營運反而勝極而衰開始走下坡。

還有,頻繁更換總經理、
會計主管、會計師事務所…等重要職務的公司,
我也不碰!
 
▼聯強老闆杜書伍先生,
最近( 2016/5/3 )出了新書,
雖然不是自己或公司的自傳,
但還是讓我這個小股東很緊張~~XD
(這是我個人迷思,沒有鼓吹大家賣股票的意思)

二、具有樂觀的長期展望

1. 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為何?

我們要去了解一間公司到底在做什麼生意?
是製造業?還是在賣服務?
是內銷為主還是外銷為主?
然後對原料、產品、上下游廠商、消費族群(市場)…等
都有基本的了解,
具有簡單且良好的商業模式為優先選擇,
如果搞不懂它在做什麼的公司最好不要碰!
 
 

2. 產業前景如何?

我希望所投資的企業能有長期樂觀的投資展望,
至少也要有持續穩健經營的能力。
在投資一家企業時,
價值投資人並不怕企業遇到一時的利空,
更不怕股價下跌,
怕只怕企業的前景越來越糟,
甚至產品被淘汰、演變成「黃昏產業」。
像智慧型手機這一項「殺手級」的產品,
就使的很多消費性電子商品的業績長期衰退,
比較著名的有:電子辭典、數位相機產業。
 
 

3. 競爭狀況與產業排名

最好我們想投資的企業,
是具有寬闊「護城河」的獨占性公司
(這樣的公司很多都擁有「訂價權」),
不然至少是所屬產業中排名前面的龍頭企業。

我不會因為企業一時的利空或某季沒搶到訂單,
導致獲利下降,就覺得它從好公司變成壞公司了,
但若它在產業中的排名後退、甚至掉出前 5 名之外,
這就是要當心的訊號。

另外,我不喜歡「百家爭鳴」般,
競爭太過激烈的產業,
因為企業要在裡面存活很辛苦,
而且容易殺價競爭。
若某個產業進入的廠商一下子增加太多,
我也會密切的注意原本看好的公司優勢是否會被破壞。
 
▼打開「艾蜜莉觀察名單」
台股中的績優股、龍頭股,
以及符合本文原則的公司,
我都把它列在其中了。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艾蜜莉觀察名單)
 

三、財務狀況良好

財報的表現通常與企業的經營息息相關,
企業如果前景不錯,
通常財報數據看起來也會很好。

我喜歡可以長期穩定獲利的企業,
這點從 EPS 可以看的出來。
而如果是台股的成熟型企業,
有很多公司還會穩定配息,
因此股息的發放情形也可以做為觀察指標之一。

其他還可以觀察的財務狀況有:
獲利是否從本業而來、企業的毛利率趨勢、
ROE、負債比、自由現金流量…等。
 
▼打開「艾蜜莉定存股」軟體,
點選「體質評估」頁,
可以用10大指標,
快速檢視個股最新一季財報數據,
系統還會幫忙歸納此股的財務表現是否「正常」喔!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中華電/2016 Q1財報)
 

結論

綜合以上,
買股前一定要知道這家公司的 3 件事為:
「經營者誠信且有能力」、
「具有樂觀的長期展望」和「財務狀況良好」。
 
因為我們在投資一家公司,
是以「當股東」的心態出發的,
所以在買股票之前,
要好好了解要投資的公司,
是否為符合以上 3 大要點的「好公司」。
 
另外,「好公司」也要用「好價格」購買,
並以耐心持有,
如果能以這樣的方式投資,
成功的機率就很高了!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6-5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看第四台每月只要繳 125 元?!頻道商進入流血競爭時代…那大豐電 ( 6184 ) 還能買嗎?


圖片來源 :TVBS

 

艾蜜莉觀察名單

剔除奇偶 (3356) 與大豐電 (6184)

新改版的艾蜜莉觀察名單中,
已經加入了之前提到的:
台汽電、元大期、全國電和瓦斯軍團,
不過我也剔除了2 支股票–
奇偶 (3356) 和 大豐電 (6184)

我很少剔除艾蜜莉觀察名單中的個股,
尤其不會只因為某股的股價一直大跌,
或某季財報表現不好這種理由,
就認定曾經的好公司已經變質。

那為何要剔除這 2 檔股票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什麼樣的公司會被剔除?

