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 1 種簡單的方法,可以直接選出賺錢的股票?


(圖片來源)
 

怎麼篩選股票才對?

有 1 位網友問我:「我按照你的 ” 10 大指標 ” 去篩選股票,
卻發現台股中能同時符合的沒幾支,
有時甚至連 1 支也沒有!
是不是要放寬某些篩選條件才對呢?」
 
到底為什麼篩選不出股票?
有 1 種簡單、穩賺的方法,
可以直接篩出股票買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0 大指標是哪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首先要說明一下 Emily 所列的 10 大指標分別是:
 

評估1 :是否年年賺錢

->合格標準: 10 年裡至少要有 9 年EPS要 > 0
 

評估 2 :是否燒錢慘業

->合格標準:盈餘再投資比率小於 200 %、非四大慘業
 

評估 3 :是否體質幼弱

->合格標準:近 1 季每股淨值 > 15 元、上市 7 年以上、股本 > 50 億元
 

評估 4 :是否靠副業賺錢

->合格標準:本業收入比例 > 80 % 。
 

評估 5 :是否業外虧損

->合格標準:業外損失比率 < 20 %
 

評估 6 : 是否營收大灌水

->合格標準 : 營收灌水比率 < 30 %
 

評估 7 :是否現金斷水流

->合格標準:
(1)營業現金流 > 0 、自由現金流 > 0
(2) 10 年中至少 8 年發放股利
 

評估 8 : 是否欠錢壓力大

->合格標準:
(1) 負債比率 < 50 %
(2) 流動比 > 100 % 、 速動比 > 100 %
(3) 利息保障倍數至少 5 倍
(4) 破產指數 > 1.81
 

評估 9 :是否印股票換鈔票

->合格標準:股本膨脹比率 < 20 %
 

評估 10: 是否連內行人都不想持有

->合格標準:
(1)董監事與法人持股比率 > 33 %
(2)董監事股票質押比 < 33 %
 
 

指標不是這樣用滴….

為了初步觀察及篩除不良股票,
我設置了 10 個簡易的財務觀察條件。
 
不過,使用方法卻不是把它當成網篩,
從台股裡找出「完全符合」這 10 個條件的個股,
然後直接投資!
 
因為這樣的個股非常少、有些時間點甚至沒有,
而且我也不認為,
找到了全部條件都符合的個股,
就可以避著眼睛直接買進去!
 

10大指標的用處

我列出這些指標真正的用處有 2 :
 

1. 直接篩除不良個股

如果有 1 檔股票,
我們跟它不熟、也不知道它是不是穩健的個股,
那麼我會直接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體質評估頁」來評估,
如果 10 個指標裡,
該股符合 7 個以上的指標,
軟體就會顯示這支股票「正常」,
反之則顯示「警示」。
 
一檔不熟又顯示「警示」的個股,
我們就不用讓費寶貴的時間研究它,
直接剔除就好!
 

2.觀察口袋名單股票的營運狀況

我的口袋名單,
就是「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艾蜜莉觀察名單」,
當某股的股價落到便宜價之後,
我會打開「體質評估頁」觀察它的體質狀況,
有哪些「警示」項目。
 
而且重點不是警示項目的多寡,
而是檢視這些警示項目的「成因」。
例如某名單內的股票負債比超過 50 %、顯示「警示」,
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個產業的股票,
負債比超過 50 % 是常態,
而且和前幾期相比負債比一直在降低,
所以這項指標就算不上「異常」了。
 

艾蜜莉評估法合格清單

回到原本的問題,
如果還是想用指直接標篩選參考投資名單的人,
要找到同時符合10個指標的個股是很少的,而且也沒必要。
 
所以可以直接參考「艾蜜莉評估法合格清單」內的個股,
它們是 10 個指標中至少符合 7 項的股票,
每 1 季大概可以篩出 200 檔 ~ 300 檔左右的名單。
 
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股票只是用財務面粗估是「正常」的公司,
倒閉的風險較低,
不代表這些公司經營良好。
所以這個名單是縮小範圍、沙裡掏金用的,
但大部分裡面都還是「沙」,
因此也不建議未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直接買進。
 
 

結論

在投資市場上,很多人都在找尋一種「聖盃」,
希望借助1個簡單的方法、簡單的條件篩選,
就找到適合的股票可以投資。
 
不過我必需說,
目前為止投資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簡單又保證贏的方法。
因此為了增加勝率,
用「量化」的指標篩選或檢視股票之後,
還是要以「質化」的方式去了解企業經營,方能增加勝率!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8-7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目前台股大跌,是撿便宜股票的好時機嗎?


(示意圖非本人,鬼澤夫婦圖片來源)
 

目前跌到便宜價的股票能買嗎?

台股短短 4 個月跌了 1800 多點,
很多「艾蜜莉觀察名單」中的個股也跌到了便宜價,
但很多投資人怕現在是股災的開始,
買股票會賠錢,
也有人煩惱之前買進的一些股票該怎麼辦?
 

現在會發生股災嗎?

現在是不是股災的起頭?
還是總統大選之時會反彈?
這我無法預測。
 
不過使用艾蜜莉定存股的方法,
就算運氣很差,
剛好買在大盤高點反轉的時刻,
只要堅持「好股票+好價格+資金控管」原則,
未來獲利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回測:金融海嘯前高點買進低估股,

分批低接獲利可觀

我們以上一波大盤的高檔反轉區來模擬當時的情形。
 
假設有人在 2007 年 10 月大盤接近萬點、景氣反轉前的最高峰,
才開始使用「逆勢價值投資法」進場,
在 2007 年 10 月 22 日當天,
有 7 檔我所觀察的股票進入適合買進的價格區間:
技嘉(2376)、廣達(2382)、
中華電(2412)、豐藝(6189)、
寶成(9904)、豐泰(9910)、裕融(9941)。
 
實務上我會考量自己對個股的了解程度,
再決定要不要買,
但為了簡化模擬過程,
在此先假設「全部跌到便宜價的以下的股票我都買」。
因此,這 7 檔股票,
假設都在 2007 年 10 月 22 日買進,
接下來的股價變化如下:
 

技嘉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 24.8 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9.9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買進,
買入平均價約在 17.35 元[(24.8 元+9.9 元)÷2]。
2010 年 4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35.8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超過 100 %!
 

廣達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50.8 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29.35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40.1 元。
2009 年 9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75.3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約 87.75 % 。
 

中華電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60 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45.6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52.8 元。
2011 年 7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111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約 110.22 %
(中華電有減資,但不論是否減資,
都可知最後的報酬率都很不錯)。
 

豐藝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38.75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8.5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23.6 元。
2014 年 5 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38.4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約 62.71 %
(每年還有平均 2 塊多的股息,殖利率超過 8 %)。
 
 

寶成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30.65 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12.6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21.63 元。
2013 年 12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45.3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約 109.43 %
(若是早點賣,在 2010 年 10 月 29.6 元賣出,
仍然可以小賺 36.8 %)。
 

豐泰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26.8 元,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13.75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20.28 元。
2014 年 4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91.9 元,
累積報酬率(不含配息)約 353.15 %
(若是早點賣,2010 年 4 月 35 元賣出,獲利也有 72.6% )。
 

裕融

2007 年 10 月 22 日收盤價為 21.1 元,
後來 2008 年金融風暴時最低跌到 14.75 元,
若有確實執行分批,
買入平均價約在 17.93 元。
2011 年 6 月景氣回春時的最高點為 89.4 元,
價差報酬率約 398.6 %。
 
 

結論:分批用便宜價買好股,

遇到股災也能賺100%出場!