我會剔除個股的有:
1.企業誠信問題(假財報、掏空)。
EX:宏碁

2.產品被新科技取代
產業未來有可能走向永遠的衰退。
EX:佳能

3.競爭態勢的改變
企業在競爭中落敗,在產業排名大退、
或是護城河被破壞、大量廠商湧進殺價競爭。
EX:陞泰、奇偶大豐電

奇偶(3356):

安控產業面臨百家爭鳴,

需和對岸廠商殺價競爭!

奇偶屬於安控產業,
主要的產品是網路攝影機、監控系統..等,
安控產業的門檻並不高,
近年由於大陸廠商崛起,
競爭情勢已轉為「百家爭鳴」的局面。

奇偶的因應方式,
也僅是撙節成本,
和推出平價機型和大陸廠商殺價競爭而已。
(詳細內容看請看文章下方的「附錄」)

▼2014 / 11 / 28 ~ 2016 / 6 / 16 奇偶 週 K線圖。
面臨對岸的破壞式競爭,
奇偶股價一路衰退。

(資料來源:理財寶-股市)

衰退安控公司的前例 — 陞泰(8072)

我認為殺價競爭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尤其是門檻低、新廠商可以一直加入的產業,
殺價可以殺到沒完沒了。
目前看起來奇偶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
以及轉型並重回過往穩定營運成績的方法。
.
陞泰以前也是台灣安控大廠,
面對產業的競爭也是找不到因應方式,
於是乾脆放棄競爭,
用保守的方式經營固有的產品線,
2014年中,把多餘的資金一次發 20 元股利還給股東。

▼2014 / 11 / 28 ~ 2016 / 6 / 16 陞泰 週 K線圖。
陞泰主業是類比式安控系統,
在競爭上甚至比奇偶(數位式安控系統)更弱勢,
股價也是一路衰退到腰斬再腰斬。
.
(資料來源:理財寶-股市)

大豐電(6184)

數位電視開放跨區經營

護城河被破壞

有線電視頻道通路商大豐電
也是面臨競爭態勢被改變的困境。

有線電視頻道通路產業,
是以內銷為主、
而且市場已趨於飽和的成熟型產業。
本來各業者都在自己的區域內各自經營,
雖然沒有大成長,但營收也很穩定,
故過去大豐電被視為「定存股」。

陷入殺價競爭的陷阱中…

第四台業者恐虧本經營

不過數位電視開放可以跨區經營之後,
競爭型態改變、護城河就被破壞了,
目前該產業一樣是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
而且已經開始進入了激烈的殺價競爭中。
.
有線電視頻道通路商的競爭以新北市最激烈,
包括中嘉旗下數位天空、
獨立系統業者大豐電
獨立系統業者天外天關係企業,
新業者全國數位也加入…
都在積極促銷搶客戶,
打出買 3 個月送 3 個月,
等於每月收視費砍到剩 250 元,
還有業者喊出 1 年僅收 1500 元!
.
有線電視營運成本,
過去每月收視費約 480 至 580 元,
頻道版權費用占約 240 元。
目前跨區業者與頻道業者簽訂,
經營區家戶數的15 % 為版權費用計算,
加上10 ~ 20 億元的網路建設投資,
殺價競爭後根本無法獲利!

▼2014 / 11 / 28 ~ 2016 / 6 / 16 大豐電 週 K線圖。

(圖片來源:理財寶-股市)

收視習慣逐漸改變、

MOD 和網路媒體興起 瓜分部分市場

而且除了原先產業內的同行削價競爭外,
消費者收看媒體的模式也慢慢在改變,
新媒體興起,MOD、網路看影片頻道越來越盛行。
像我自己從結婚搬家後,
也沒有在看第四台了,
都用網路主動搜尋我要看的戲劇和影片。

結論

由於上述原因,
我認為奇偶(3356) 與大豐電(6184)
目前都面臨競爭態勢白熱化,
和護城河被破壞、殺價競爭的情況,
而且也沒有看出它們要怎麼解決問題、回復往日榮耀…
在我無法判斷未來企業經營的情況之下,
就算跌到便宜價我也不敢低接買股,
故剔除此 2 股票。

▼打開艾蜜莉定存股軟體
艾蜜莉觀察名單已完成更新,
新增台汽電、元大期、全國電和瓦斯軍團,
也剔除了 奇偶 (3356) 和 大豐電 (6184)

.(圖片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附錄:

下面是績優股夢想家社團 吳岱穎大大 2016 / 06 / 14
寫的參加奇偶股東會紀錄,一起分享給大家~
.
———————
奇偶股東會 心得分享
.
日前曾跟上安控業盛世,
但來不及出脫的股票,一留成愁。(哈哈)
撥空去奇偶股東會,
綜合會議內容及個人私下請益,
小小分享如下:
當時忘了帶筆,純為事後回溯,希望沒有誤植或誤解…)
.
1. 戴董事長發言,針對去年獲利大幅衰減,
至少說了三次抱歉、會更努力…之類。
分析衰退原因,主因大陸廠商強勢崛起 (有政府力量介入扶植),
台灣廠商異常艱辛;
另,多數新興市場(如巴西),
因為當地幣值大貶,直接衝擊公司獲利。
.
2. 目前公司營運方針,
因應時局,把多餘產能進行調整,
例如裁撤產線或產能外包,以撙節成本;
另也因產品價格戰,
順應推出平價機型以維持營收持平,
此舉意味著毛利會大幅下滑。
.
3. 同時,奇偶也跨入安裝市場(印象中是北美市場),
因為安裝的利潤較設備為高。
但,仍為初期計畫,成效並不顯著。
.
4. 目前公司獲利最好的地區在北美市場,
營收不減反增,成長動能強勁。
.
5. 會中有股東詢問戴董近來大幅轉讓持股一事,
戴董回覆,此為個人節稅行為,與公司前景無關聯,
目前公司十大持股人皆為公司內部人士,請股東放心。
.
6. 另有股東詢問,國內安控業不景氣,
為何有其他公司營收、毛利雙雙創高 (指晶睿),
但奇偶卻反其道而行,每況愈下?
戴董表示,這是因為晶睿有幾項新品獲得專利,挹注營收,
且晶睿在之前營運谷底,做了調整,
從純代工轉向部分品牌,甚至非洲市場採用獨家經銷策略…
.
7. 針對2016年營運,
戴董表示今年也不會太好,
但衰退幅度不會像之前劇烈,
他表示今年會是營運谷底,
但對2017年沒有多作著墨。
與此同時,我也順勢問了財務主管,今年最好的狀況為何,
他說如果H.265新品發展順利,營收規模可望達到2015水平。
(個人覺得是頗樂觀的說法,
目前2016 Q1/ EPS0.61;2015年EPS4.58;2014年EPS 6.36)
.
【個人感想】
面對大陸廠商來勢洶洶,
2016年國內安控業挑驗很艱鉅,
想必也是奇偶「沉潛」的一年,
我會將股東會說法作為參考依據,
持續追蹤相關新聞,以佐證老闆言論真實性。
同時,也很好奇同業(晶睿)如何逆境中重生,
這部份會再花時間了解。
.
【會後趣談】
會議結束後,步出雍和大樓,
發現彩富、奇偶竟在同一棟大樓,
分別是樓上3層、樓下3層。我以為眼花,
同業竟在同一棟大樓,問了保全,
他說是一前一後搬遷過來,所以廠商來訪,
同一份元件可同時分送二家公司,也是好事。
我個人只是覺得,如果我是老闆,一定要選較高的樓層,
怎可頭頂上還有勁敵?? (哈哈,此為不負責任的迷信說法,純為博君一笑^^)

PS:此為個人觀點,不代表買進或賣出建議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6-17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存股族照過來!今年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內附股利扣稅試算 Excel 表)


(圖片來源:網路)
 

存股族照過來!

今年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

「存股」、「價值投資」等等穩健的投資方式,
近年來越來越盛行,
越來越多投資人愛好買進股利高的績優股。
 
只是,在政府缺錢的情況之下,
針對領股利者的各種稅賦和費用不停的加重。
想買股票領股息,會產生 4 ~ 5 種費用。
 
首先,在買股票的時後就要抽證交稅;
然後還有給券商的手續費,
領到的股利要納入綜所稅計算(可扣抵稅率還減半),
另外還有健保補充費、
長照保險費 (最快 2018 年上路)。
 
這麼多稅、費齊下,
一隻牛剝了快 5 層皮!
所以今年參加除權息到底划不划算呢?
請看以下 Emily 的分析…
 
 

考量 1 : 參加除權息要多繳多少稅?