實務上,我們或許無法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
加入資金的考量,
很難真的分批買到最後,
但已經可以看出,
就算不幸買在高檔反轉區這種 10 年難得一見的倒楣時刻,
使用艾蜜莉定存股的方法還是能夠獲利的!
 
投資時,記得至少要分 3 ~ 4 批以上低接,
每批間距拉大,並且長期耐心抱股,
如果再加計股息報酬率會更高。
 
所以投資人現在可以考慮 2 種作法:

方法 1 如上所述分批進場買便宜的績優股;

方法 2 耐心的等到股災底部再一次進場。

其實我比較喜歡方法 2,
和方法 1 比起來獲利高風險低,
但比較違反人性,
所以能做到的人很少!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8-1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2015 Q3、Q4 要怎麼投資?原來祕訣就在這 2 點…


(圖片來源:小資女艾蜜莉拍攝於花蓮葛莉絲莊園)
 

現在開始股災了嗎?

還是會反彈回萬點?

Q3、Q4 要怎麼投資?

2015 / 8 / 25 台股盤中最大跌了 583 點,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奔相走問:「股災來了嗎?」。
但這 2 天大盤又大漲回 8000 點,
大家又覺得反彈回萬點不是夢。
 
不過我的中心思想一向是「大盤走勢不可預測」,
所以與其猜來猜去,
不如執行 1 個不管未來大盤怎麼走,
長期都能獲利的策略!
而實務上要怎麼做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反向 ETF 的操作方式

我神準的預測大盤大跌 2800 點?

大盤不可預測,一切只是巧合!!

今年上半年我有買進買反向 ETF,
後來沒過多久大盤就跌了 2800 點左右,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我 「神準」 。
 
其實我買那些是打算等股災底部 ( 4000 點左右 ) 再回收的,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後來會大跌,
那純屬巧合而已。
 
圖說: 2015 / 3 / 6 我寫了 1 篇關於反向 ETF 的網誌,
並在我的 FB 上分享買進反向 ETF 的狀況。
而有趣的是當初分享時台股還在邁向萬點的榮景,
沒有幾個人覺得會跌,
且文章瀏覽人次只有10000 多,
但大跌之後 ( 8 月份 ) 反而人次暴增到快 5 萬,
神奇的是…現在大盤又反彈了…
意思就是,大部分的人的想法,總是和實際走向相反!

(圖片來源: CMoney 網誌 – 小資女艾蜜莉專欄)
 
圖說: 3 / 6 分享反向 ETF 的文章,
4 月多大盤就一路下跌 快 2800 點?
其實這「神準獲利」只是巧合,
我們要建立一個不管大盤走勢為何,
都能獲利的模式。

(圖片來源: CMoney 股市 )
 

要趁反彈加碼反向 ETF 嗎?

長線來看,10 年線左右都是好機會!

那現在是不是加碼反向 ETF 的好時機?
大盤 7500 多點以上 (台股 10 年線左右) 我都認為都是的。
以股災底部約 3000 點 ~ 4000 點 來算,
大約可以獲利 40 % ~ 50 %,
而股災總有一天會來,這是必然!
 
只是想趁反彈加碼反向 ETF 的人要有心理準備:
若這一波不是直接跌到谷底,
而是後來又反彈 1000 ~ 2000 點以上,
「現在買空的部位不會因為害怕而停損」!
要有這種心理準備的人才考慮加碼。
 

買進的方式:A. 按月買 B.依大盤點數買

至於要加多少比例、怎麼加就看個人,
每月買固定張數,
或每漲(跌) 500 點加碼一次都可以,
然後也要記得 T 50 反 1 ETF 是沒有股息的,
而等股災底部要等多久也未可知,
所以這中間投入的部位將有一段時間沒有收入。
 
因此要放進多少資金自己要先想清楚:
「我可以忍受投入多少資金,
在一場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回收、中間沒有任何收益,
但最後勝率很大的投資裡面?」
這 1 題的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
 
圖說: 2015 / 5 ~2015 / 8 T 50 反1 日 K 線圖。

(圖片來源: CMoney 股市 )
 
圖說: 2015 / 8 / 24 政府推出平盤以下禁止放空政策,
( 2008 年底股災時政府也全面禁止放空過 )
不過反向 ETF 是用「買進」的方式來達到放空的效果,
所以「禁空令」不會影響我們操作 T 50 反 1。
 

2.分批買進便宜的績優股

最近也有很多人問:
「XX 股現在的價格很便宜,我可以買進嗎?」
 
這答案每個人都不相同,
因為這和個人的「能力圈」有關,
也和個人資金大小、心理素質有關,
所以同樣買一支股票,
可能 A 賺錢但 B 賠錢,
由於我經歷過到太多次這種事了,
因此後來我就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了。
 
 
 

艾蜜莉觀察名單中,

目前便宜價以下的股票:

光寶科、仁寶、聯強、第一金…等

不過我還是可以分享一個大概的思考方向:
「艾蜜莉觀察名單」裡的股票,
都算是相對安全的個股 ( 除去景氣循環股之外 )。
 
而若真的對個股的了解有限 (能力圈很小甚至沒有) 的人,
可以考慮多分散買幾支便宜價以下的股票,
以整體投資組合的方式運作比較安全,
保守一點的人也可以只買大型股就好。
不是便宜價以下的績優股則暫不考慮 )

另外我希望現在要買的人,
可以先參考一下想買的股票 2008 年底股災時最低價是多少,
我這麼說不是因為覺得現在就要發生股災,
但做好心理和資金上的準備,
萬一發生極端狀況時心裡才不會太害怕!
 
圖說:2015 / 8 / 27 艾蜜莉觀察名單便宜價以下的個股。
扣除景氣循環股(亞泥、中鋼、台橡、信義)之後,
剩下的中大型績優股有:
光寶科、仁寶、聯強、聯發科、
和第一金、健鼎、緯創、合庫金這 8 檔,
小而美的股票有:超豐、奇偶、訊連、松翰、鎰勝這 5 檔。

(資料來源: 艾蜜莉定存股理財寶 2015/8/27 )
 

新手也可以等待股災底部再買

如果資金不多的人或新手,
也可以考慮等 4000 點左右再買股票,
雖然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可以確定這樣做風險低、利潤高,
而中間等待的時候,
就努力工作存資金加努力學價值投資知識吧!
 

結論

時序進入了 2015 Q3、Q4,
今年的上半年股市上下震盪實在很刺激。
而不管 Q3、Q4 是會反彈 1000 點 ~ 3000 點,
還是會奔著股災而去,
我們只要謹記股市總是在「繁榮–衰退」中間來回擺盪,
所以放寬心不要害怕,
大跌或股災之後才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時機,
做好資金控管,
漫漫黑夜過後,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溫馨提醒:本文儘為作者的投資心得,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也請不要以跟單模式進行!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之前請自行獨立思考判斷,
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8-2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只有 ETF 才是真正的「定存股」!第 1 次買股票,你一定要買….(下)


(示意圖來源:石原里美)
 
「只有 ETF 才是真正的「定存股」(上集) 」中,
Emily 介紹了「什麼是 ETF」,
和 「如何選 ETF 」…
 
那麼在本篇文章中,
我們就來分享更「實戰」的部分:
包含 Emily 比較推薦的 ETF,
和 ETF 的 3 種投資方法喔!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選什麼 ETF 比較好?