想知道該不該參加除權息,
我們可以從 2 個點來考量,
第 1 點就是算出如果參加,
自己要繳多少稅。
 

稅率不高的人可參加除權息,

領股利之外還能退稅

如果是所得不多、稅率比較低的人
(一般人多是屬於這個族群),
參加除權息還能領到「退稅」。
雖然因為新制的「可扣抵稅額減半」政策,
領到的退稅會比往年少,
但總歸還是一筆收入!
 
 

高所得者要不要參加除權息,

可以實際動手算一算再決定

但如果是高稅率者,
或者是領到股利之後才變成高稅率者,
可能就要補不少的稅!
所以最好還是自己實際算算看再決定。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看看:
黃先生買了 A 公司 450 張股票「存股」,
而此公司配發每張股票 5000 元的現金股利,
公司可扣抵稅比率是 10 %,
黃先生適用所得稅率為 40 %。
 
股利淨額 = 450 X 5000 = 225 萬
新制(減半後)的可扣抵稅額 = 10 % X 225 萬 X ( 1 / 2 ) =11.25 萬
股利總額 = 股利淨額 + 可扣抵稅額 = 225萬 + 11.25萬 = 236.25 萬
應納稅額 = 股利總額 X 綜所稅率 = 236.25 萬 X 40 % = 94.5 萬
補稅或退稅額=應納稅額 – 可扣抵稅額 = 94.5 萬 – 11.25萬 = 83.25 萬
(應為股息補稅 83.25 萬)
 
▼查可扣抵稅率的方法:
1.請打開艾蜜莉定存股
2.切到「體質評估」頁,並在左上角輸入股票代碼
3.看近 1 年扣抵稅率,例如中華電就是 20.48 %。
而可扣抵稅率減半的意思就是,
雖然顯示為 20.48%,實際只能以 10.24 % 來計算抵稅額。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2016 / 6 / 18 )
 

領到的股利,

會被政府抽稅掉一半還要不要參加除權息?

這就依個人價值觀決定

可能有人覺得,
要是能領到 236 萬的股利,
就算因此多繳個 120 萬的稅,
也還是有賺到 116 萬啊!
這一點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但至少要算出實際數據後再做決定!
 
股利課稅試算 EXCEL 表,請點這裡下載
(即日起 1 個月內限期下載)
下載後可自行填入購買股票之資料(最多 10 支),
如圖中金黃色部分的個人綜所稅綠、可扣抵稅率…等,
最後EXCEL會自動幫您算出要補稅會退稅的金額喔!
PS:可扣抵稅率那一欄,
要填入原本的扣抵稅率數據(不用自行除以 2 ),
例如中華電是輸入 20.48 %。

(製表:艾蜜莉)
 

考量 2 : 買進股票的目的是什麼?

1.不要只為領股利而挑除權息前買股,

否則可能沒有填權息還要繳稅!

不過,「只為領股利」而在除權息前盲目買股票,
我是不贊成的。
如果只為領股息而故意在除權息之前買進,
那就要祈禱股票未來會「填權息」了。
若無填權息,
領股利只是把自己左手的錢換給右手而已
(除權息之後股價會調整降低),
而且還可能因此付出高額的稅(如上面的例子)。
像去年除權息的上市櫃公司共 1159 家,
將去年的除權前 1 天股價,和今年 6 / 3 的收盤價相比,
目前只有 43 % 企業填權息!
 

2.價值投資法波段操作時,

不用刻意為了避稅而在除權息前賣股!

我的投資策略是用「價值投資法操作波段」,
通常在便宜價買進績優股,
並且在合理價、昂貴價才賣出,
主要還是在賺波段價差。
中間持有超過 1 年是正常的,
因此也會領到股息,
但我領股息只是為了等待好股票「均值回歸」而已,
並非專為了某股票今年會配發高股息而故意在除權息之前買進!
 

3.退休族、存股族…
既然一定要參加除權息,

就善用「借券」來節稅吧!

不過那「退休存股族」該怎麼辦呢?
他們靠股利生活,
就算政府的稅、費不停的加重,
他們也跑不了,
為了避稅而賣股,生活費可是會受影響的!
 
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人,
我建議可以考慮把股票「借券」給別人,
這樣不僅可以多收到 1 份「借券收入」,
而且該有的股利完全不會少,
因為此時會用「權利補償」方式收到股利,
並不納入所得稅計算,
所以能達到節稅效果!
 
 

結論

回到原來的問題:「今年到底該不該參加除權息呢?」
 
如果只是為了領股利而盲目在除權息前買股的話,
我不太建議,
因為最糟糕的結果是無法填權息又被政府課高額的稅。
 
而如果是想賺波段價差的價值投資者,
在持有過程中遇到除權息了,
我認為大多都不用為了避稅而刻意先賣股一趟,
因為稅率低的人(例如我)通常還能收到退稅,
只是比往年少一些而已。
除非是會因此增加幾個級距的高稅率者,
再視個人情況考量。
 
而若是純粹領股息為生的「存股者」,
當然不能、也不用避開除權息。
如果想避稅,那就把股票借券出去吧!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6-1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95 % 的人不知道!原來股價 「10 元 ~ 80 元」的股票最好!


(圖片來源)
 

想穩健的投資,

就要排除高價股和雞蛋水餃股

我和 2 位朋友聊起他們的投資方法。
其中 1 位很喜歡買「雞蛋水餃股」,
另 1 位則很喜歡買「高價股」
不過 Emily 最喜歡的,
則是股價在 10 元 ~ 80 元之間的股票,
到底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愛買雞蛋水餃股的理由:

股價已經跌無可跌??

A 朋友的投資方法是買股價 10 元以下的股票,
我問他 :「為什麼要這樣做?」
A 朋友說 :「我的薪水不高,
因此只能買的起雞蛋水餃股,
另外我覺得股價已經這麼低了,
應該再跌也有限,
萬一漲了就算我賺到!」
 

愛買高價股的原因:

貴的東西才是好東西??

而另一位 B 朋友的方法跟 A 朋友剛好完全相反,
他在電子業工作很多年,
很喜歡追逐產業趨勢買股票,
因此常買熱門的高價股,
曾經買過的股票有:
聯發科 (2454)、宏達電 ( 2498 )…等。
 
B朋友認為高價股就是最有前景的成長股,
題材熱門、
通常財報數據也不錯,
認為就像好東西總是價格比較昂貴一樣,
覺得高價股 = 好股票 = 成長性高。
 
 

真相到底是什麼?

讓數據說話…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統計數據….
 
我們統計 2009 年 ~ 2014 年台股多頭時期,
水餃股與高價股未來 1 年的平均漲幅,
以及大漲和大跌的機率。
( 2007 ~ 2008 年這 2 年震盪過大,
會影響整個統計的品質,所以暫不討論)。
 
高價股在我的定義裡至少是 80 元以上的股票,
而所謂的雞蛋水餃股,
就是指每股 10 元以下的股票,
因為價格很便宜,
就像通常每顆雞蛋、水餃都不到 10 元一樣,
所以就得到了這個暱稱。
 
此外有一些設定:
1. 以每年1 / 1開始為基準,衡量未來 1 年績效。
 
2. 排除成立不到 5 年的公司,
這些公司的股價波動太劇烈,高低不具參考價值。
 
3. 排除半年來每日平均成交金額低於 100 萬的股票,
如果不能順利買賣,勝率高也沒有價值。
 

統計結果

(  <統計Excel下載>  / 統計圖表製作 BY  Mr. Market )
 

原來…雞蛋水餃股漲跌波動大,

而且最大的風險是「下市」!

雞蛋水餃股在多頭年間,
每 100 檔中有 15 檔跌幅會超過 20 % 以上,
而大漲的機會 ( 漲幅 50 % 以上 )也有 15 %,
股價波動比較劇烈。
 
雖然在統計上,
雞蛋水餃股的看起來比高價股好一些,
但追求「穩健」的投資人最好也不要碰這個族群。
 
因為大部分會淪為雞蛋水餃股的公司,
都是經營不善的公司,
甚至長年 EPS 都是虧損的,
所以它們的下市機會頗高!
 