ETF 也有很多檔,國內的、國外的….琳瑯滿目,
那我們要怎麼選比較好呢?
 
如果是國內的投資人,
首選「元大台灣50 ETF」( 0050 )
除非是資本比較小的投資人,
因為 0050 的零股不好買,
再來考慮買「中型 100 ETF」( 0051 ) ,
和「高股息 ETF」( 0056 )。
 
而如果有開美股帳戶的人,
則可以買 VT (分散投資全世界股票的 ETF)
和 BND 或 BNDX
(分散投資美國債券的 ETF 和非美國的世界債券 ETF )。
 
▼很多投資人喜歡選「高股息ETF」(0056),
認為配息高應該報酬率會更高…
但那是錯誤的觀念!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從2007年起算,
兩者相比不同年份的報酬率各有高低,
而且以 2015 年為結束時間來看,
最後投資 0050 的報酬率是勝過 0056 的。

(圖片來源 :Mr. Market 市場先生部落格)
 

投資 ETF 的 3 種策略

那ETF要怎麼投資呢?
以下介紹 3 種基本的策略,
它們都各有優缺點,
每個人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資金規模以及個性的方法喔!
 

(製圖:yahoo理財 FB粉絲團)
 

策略 1 :單筆買進

適合的人:

初學者、不會選股選時、或沒時間研究投資者。

優點:

超級簡單,但長期可取得比定存高的報酬。

缺點:

報酬率隨著買入的時間點而結果不同,
尤其大盤相對高點投入,報酬率較低。

實際步驟:

不用選時間,
把錢全部投入 ETF,並持有到永遠。
 
 

單筆買進 0050 的年化報酬率,

約 1.73 % ~ 12.92 %

您沒看錯,就這麼簡單!
不用選時間,不用選股票,
直接把錢全部拿來買進 0050 (或 VT ) 就好了。
 
而且不要小看這個策略,
以過去的回測來看,
不管何時買 ETF,
只要長期持有
(至少1個景氣循環週期,7 年 ~ 10 年以上),
報酬率都是正數!
 
那實際年化報酬率是多少呢?
假設持股到永遠來看,
報酬率受到進場的時間影響很大喔!
 
以 0050 來舉例,
如果在上一波 2007/10 台股大盤近萬點時買進至今(2016 / 7 / 28),
平均年化報酬率約 1.73 %
(總投資報酬率16.15%),
這也是最差的情況。
 
而最好的情況呢?
當然就是幸運的買在 2009/2 股災底部最低點,
這樣的話年化報酬率約 12.92 %
(總投資報酬率 146.28 %)!
 

短評:

現在( 2016 /7 )算是高點還是低點呢?
一般來說,
9000 多點在台股歷史中,是相對偏高的,
(但不一定是最高點),
如果要以現在為起點來長期投資
一定比相對低點投資的報酬率低,
故要有心理準備再進行喔!
 
▼2007 / 10 以單筆買進 0050,
至今年化報酬率為 1.73 %,勝過定存 1.2 倍!

(資料來源:理財寶– 0050打敗定存)
 
 
▼2009 / 2 以單筆買進 0050,
至今年化報酬率為 12.92 %,勝過定存 13 倍!

(資料來源:理財寶– 0050打敗定存)
 

策略 2 : 定期定額

適合的人:

沒有辦法拿出大量金額 1 次投入的投資者。

優點:

比起策略 1 ,若持有的時間夠長,
則入場時間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並長期穩定取得 5 % ~ 7 % 的年化報酬率。

缺點:

相對高檔區買進,未來發生股災即是考驗的時候,
要有辦法忍受巨大的帳損,而且繼續越跌越買!

實際步驟:

每一段固定時間(例如: 1 週、1 個月、1 季或 1 年…等),
買進固定金額的 ETF。
 
大部分的小資族,
都沒有辦法1次拿出大筆金額單筆買入 ETF,
所以可以分成每個月存1萬,
存半年後再固定買進 0050 (不足 1 張的部分可以買零股)。
 

單筆買進 0050 的年化報酬率,

約 5 % ~ 7 % 

而定期定額績效如何呢?
以 0050 來舉例,
長期下來平均年化報酬率約在 5 % ~ 7 % 上下。
 
由於定期定額買,
成本高的時候也買、成本低的時候也買,
長期的均價落在中間,
因此,定期定額的平均報酬率比較穩定,
不像單筆投入策略一樣,
受投入時間點的巨大影響。
 
不過這個策略也是有缺點的,
定期定額買入時,
如果遇到大盤腰斬那種大型股災,
就要忍受帳面損失不斷的擴大。
而且還要持續的越跌越買,
這對人性來說是一大考驗!
(所幸只要能不恐懼地執行此策略,股災後股價就會回升)
 
PS:另外還有一種「定期不定額」的方式,
做法和績效其實和定期定額差不多,
只要每一段固定時間,
湊到可以買進 1 張 ETF 的錢就去買,
這樣就不會有零股難買的問題了。
 

短評:

您有看見山崩還繼續前進的勇氣嗎?
您有未來看到崩盤還是能繼續越跌越買的決心嗎?
如果有,恭喜您適合用這個方法!
但如果會在股災進行到一半時恐慌性停損的人就不適用喔!
 
▼ 2009 / 1 起,每個月投入1 萬元定期定額買 0050,
至今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6.2 %。

(資料來源:理財寶– 0050 打敗定存)
 

策略3:低買高賣

適合的人:

能夠自行擇時的人

優點:

年化報酬率較高

缺點:

等待買點的時間較長

實際做法:

在長線相對低檔區分批佈局 ETF、
並在相對高檔區賣出。
 

低買高賣 0050,

2009 ~ 2011 短短 2 年獲利超過 100 %!

理論上,如果能抓住波段,
在相對低檔區分批買,
並在相對低檔區分批賣,則可以賺最多。
 
不過的意思不是說每個短波低點都要抓到,
那是不可能的。
 
以 0050 來說,找到長線相對低檔區
或許還是有一些參考方法:
例如用台股大盤的淨值比區間河流圖、
殖利率區間河流圖、本益比區間河流圖、
歷年股價河流圖、巴菲特指標…等,
用幾種方法交叉去看,
就能找到交集的長線相對低點。
 
假設按照淨值比來參考買賣點,
台灣 50 ETF (0050) 2009/1有出現 30 元左右的價格,
而 2011/1 最高價 63 元,
不含股息,2 年的累積報酬率最高超過 100 %!
 
當然,沒有人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
但就算報酬率不到 100 %,
也可以看出「低買高賣」的方法,
有機會成為 3 種方法中,
年化報酬率最高的模式。
不過這種方法的缺點,
就是等待的時間超久啊!
 

短評:

這種「7 年不開張、開張吃 7 年」的方法,
非常違反人性,因此極少人能夠使用!
不過我有一位認識的退休親友,
就是這種方法的長期實踐者喔!
 