 

原來…高價股很難漲得高,

但卻更容易下跌,

比雞蛋水餃股更慘!

如上表可以看到,
在 2009 年 ~ 2014 年這段幾乎是多頭的期間內,
80 元以上的高價股平均報酬率竟然只有 3.1 %,
而且大漲的機會 ( 漲幅 50 %、漲幅 100 % ),
甚至還低於雞蛋水餃股!
 
除此之外,高價股虧損 20 % 以上高達 27.1 %,
比起雞蛋水餃大跌機率反而高出很多。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在 2009 ~ 2014 年間,
每年買進 80 元以上的股票,
每 100 檔才有 1 ~ 2 檔會翻倍,
但卻有 27 檔以上可能會跌超過 20 %。
 
高價股呈現這樣的統計結果讓人很訝異!
我想原因可能跟某些高價股有時源於炒作,
所以下跌的力道也比較驚人。
另外,有很多高價股,
是某些時期的熱門成長股,
不過以台灣來說,
企業很難維持長期成長!
 
我們觀察過往歷屆的股王都能映證這一點,
像一代股王宏達電,
最風光的時候股價有 1300 元,
現在的股價 70 元不到。
 
圖說: 2009 年 ~ 2015 / 7 宏達電股價月 K 線圖。

(資料來源: CMoney 股市)
 

結論:

追求穩定的投資人,

最好買股價在10 元 ~ 80 元之間的股票!

很多散戶由於資金不足,
因此喜歡從雞蛋水餃股下手,
不過這個方法只能當成買樂透,
反正大漲就賺到、最糟就下市,
所以絕對不能壓身家,
而且也要清楚,
這是投機而不是長期穩健的獲利模式。
 
而高價股很多都是成長股,
而台灣的環境很難有讓企業維持長線成長,
更多的是暴漲、暴跌的「一代股王」,
股價波動非常大。
而且股價太高這個特點,
很不利於一般投資人執行資金控管、分批進場。
 
由於在艾蜜莉的投資方法中,
要的是「長期穩健」的投資方法與股票,
大漲大跌的股票實在「不是我的菜」,
所以在實務買股中,
我多會排除高價股與雞蛋水餃股,
買在 10~80 元 這個價格區間的股票最好!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7-2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夏季飆高溫,全台面臨缺電危機…台汽電 ( 8926 ) 值得投資嗎?


 
(圖片來源:網路)
 
夏天到了,氣溫越來越高…
大家都躲在冷氣房中,
電的使用量也越來越大!
 
此時,新政府又提出要讓核能廠準時除役,
台灣電能的供給量,
又引起大家的擔憂…
那麼,「台汽電」(8926)值得投資嗎?
 

台汽電簡介

台汽電(全名台灣汽電共生公司)是台電的子公司,
於民國 81 年成立,
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專業技術,
協助產業界興建汽電共生系統,
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並充裕台灣之電力供應。
 
它旗下也有幾間負責生產電的子公司,
分別是「森霸電力」、「星能電力」,
和「國光電力」和「星元電力」…等,
他們和台電簽訂契約,
產電之後再以固定的價格再賣回給台電,
這是台汽電一筆穩定又不錯的收入來源。
 
以下我們將分析台汽電的優勢、劣勢、風險和機會。
 

(圖片來源)
 

台汽電的優勢:

以契約價格固定售電給台電,

台汽電收入頗豐!

目前台灣的發電、電力網與售電是由台電一家壟斷的,
台電的上層就是經濟部。
 
近年來由於能源和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
害怕虧損台電把漲價成本轉嫁到民眾身上,
油電雙漲的結果造成民怨載道。
 
壟斷型企業台電,
理論上應該要「賺很大」,
但其實卻非如此….
細查後,
其中一個原因是和其他發電廠簽訂的購電契約中,
購電的成本太貴了!
所以錢都被這些發電廠給賺走了!
(也有人覺得是圖利廠商)
 
所以台汽電因為子公司產電並賣電給台電,
穩定賺了不少錢,
對股東來說這是一筆好生意!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台汽電的劣勢:

契約價格可能會重新議定

台電對台汽電旗下子公司,

提起「違反公平交易法」的訴訟

不過,這對消費者來說可不是好事,
因此憤怒的人民施壓給經濟部和台電,
要求必須重新審視契約,
也要台電對台汽電旗下的子公司,
提起「違反公平交易法」的訴訟!
 