▼2008 / 8 ~ 2016 / 7 台股大盤的淨值比河流圖,
可用來當作 0050 的參考買點。
大盤的淨值比區間約在 1~2 之間,
越貼近 1 (含以下)就是越便宜,
越接近 2 (含以上)越貴。
2008 / 10 ~ 2009 / 3期間,
大盤的淨值都接近 1,此為相對低點;
2011/1 之後淨值比貼近 2,此為相對高點。

(資料來源: CMoney 理財寶股市)
 

結論

我認為真正的「定存股」,其實是「ETF」,
如果真的要「存股」到永遠的投資人,
存單一股票總是比較有風險…,
不如「存」ETF 吧 (也有股息唷),
而且連股神巴菲特都推薦投資人買 ETF 呢!
 
本文中 3 種 ETF 的投資策略獻給大家,
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用喔!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7-30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這篇好文章讓我秒懂…銀行到底在做什麼生意?金融股又要怎麼投資?


(圖片來源)
 

繁華退盡的金飯碗-金融業

老一輩的人曾說:
「當公務員是鐵飯碗,但在銀行工作則是金飯碗!」
當年國泰金 ( 2882 ) 當股王的時候,
還曾經創下 1975 元的天價呢!
 
不過後來就每況愈下了…
最慘的是 2009 年初股災時國泰金最低跌到 24 元…
雖然後來景氣回升價格又回到 40 幾元,
但和過去股王的榮景相比,
只能說繁華退盡了!
 
到底銀行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
有哪些金融股是比較相對優質的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銀行轉型 2.0 版 = 金控

先說明一下「金控」和「銀行」這 2 者之間的關係。
銀行很好理解,
大部分的人都有跟銀行打過交道,
EX:存錢、領錢、匯錢、借錢…等的經驗。
 
那金控是什麼呢?
金融控股公司底下除了包含銀行之外,
還可以成立保險公司、證券業、期貨業…等。
以國泰金控來舉例,
它包含了國泰世華銀行、國泰人壽,
國泰產險、國泰綜合證券、國泰投信。
 
銀行轉型金控後,
各個關係企業間可以緊密連結,
突破以往金融分業的藩籬,
透過金融控股公司的交叉行銷、提高競爭力。
因此很多老銀行紛紛進行企業併購,
並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
 
 

銀行業的經營模式

銀行產業和一般產業比較不同的地方,
就在於它的本質是「空」的。
 
怎麼說呢?
大部分的企業的經營模式是:
很多股東一起出了一筆錢,
買了辦公室、工廠、機器,雇了員工,
然後生產或銷售商品。
但銀行不是這樣的,
原始股東出的錢只占一小部分,
錢都是別人 (存戶) 的,負債比非常高!
 

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銀行的主要業務和收入來源有 3 個部分:
 

1.存款和放款之間的利差

放款業務包含房貸、企業貸款、個人貸款…等。

2.手續費

例如: ATM 手續費、販售金融商品手續費..等。

3.投資收入與其他

銀行也會再去投資其他金融商品,
不過這部分收益比較不穩定,
有時還有虧損的可能性。
 
其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第 1 個部分—利差。
當我們把錢存到銀行之後,
我們會收到銀行給我們的利息 (比較少) ,
然後銀行再把錢借給其他人或企業 (利息比較高)。
這樣左手進、右手出,用錢賺錢,
銀行就是賺這中間的利息差額。
 
銀行借錢給其他人或企業,
會依照風險大小、借款額度、和有沒有擔保品…等條件,
收取不同比率的利息。
通常房貸的利息比較低 (目前約 2 % ~ 3 %),
因為有房子作為擔保品。
另外有些企業貸款 (企金) 也會提供擔保品,
這樣利息也會比沒有提供擔保品的同等級企業低;
而沒有擔保品的個人信貸,
信用卡、現金卡 (消金) 的利息是最高的,
 
註:今年 9 / 1 之後,
法律規定現金卡和信用卡最高利率為 15 %。

(圖片來源:網路)
 

目前台灣銀行業的經營困境

1.房貸、和消金業務的難題

目前不管是房貸、企金和消金業務都很難成長,
因為房市這 1 ~ 2 年由高點轉下,
但房價還是很高,
因此成交量下降,也影響到新房貸業務。
消費金融的部分,
今年 9 月起最高利率由 20 %下調到 15 %,
這樣一來銀行的利差也縮水不少。
 

2.經濟不振、利差縮小

現在 1 年期的定存利率約 1.42 %左右,
所以利差並不大,
這是銀行業經營利潤下降的一大主因。
 
當一個國家經濟很好、在成長期的時候,
會有大量的資金需求,
因此會帶動利率成長,
也會拉大利差,
借錢的人多、利差又大,銀行自然賺的多。
但是相反的,
經濟如果沒有成長、甚至慢慢衰退,
借錢的人沒有以前踴躍了,
利差就會變小,銀行業的獲利就被擠壓。
 

3.銀行過多、互相競爭

自從銀行業開放以來,
各銀行品牌就如雨後春筍般林立,
目前國內的本土銀行品牌有 39 家,
這還不算國外來的銀行品牌,
和各地的信用合作社、農會、漁會、郵局…等。
台灣銀行多的結果是餅已經不大了,
還有一堆同行互相削價競爭、搶業務,
金融股無法有大成長,
這是一個蠻大的原因!
 

 

金融股介紹

台灣目前上市櫃的金融股有很多,
但有一些並不是以銀行最為主要業務核心,
例如:華票、台壽保、群益證…等。
下表我們只列以銀行、
金控模式營運的金融股:
 
圖 1 金控股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圖 2 銀行股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上表的排序是以 EPS 由大到小排列,
不過某支金融股好不好,
可不只是看它賺多少,
也要看其它細部的財報資訊。
如果高獲利,
但卻冒著太大風險的金融股可不一定是好股票。
 
例如前幾年信用卡、現金卡發得很浮濫,
剛開始發得越多、審核越寬鬆的銀行賺越多,
但不久之後就自食惡果,
引發雙卡危機,
也造成一堆呆帳!
 

金融股中的績優股:

追求穩定的人首選公股銀行

想要獲利高的人選民營金控

 

公股銀行穩健保守:

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

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一些公股比例比較高的金控股,
例如說: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等,
這些銀行規模龐大、歷史悠久、行事保守,
雖然不一定賺最多,但也比較不容易倒。
 

民營金控經營效率好、獲利高:

富邦金、中信金、國泰金、玉山金

不過也有些投資人比較偏愛經營良好的民營金控,
例如:富邦金、中信金、國泰金、玉山金…等
他們覺得民營金控經營效率比較好,
有成長性和開創性,
也不用像官股銀行一樣配合國家政策貸款、投資特定公司!
 
 

結論:我對銀行業的未來的看法

銀行永長存,但台灣銀行缺乏大成長性!

銀行是個古老的行業,
只要人們還有資金需求,
這個產業就會永遠存在!
 