這件事最奇特的部分,
就是台汽電是台電的子公司,
因此台電告它做什麼呢?
若台汽電有損失,
還不是一部分要列入台電的損失?
 
更何況台汽電(子公司)的董事長還是台電(母公司)派的,
台汽電要聽命於台電的成分居多,
這樣要是告的成也蠻奇怪的…
所以訴訟比較像是為了平息民怨的政治操作:
「我求償了,要是最後告不成,那可不能怪我喔…」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訴訟官司影響不大,

不僅未成定局,

即使要賠,台汽電也可以用保留盈餘來抵

而且行政訴訟曠日廢時,
等到審判結果出來還不知道是哪年哪日,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告成了,
以台汽電帳上的保留盈餘來支付都綽綽有餘,
台汽電不會因為被告就賠到倒閉,
「訴訟賠款」也不影響一間公司的未來獲利能力!
 
所以不管是股災來還是訴訟,
其實對台汽電影響都不大,
如果能因為利空影響撿便宜,反而是好事。
 
 

未來合約若是重新議定,

台汽電的獲利可能會縮減一些

雖然現在判斷訴訟的影響力不大,
但台汽電畢竟是台電的子公司,
在政府與人民的施壓之下,
契約未來如果會因應民意,
不斷重新議定調降價格…
那麼以後利潤可能就不會那麼豐厚了。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
 

台汽電的機會:核能除役

新政府的電業政策方向,
會往「排除核電」的方向走,
(這是大多數民進黨政府的主要訴求)
是故現役的核電廠若使用日期屆滿,
將會慢慢的自然「除役」,
 
而因此造成的發電量的空缺,
將會嘉惠像台汽電一樣的發電廠!
 

(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汽電的風險:電業法修正案

未來將開放發電和售電業自由競爭

那什麼因素才可能影響到台汽電未來的營運呢?
最近經濟部擬具「電業法」修正案,
如果確定和頒布之後,
現行綜合電業「台電公司」於修法施行後 5 至 9 年內,
將分割為發電公司、電力網公司,
彼此不得交叉持股,
(因此台汽電及旗下子公司可能就要脫離台電獨立了)
 
而且發電業及售電業將引進市場競爭機制,
可以自由設置公司,
並逐步開放用戶可自由選擇購電對象,
且不管制其售電價格。
 
未來若修法通過,
台電在和台汽電的合約到期後,
就要加入自由市場的競爭了。
我們要觀察,
是否有廠商可以提供更大量、更穩定、更便宜的電能?
若是如此,
開放用戶自由選擇購電,
對台汽電的獲利可能影響。
 
但是也不要太緊張,
因為這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的事了…
我們可以再慢慢觀察後續發展,
而以目前來說,
台汽電仍是一個獲利很穩定的企業!
 
▼輸電、配電因負有全國電網興建、維護及管理義務,
仍維持公用事業(由台電經營)。
但發電、售電市場將開放競爭;
也就是台汽電未來將無法像如今一樣,
憑一紙跟台電簽立的契約,
就能確定錢穩穩地流進來。

 

後記

我本來在等,
這次英國脫歐公投所帶來的恐慌,
可以讓一些像台汽電一樣的公共事業、民生必需品股票,
跌到便宜價以下,
這樣我就可以買到便宜的好股票。
 
可惜股市的大跌只有 1 ~ 2 天而已,
我在等待的那些績優股(例如台汽電)還沒跌到便宜價,
各國股市就回彈了。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
我就再等等吧!
因為股市永遠不缺利空事件。
 
有人覺得川普如果當選美國總統,
會引起全球股市崩盤….
但我覺得反正不用先預設立場,
如果有大跌,
我們記得趁這種非經濟因素造成的恐慌,
進場慢慢撿便宜的績優股就是了!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7-3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台股上沖下洗 1500 點,唯有她可以笑到最後! 原來是靠「這 6 個方法」…


(圖片來源)
 

今年初的「擦鞋童」現象

今年1 ~ 4月股市多頭的時候,
我每週都能收到 30 篇左右類似內容的留言:
 
「您好,我是投資新手,最近股市一直上漲,
我想放進全部的資金趕快賺錢,
但沒時間研究!請你報我可以買的股票!」
 
「我覺得工作壓力很大,想辭掉工作,
全職玩股票,可以跟你學嗎?」
 
「最近我有機會借到一筆利息 X % 的貸款
請問某某股能不能買?」
 
「我很急!一直都等不到你說的好股票+好價格出現,
可以用 XX 元 (昂貴價) 改買某某股 (投機股) 嗎?」
 
每次看到這樣的留言我都很擔心,
並勸說他們先學好投資方法再進場。
每次股市多頭的時候,總是存在過度樂觀的投資者!
 

投資市場的 6 大危險因素

留言雖然都是不同人留的,
但歸納一下卻有一樣的「危險因素」:
1.新手 (不了解股市,只看眼前的上漲就想投入)。
2.求名牌。
3.急躁 (不想等待好股票+便宜價格)。
4.全職玩股票。
5.重壓滿倉。
6.借錢投資。
 
以上  6  點,在股市裡都是很致命的特質。
 

股市就像…

前 1 分鐘風平浪靜、

後 1 分鐘捲起瘋狗浪的海洋!

股市就像平時看起來就像一望無際、風平浪靜的海洋,
但當遊客很高興的下水之後,
卻發現底下處處有漩渦暗流。
不僅如此,前一分鐘還晴空萬里、
吸引你往深處探索的海洋,
下一分鐘就忽然風雲變色,捲起千層浪!
因此很多投資人就在這樣的陷阱之下,滅頂了…
 
今年初以來,台股大盤連續上漲,
4 / 28 時台股大盤創下最高 10014.28 點的記錄,
氣氛一片歡樂!但此後盛極而衰,
3 個月後 ( 7 / 28 ) 爆跌到 8516.23 點,
跌了將近 1500 點 ( 15 % ) !
 

暴跌的理由是什麼?

有人說…是陸股暴跌影響到台股,
有人說…是被希臘債務問題牽連,
但也有人說這是「人禍」,
因為在台灣買股要被剝「 6 層皮」,
付出很多「稅與費」,
也造成棄權、棄息的賣壓加重。
 
不過我的看法比較實際:
台股是 1 個大型的景氣循環股,
月滿則虧、漲太高了就會跌,
所以因為什麼原因下跌的根本不重要!
 
既然我們事先無法預測,
而且也不知道利空會影響多久,
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股市的運作模式,
找出應對的對策!
 
 

避開風險的 6 大對策

要避開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晴天備傘」,
而不是等發生事情了再來補救。
如果我們平常投資時就能按著以下的方法做,
那麼在投資市場中就算遇到亂流,都能長保安康!
 
1.徹底的了解股市的規則與風險,
透過學習找到合適的策略再投入。
 
2.只投資自己「能力圈」的股票。
 
3.耐心等待「好股票+便宜價格」才出手。
 
4.勿輕易全職投資,
因為容易造成心理和現金流壓力而失敗。
 
5.嚴格執行資金控管。
 
6.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
或做高風險的槓桿商品投資(期貨、選擇權…等。)
 
以上能讓投資長期穩健、縮小風險的方法,
剛好就跟文章開頭的「危險因素」完全相反喔!
 

投資市場的殘酷風險實例

最近有一個很令人遺憾的新聞: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劉強,疑似因為在這次大陸股災中,
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借錢)買股票,
最後導致破產,22日在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台跳樓自殺….」
 
在這個例子中,
我們至少可以看到 2 項「危險因素」:
重押滿倉、借錢買股
因此人稱「中國的傑西。李佛摩」,
有過 20 年投資經驗、
曾在一年間把資金翻 20 倍的期貨高手劉強,
就在這一波陸股暴跌中破產了。
 
 

結論

有些投資策略在平常風平浪靜的時候似乎賺很快,
但市場風雲詭譎,常遇亂流,
因此平時投資就要做好避開風險的 6 大對策,
才是在市場長久存活獲利的最佳方法!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