不過台灣的銀行,
目前並沒有擴大企業經營與獲利的好辦法,
就只能守成而已。
 
其實守成也沒什麼不好,
能穩定賺錢的公司就 OK,
所以雖然我不是特別喜歡金融股,
但艾蜜莉觀察名單中,
仍列入一些金控股 (EX:兆豐金)。
 
如果未來小間的銀行願意讓大間的銀行併購、減少數量,
或許對整體產業來說發展會更好,
也有助於打亞洲盃,
進入到新興的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大陸市場。
 
目前這塊業務台灣的銀行業已經慢慢在發展了,
但是結果如何?
是否能順利帶來新一波的成長呢?
我們還要持續觀察下去…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9-1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撿到算賺到,台股超棒的套利機會!下次看到,記得這招「企業收購套利」策略…


(圖片來源)
 

企業併購套利的賺錢機會–

聯發科收購立錡案

最近我在不同的股票戶頭,各買 1 張立錡 ( 6286 ),
買進價格在 191 元 ~ 191.5 元之間,
預備賣給聯發科 ( 2454 ) 以 195 元收購。
 
這種特殊的交易模式,
不同與以往我所做的「價值投資」,
而算是一種「套利交易」。
 
而究竟什麼是套利呢?
跟一般買賣股票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流程怎樣進行?
風險和獲利的情形如何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套利是什麼?

「套利」不同於一般只做單邊的投資方式。
通常我們在投資時,
若看好 1 家公司的前景,
會選擇「買進 / 做多」;
而若看壞則會選擇「賣出 / 做空」,
不會同時買進又賣出。
 
但「套利」就是這種幾乎同時「一買一賣」的模式,
並且賺取中間的價差。
 
舉例來說:如果某個物品,在 A 地的報價為 250 元,
在 B 地為 500 元,
假設扣除運輸和其他成本之後,
仍有 200 元的價差。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先在 B 地預售該物品,
等收到訂單的同時,再從 A 地訂購商品運到 B 地,
這一買一賣之間就能幾乎無風險的「套利」了 200 元。
 

常見的套利方法

金融市場常見的套利方法有:
1.企業併購套利
2. ETF 套利
3. 可轉換債券套利
4. 存託憑證套利…等。
 
一般來說,
套利交易比單邊交易風險更小,
但利潤也因此受限(變小),
而且套利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
 
 

聯發科公開收購立錡的條件

這次聯發科公開收購立錡,
就是 1 次我們一般投資人也可以參與的「企業併購套利」機會。
 
9 / 7 (一) 下午 15:35:36,
聯發科公告將以每股 195 元的價格,
從股票公開市場 (即一般投資人) 手中收購立錡的股權。
內容摘要如下:
 

1. 當聯發科收購立錡股份達 35 % 以上時,

收購案就成功:

聯發科預計收購的最高數量為 75,743,826股,
相當於立錡已發行總股數之 51 %;
但如果最終收購的數量未達 51%,
不過已經達到 35 % 時,
此公開收購案就算成功了!
 

2. 收購期間:

自民國104 / 9 / 8 起至民國 104 / 10 / 7止。

PS: 若聯發科向金管會申報,則可延長收購時間。
 

3.若申請被收購的立錡股票超過 51 % 時,

最低保障收購 1000 股

若投資人申請賣回股數低於 1,000 股(1張或零股)者全數購買,
應賣股數量超過 1,000 股者保障收購 1,000 股。
超過部分聯發科將依同一比例向所有應賣人購買,
其餘退還。
 

4.何時會收到被收購的股票的錢呢?

最晚 104 / 10 / 14 (三) 之前

本次公開收購條件確定成就時,
104 / 10 / 7後 5 個營業日以內,
將會把錢匯入投資人的帳戶,
也就是說最晚 104 / 10 / 14 (三) 之前就會收到錢。
 
註:聯發科收購立錡完整公開說明書(連結)
 

 

聯發科收購立錡,

我們能套利多少?

統計到目前為止 ( 9 / 8 ~ 9 / 17之間),
立錡的最高股價為 191.5 元、最低股價 188.5 元,
我們以 9 / 9 收盤價 190 元來舉例,
如果參加買進立錡可以套利的金額為:
 
收購價: 195000 元
買進價: 190000 元
買進手續費: 190000 X 0.001425 = 271 元
證交稅: 190000 X 0.003 = 570 元
匯費及雜費: 50 元
所以獲利為: 195000 – 190000 – 271 – 570 – 50 = 4109 元
年化報酬率: (4109 / 190000) / (30 / 365) = 26.3 %
(註:只要買進成本在 194 元以下就能套利,越低越好)
 
表面上花了 19 萬多的成本,
只賺 4109 元好像也不多?
不過因為這筆套利的勝率高、
而且持有時間短 (以持有約 30 天來計算),
換算年化報酬率約 26.3 %!
所以如果我們有 1 筆 1 個月內不會動用到的閒錢,
可以考慮參加套利案,
獲利會比定存利率(每年 1.4 % )高出 18 倍以上。
 

 

想參加立錡套利案要怎麼做?

如果我們要參加這 1 次的套利案,
詳細的步驟如下:

1. 在 10 / 5 之前買進立錡股票

最好是 1 張或零股,若超過 51% 收購上限,
才能保證自己手上的股票一定會被收購。
 

2. 帶妥股票交割帳戶、印章、身分證

並親自到券商櫃台填妥「同意把立錡股票給聯發科收購」的申請書。
 

3.等待 10 / 7 聯發科公告是否收購成功

若成功就會收到價金(若收購不成功,則保有原立錡股票)。
 

 

套利的風險

這筆交易並非 100 % 無風險套利,
只是我權衡風險和報酬之後,
覺得成功的機會和報酬率還蠻高的,
因此就參加了。
 

企業併購套利案最大的風險,

就是「收購不成功」!

如果聯發科收購得立錡股票未達總股數的 35 %,
我們就會套利失敗,
並且得到 1 張 190 元左右的立錡股票。
而老實說,以艾蜜莉定存股來估價,
用 190 元買立錡並不算便宜。
 
 

 

發生風險的機率不大

不過我覺得發生風險的機會並不大,為什麼呢?
 

1. 聯發科出 195 元的高價收購立錡。

立錡這3年來股價從來沒有突破 195 元過,
所以聯發科算是出了高價收購立錡,
讓這 3 年來無論在任何時候買進立錡的投資人都能獲利,
也大幅增加了立錡持有人被收購意願!
 

2. 聯發科收購立錡屬於整合產業鏈的一環。

「買聯發科送立錡,才能維持台灣競爭力!」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如此表示。
 
聯發科收購立錡案是屬於產業佈局的一環,
因此勢在必行!
聯發科收購立錡檯面上的原因是「看好物聯網商機」,
實則是對抗中國政府砸大錢扶植半導體產業、紅色供應鏈崛起,
因此聯發科 (2454) 近年來出手收購多間公司,
希望以「強強聯手」的模式,
整合台灣 IC 產業,壯大競爭力!
 

3.收購之前雙方高層已達成共識。

聯發科和立錡的收購案算是「合意收購」,
在公告前雙方高層已達成協議並且都樂見其成。
這和「敵意併購」案 不同,
(EX:最近也很紅的日月光收購矽品案)
「合意收購」不會遭到原經營管理階層想辦法杯葛,
欲使之破局。
 

4.聯發科預計明年 Q2 之前,

要 100 % 收購立錡

聯發科表示第1階段的收購案(收購 35 % ~ 51 % 立錡股份)成功之後,
明年 Q2 之前預計將 100 % 收購立錡 (第 2 階段的收購)。
這不只表示聯發科收購立錡的決心頗為強烈,
而且退 1 萬步想,萬一第 1  階段沒收購成功,
聯發科可能還有後續的收購動作。
 
 

結論

綜合以上,
雖然聯發科收購立錡案成功機會很大、獲利也不錯,
但並不能保證 100 % 一定成,
所以投資人還是要自行評估風險與利潤。
 
但如果聯發科收購立錡案能成功,
絕對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投資人不只能短期套利賺錢,
還間接的幫忙了國內 IC 產業整併,
加強對抗陸企的競爭力!
 
 
溫馨提醒:本文僅是個人投資紀錄,
非任何形式投資建議,也無勸購任何個股之意。
投資一定有風險,
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千萬不要以跟單模式進行,
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2015 / 10 / 5 後記:本案已經套利成功!
恭喜有參加的人~~(灑花)
———————-
聯發科公開收購立錡 條件成就
2015-10-05 21:07:12 中央社
手機晶片廠聯發科宣布,
旗下旭思投資公開收購立錡普通股案,
累計應賣股數已超過預定的最低收購數量,
公開收購條件已成就。
 
聯發科9月7日與立錡聯合宣布,
聯發科將透過旭思投資公開收購立錡35%至51%股份,
每股收購對價新台幣195元。
待完成公開收購後,
旭思將於明年第2季前進一步把立錡納為旭思100%持股子公司。
聯發科表示,公開收購立錡,
將有助強化在物聯網相關領域布局。
聯發科指出,立錡至今天累計應賣股數已達6573餘萬股,
已超過預定的最低收購數量,
公開收購條件已成就;
旭思將持續公開收購立錡普通股至7日下午3時30分。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9-20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本來她覺得自己只是小散戶,無法研究公司…沒想到花 5 分鐘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竟然能…


(圖片來源:Mobile01-dean0420)
 

小散戶有可能像法人一樣了解公司,

甚至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究報告嗎?

當我們是股市新手時,
往往不知道怎麼去了解一家公司,
只能看 K 線圖去尋找線型看起來好像會漲的股票,
或是聽親友推薦的「明牌」與時下最夯的「XX 概念股」,
但這些方法似乎有時候能賺到錢、
有時候卻害我們虧錢!
 
很多人也放棄了…
覺得我們又不是專業法人,
沒有專業的知識、專業的團隊和資源來研究公司。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一般小散戶要怎麼了解公司,
甚至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究報告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份個股研究報告應該包含的內容

其實 1 份研究報告,
基本上就代表著 1 個完整的投資決策,
而且我覺得至少要包含以下 4 大項:
一、了解公司(個股介紹)
二、估價
三、評估利空情況
四、制定操作細節
 
由於內容比較多,
所以我打算分成好幾篇文章寫,
本文就先如同題目所訂,
先介紹「一、了解公司」為主吧!
 
▼投資決策的完整內容。

(製表:艾蜜莉)
 

以聯發科為例,

我們該怎麼了解它呢?

今天我們以聯發科為例,
詳解第一部分「了解公司」要怎麼做,
 
而要了解一家公司,
所包含的細節如下表中的4項:
1.公司基本資料
2.商業模式
3.競爭狀況
4.財務狀況
 
光看這4項的細節好像很複雜?
更何況我們要去哪裡找到那麼多公司的資料呢?
請繼續看下去,
保證事情比您想像中簡單很多…
 
▼要了解一家公司,
主要的重點有 4 項。

(製表:艾蜜莉)
 

企業的官網,

是了解「公司基本資料」最佳的寶庫!

如果要了解聯發科這家公司,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去看它的官網介紹,
有聯發科的豐富資料。
基本上 「1. 公司基本資料」都可以從官網中直接找到。
 
▼企業官網含有豐富的訊息量。
以聯發科官網為例,
它有分為 4 大塊,
每 1 塊還有細節,細節點進去還有說明,
點進去每個內容看一看,
看完我相信對聯發科和其產品就會有一定的了解。

(資料來源:聯發科官網)
 

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狀況」,

可以看 Money DJ 理財網,

或理財寶、財報狗的個股洞察報告

除了官網之外,
現在線上也有一些免費的財經網站,
也會提供個股的詳細解析,
例如: Money DJ 理財網
理財寶-個股洞察報告
財報狗-洞見
其中 Money DJ 有直接寫出「2.商業模式」「3.競爭情形」的細目,
(在做什麼生意?獲利模式?
賣產品或服務?內銷還是外銷為主?…等)
 
故以下用 Money DJ 示範:
 
▼步驟 1 :進入 Money DJ 理財網
點入財經百科->再點入個股情報。

(資料來源:Money DJ)
 
▼步驟2:點入個股情報->台股
->台股股票名稱中輸入個股名稱或代號,然後按搜尋,
右方出現「分類主題詞條」後,
選擇最接近自己搜尋目的的那個 (通常是第 1 個) 點入。

(資料來源:Money DJ-聯發科)
 
▼聯發科公司簡介、營業項目和產品結構。

(資料來源: Money DJ)
 
▼聯發科產品與競爭條件

(資料來源: Money DJ)
 
▼聯發科的新產品、新技術和重要原物料和供應商。

(資料來源: Money DJ)
 
▼聯發科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資料來源: Money DJ)
 
其實內容還有非常多,
我就不一一截圖了。
 
瀏覽一遍之後,
大家會發現「2.商業模式」「3.競爭狀況」所需的細節,
網頁裡都有資料了!
 

看財務狀況最簡便的方法:

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體質評估頁」

接下來我們來處理「4.財務狀況」的部分,
或許有人一看到財報就暈了…
所以我們以下提供比較簡易的模式:
直接用「艾蜜莉定存股」軟體的「體質評估」頁來看,
它直接會帶入最新 1 季的財報資料,
並且用 1 個比較客觀的標準,
粗估財報表現的優良與否。
(優良即為正常,不良即為警示)
 
其實如果是艾蜜莉觀察名單中的大型龍頭績優股,
只要這樣看財報就好了,
準確率超過 70 %~ 80 % 以上,
而且非常輕鬆!
 
除非您想練習看細節的財報內容,
亦或是想要進行多季度、年度的比較,
此時可以自行參酌理財寶-股市
或是財報狗-個股 ,
以及券商軟體提供的簡式報表,
當然,還想要知道更多更細的資訊,
可以再去研讀企業發布的財報電子書啦(通常會上百頁)!
 
艾蜜莉定存股中聯發科的體質評估。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每一次投資,

都要做一次完整的個股研究嗎?

答案當然是不用,
基本上寫 1 次對個股有基本了解就很「搞剛」了,
除非您以此為業 ( EX :投信研究員、分析師 )。
 
而且有的人在相關產業工作多年,
雖然沒有寫過研究報告,
卻對企業的一切了然於胸,
這樣的人自然也是不需要做什麼質化分析或研究報告的。
 
至於做完整個流程,
卻還是對該股票很不了解的人怎麼辦?
做完這麼詳盡的研究還是不能理解,
表示此股在您的「能力圈」之外,
或許放棄,再去找一支能力圈範圍內的股票來研究更好!
 
 

結論

Emily 有一段時間的工作,
就是幫這些股票寫報告,
那些內容在不知道的人看來會以為很專業、很難,
但如果您讀完這一篇文章,
就會發現蒐集完上面的資料是很容易的,
只是要花時間用自己的邏輯順一下並寫出報告而已。
 
江湖一點訣,
其實了解一家公司(或稱為質化分析),
尤其是資料量豐富的大型績優股來講,算是容易的!
所以想踏入價值投資領域的人,請不要擔心呦 ^ ^~~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8-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股票漲了,還能不能「追」?!


(圖片來源)
 

近期台股的走勢

台股從上半年的萬點高點跌到 8 / 24 的 7203 點之後,
又掀起了一波大反彈,
短短不到 1 個月又漲到了 8488 點,
總共反彈了 1285 點。
 
很多人因為看到股市從萬點墜落的過程越來越恐慌。
7000 多點時有很多績優股票跌到了便宜價,
但他們害怕股災會發生,
所以不敢買進。
 
不過後來反彈後卻又惋惜錯過低點了,擔
心沒有搭上上漲的列車,
因此紛紛詢問:「某某檔股票,還能不能『追』?」
 

使用「逆勢價值投資法」,

不能股票漲才追、股價跌就停損!

我使用的投資法是「逆勢價值投資法」,
找到便宜價以下的績優股「越跌越買」,
而且股價跌了是要「分批加碼」,
非遇到了企業永遠的衰退,
否則不會輕易停損股票。
 
但使用「順勢策略」買股票的人,
則是要追逐趨勢「越漲越買」,
若趨勢不如預期反而大跌,
則要嚴格執行「停損」。
 
所以從邏輯上來說,
如果要像我一樣使用「逆勢價值投資法」的人,
本來就不應該「追」股票!
 
 

追股票就像在追已經啟動的火車

「追股票」這件事可以比喻為「追火車」。
有的人錯過了正常的上車時間,
等到火車已經啟動了,
看著車上的人笑著和自己揮手,
怕自己錯過了獲利的列車,
想趁著離站不遠時追著跳上去!
 
如果我們去問台鐵的站務人員,
火車剛走,我們還能不能去「追」火車?
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不行」,
因為這樣「很危險」!
 
很多人可能會心裡嘀咕:
「怎麼知道我就追不上?
而且追上了多省時,下一班還要等很久呢!」
 
不過我們又不是特技演員,
萬一沒跳好,那可會摔到頭破血流的!
 

(圖片來源)
 

追股票的危險性

追股票容易發生 2 個「風險」:
 

1. 資金損失的風險

假設某績優股的便宜股價為 30 元,
當我們謹守安全邊際時,
買到的均價會在 30 元以下,
而如果未來股價漲到 36 元,
則我們就會最少會賺到這 20 % ( 6 元 )的價差。
 
不過如果我們等漲了15 %,
也就是 34.5 元的時候才開始「追」,
剩下的利潤就只有 5 % ( 1.5 元 )了。
 
或許有人覺得:「能賺5 % 也很好啊!」
 
但投資一定有風險,
萬一遇到企業衰退了,
未來每年的最高價只能維持在 30.X 元左右,
那麼用 34.5 元買進的人就虧損了!
 

(圖片來源)
 

2. 養成貪婪的心態的風險

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祕訣是:
「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
有什麼理由在績優股變便宜的時候我們不買、
看著股票下跌就恐懼,
等到股價漲一段了才想「追」?
這其實就是一種「貪婪」的心態啊!
 
我覺得養成正確的投資心態,
比短期賺一些利益重要,
練習屏除恐懼和貪婪對我們的影響,
是做為一個價值投資者要修練的事,
對長期能在市場上獲利有很大的幫助!
 
 

結論:漲高的股票還能不能追?

火車已經開了還能不能「追」?
股票已經漲了一段了還要不要「追」?
如果有人問我這一題,
為了安全性的緣故我都會回答「最好不要」!
 
想「追股票」的人,
要做好面對風險,
用走鋼索和表演特技般的心理準備再去做。
 
其實火車走了就等下一班;
這支股票還沒買已經漲了,就再耐心等下一支,
又何必冒著風險「追」?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4-9-25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咦?想投資,一定要學會看財報嗎?


(圖片來源)
 

讀財報要是有用,

天底下最會投資的人應該是會計師?

曾經有一位朋友和我聊天的時候說到:
「如果投資的時候看財報真的能賺錢,
那麼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應該是會計師了 !」
 
這種說法乍聽之下很有道理,
但事實是這樣嗎?
學投資到底要不要會看財報嗎?
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討論…
 

學會計、財報對投資來說重要嗎?

我所用的投資方法(艾蜜莉定存股),
是改良自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眾所皆知他是全世界的投資人裡面投資最成功的。
 
巴菲特在他的學生時代,
最重視的課程是財務會計。
他曾經說:「你必須懂會計,
而且你必須要懂得會計的微妙之處。
除非你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學習掌握財務會計,
學會如何閲讀和分析財務報表,
否則你就無法真正獨立地選擇股票。」
 
由此可見,
會計與財報分析對投資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分析工具!
 
 

財報無用論?
其實你誤解了看財報的方式!

很多人不太了解真正看財報的方法,
因此產生了很多的誤解:
 

誤解 1 : 財報數據變好,股價就會漲?

有些人解讀財報,
只是純粹觀察財務數據的漲跌,
然後只要數據 (EX: EPS、毛利率..等)變好了就買進。
 

誤解 2 : 好公司每個財報數據都要完美?

有得人過度的分析很多財報的細項數據,
然後只要其中 1 ~ 2 項不好,
就無法投資這家公司。
例如:某家公司毛利率不錯,
但細看之下負債比超過 50 %,
因此就猶豫不決,覺得這不是「好公司」。
 

誤解 3 : 把財報數據拿來排名,

認為前幾名的公司就會漲?

有的人每季把各公司的 EPS 等數據做一個排名比較,
然後選擇前幾名賺錢的公司來投資。

如果用上面那些錯誤的方法了解財報,
就會得出「財報無用論」,
認為投資是否成功,和財報之間並無關聯!
 

 

真正看財報的方法:

先了解商業模式,

才能正確的解讀財報

財報真正的解讀方法,
是要用像經營者一樣的眼光,
去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態」。

價值投資者認為,
買一張股票等於當一家企業的股東。
而如果要了解一家公司,
我們必需收集各樣的資料,
最基本的就是知道這家公司是在做什麼生意,
例如: 產品是什麼 ? 有沒有賺錢?
利潤如何 ? 是內銷還是外銷?
這些資料我們在財報裡都能看到。
 
財報數據就是一種商業的語言,
配合著這些數據,
我們可以更了解一家公司,
所以重點不是在鑽研數字的本身,
而是用綜觀全局的眼光,
先了解「商業模式」本身,
才能正確的解讀數據。

(圖片來源)
 

財報到底要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

不是財報抓鬼達人就無法投資嗎?

不過,財報與會計對一般投資人來說,
是非常複雜的東西,
有的人一看到一堆數字就頭痛。
難道不是會計師和財報分析達人,
就沒有辦法用「價值投資」嗎?答案並不是這樣的。
 

大型績優股著重了解公司營運狀態

以我自己來舉例,
艾蜜莉定存股中選出的股票,
大部份是台灣 50、中型 100 中的大型績優股。
 
這些大型績優股,
都有很多大型的投資機構很仔細的盯著他的財報,
也有一大堆分析報告,
公司營運的如何,
有很多資料可以判斷。
 
所以大型績優股只要觀察一下重點項目
(例如:營收、EPS、毛利率、負債比…等等10大指標),
配合企業的經營狀況、
商業模式去了解數據背後的原因就好了。
 
延伸越讀: 
1. 1 分鐘判斷企業體質 (上)
2. 1 分鐘判斷企業體質 (下)
 

 

想投資小型股、成長股,

需在財報上更下苦功

不過,如果是想要投資小型股、成長股,
甚至是新上市公司的投資人,
在產業趨勢和財報上就要更下苦功了!
 
 

結論

會計是商業的語言,
儘管有著一些合理的美化修飾空間,
但對於了解一間公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建議想長期穩健投資的人,
都能花一些時間學會基本的會計與財報。
 
我也不是會計、金融本科系的人,
對財報的了解無法像會計師那麼深,
我想要的只是「夠用」就好。

就像我說話所使用的「國語」,
在與人溝通時只要對方了解我的意思就好,
我並不需要是國學大師或就讀中文系畢業的!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5-10-4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第一次開戶,要選哪家券商比較好?


(示意圖資料來源)
 

新手入門最常見的煩惱

常常有股市新手詢問我:
「Emily,請問第一次開戶要開那一家比較好呢?」
 
所謂比較「好」的券商,應該要符合以下原則:
1.營業點離自己近
2.軟體功能好用
3.手續費便宜
4.有特殊優點
(例如:券源多、借券門檻低…等)
 
只可惜目前沒有一家券商完全包含以上優點。
所以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需求,
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券商喔!
 
(贊助商連結…)
 
 

券商超級比一比

我開過很多券商的帳戶,
現在有在使用的也不只一家,
因為我可能會根據不同的目的,
交叉使用幾間券商,
以下是我用過或知道的券商中覺得不錯的。

(製表:艾蜜莉)
 

1.營業點最多:元大證券

我們最好選擇營業點離自己最近的券商,
這樣不只開戶方便,
未來在使用上,
偶爾有些程序要跑券商臨櫃辦理時(例如:股票抽籤、併購),
才不會太麻煩。
 
如果不知道怎麼選,
可以找最常看到的元大證券,
這是台灣目前最多營業據點的券商。
另外要注意,
要開股票戶頭是要去「元大證券」,
而不是「元大銀行」或「元大期貨」唷!
 
 

2.軟體最好用:凱基證券、日盛證券

我用過的券商軟體中,
有 2 家覺得用起來蠻順手的,
一家是日盛證券、一家是凱基證券,
由於在所有條件中我最重視軟體,
因此目前用這 2 家下單的頻率最多。
 
以凱基的超級大三元軟體來舉例,
他的預設字體大小和字型都比較清楚,
若常常要盯盤的人,看久眼睛比較不會痛。
 
再來是下單以後,
他會用清脆的女聲念出「委託買進成功」、「刪單成功」…等,
超級清楚的,我覺得這一點很好。
 
最後就是他有一個「鷹眼通」的功能,
可以雲端下「條件單」。
 
通常我們要上班的人,
無法一直盯盤,
這時候條件單功能就十分重要!
比如說,我們可以設定當特定的價位來到時,
自動「買」或「賣」股票,
時效還能長達 1 個月,買到為止!
這樣非常方便,就不用天天重新掛單啦!
 
▼凱基超級大三元軟體→交易回報
→[0541]雲端鷹眼通,可以設定長達 1 個月的條件單喔!

(資料來源:凱基證券)
 
▼凱基雲端鷹眼通功能,手機上也可以用。

(資料來源:網友提供(謝謝!)~)
 
▼凱基超級大三元軟體裡「盤後」功能鈕,
按下去會有個股的基本資料,
包括財報等都可以在裡面找到喔!

(資料來源:凱基證券)
 
▼日盛 HTS 快一點軟體有 3 大我覺得好用的點:
1.和凱基一樣,有著 1 個月長效條件單的功能 (日盛智慧單) 。
2.看盤軟體還可以直接點個股研究報告出來看。
3.而且對於進階的操作者來說,
還可以利用 HTS 自己寫程式交易唷!

(資料來源:日盛證券)
 

3.手續費最便宜:新百王

手續費便宜與否應該是很多人最重視的點之一。
 
我們買或賣股票的時候,
券商都會收取總價 0.1425% 的手續費,
但大多數的券商會打折,
尤其「電子下單」(就是不是透過營業員下單)折扣數更高。
 
假如我們一買一賣 1 張 10 萬元的股票好了,
買賣之間會產生 285 元的手續費,
表面上看起來不多,
但如果買賣次數頻繁一點、或張數多一點,
這筆數字就會很可觀,
所以選擇有打折的券商,
就可以幫自己省下一些錢!
 
不過實務上,我並不會選手續費最便宜的券商,
也就是新百王、犇亞、鑫豐證券這一組 2 折以下的。
為什麼呢?
 
有些小券商手續費雖然便宜,
但營業據點很少 (有些甚至只有 1 個營業點),
而且軟體界面用起來頗不順手,
有些甚至還要事先入金才能交易股票
(一般證券公司都可以先買股票,
隔 2 日早上 9:00 之前匯款進去即可)。
 
總之,一分錢、一分貨,
太便宜的可能會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
 
如果手續費便宜對您來說,
是考量的第一要素 ( 超過位置近、軟體好用…等 ),
我的建議是至少選擇下圖中粉橘色區塊,
也就是手續費 2 折~ 4 折的這些券商,
例如:新光證券 ( 2.8 折) 會比較適當。
 
▼ 2016 年各券商電子下單手續費。
其餘沒列出的券商電子下單手續費折扣,
都在 6 折 ~ 6.5 折之間。
(最新快訊:犇亞手續費已改成3折)

(圖片來源: Mr. Market 市場先生 / 2016.02 ,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形請親洽各家券商)
 

4.券源最多:元大

如果未來想要「放空」股票的人,
融券的券源數量充足就十分重要,
這時選擇最大間的元大證券會比較適當。
 
當然,如果打定主意沒有要融資融券的人,
就可以不以這項為考量。
 

5.最小資:國泰證券、元富證券

元富證券針對小資族群,
提供了買零股超低手續費定期定額的方案,
不過專案內容有加註一些特殊的條款或綁約,
所以小資族在開戶前要先詢問清楚,
並想一想適不適合自己。
 
而國泰在明年 ( 2017年 ) 也會推出零股交易平台,
期待它帶給小資族更多的選擇與服務!
 

結論

想開戶的大大,
可以先想想心中覺得最重要的點是什麼?
是手續費便宜?還是軟體好用?亦或分點多?
然後參考上面的推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券商。
 
而如果剛開始不太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的人,
可以參考我最常用的券商,
也就是先開凱基證券或日盛證券的戶頭
 
其實若不嫌麻煩,
也可以多開幾家,多比較、多看看,
反正開戶是不用錢的啊!^^
本文原發表於 CMoney 2016-9-1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