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轉強,印刷電路板廠商健鼎(3044),Q2每股盈餘為歷年同期新高,Q3可望再成長!

(圖片來源-網路)

 

台灣位居世界PCB產業的重要地位,

少了這項所有電子產品都無法運作,

甚至還會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這家,

在全球列為前十大的PCB製造商-健鼎(3044),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健鼎(3044)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

2002年8月26日上市,

資本額為52.56億元,

目前市值約993.4億元(截至2024/8/10),

主要的產品以雙面、多層印刷電路板為主,

在桃園平鎮、江蘇無鍚、湖北仙桃及越南邊和,

都有設置生產據點。

 

銷售的地區有內銷以及外銷亞洲、美洲及歐洲,

主要客戶為蘋果、三星、任天堂、DELL…等,

在台灣競爭的硬板PCB廠商有臻鼎(4958)、楠梓電(2316)、

華通(2313)、金像電(2368)、景碩(3189)….等,

由於印刷電路板同業之間的產品同性質高,

競爭壓力勢必持續提升,

加上為符合未來電子產品高精密度規格之需求,

在技術提升、產銷佈局、開發利基性產品這三部份,

將視為關鍵營運策略。

 

2023年全球印刷電路板銷售市場估算,

年總計銷售額約為695億美元,

健鼎(3044)PCB的合併銷售額約為19億美元,

市佔率約占全球 PCB市場的2.7%,

現為全球第七大PCB板供應商,

亦為全球第三大的HDI板供應商。

 

(資料來源-健鼎(3044)112年度年報)

 

業務範圍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印刷電路板(PCB)是什麼?

它是一種用於支撐電子元件並提供連接的基板,

為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將零件與零件之間複雜的電路銅線,

經過細緻的規劃後蝕刻在一塊板子上,

作為提供電子零組件在安裝與互連時的主要支撐體,

負責固定電子零件及提供零件電流。

 

▼ 健鼎(3044) 2023年業務內容及其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健鼎(3044)112年度年報)

 

印刷電路板的主要用途在PC及其週邊等資訊產品、

通訊產品、工業儀器、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用板等,

其他產品的用途則是印刷電路板製造,

以及半導體測試用之生產設備、零售業連線收銀機系統….等。

 

台灣PCB產業的上、中、下游供應鏈相當健全,

上游商幾乎都是國內廠商研製及提供構件,

主要原料有基板、銅箔、玻纖布、乾膜、油墨及化學原料等,

健鼎(3044)則屬於PCB產業鏈的中游商,

所生產的硬質印刷電路板,

普遍應用於各式的電子產品,

例如:電視機、錄放影機、傳真機、平板電腦….等,

下游產業則涵蓋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產品、

汽車、 醫療儀器、航太工業及國防工業等產業。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健鼎(3044)的業務範圍後,

我們開啟艾蜜莉定存股APP檢視,

有1項不良的財務體質。

 

▼ 健鼎(3044)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6:是否營收大灌水?

▼ 營收灌水比率>3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營收灌水比率=(近1年應收帳款+近1年存貨)/近1年全年營收

這項比率是瞭解一家公司的營收是否有過度美化,

雖然41.91%大於標準值30%,

但從下表得知2024年Q2開始,

存貨週轉率有下滑趨勢,

顯示庫存壓力正在持續消耗中,

因此這項指標過高並非公司作假帳,

建議可以再持觀察即可。

 

▼ 健鼎(3044)近二年應收款項週轉率及存貨週轉率      (單位:%)

(資料來源-理財寶)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7月自結合併營收為58.75億元,

創近6個月以來的新高,

較6月營收52.53億元月增11.83%,

相較2023年7月營收的51.70億元,

同期增加13.62%,

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369.59億元,

年增12.53%,

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38.29億元,

創歷史同期新高,

每股盈餘7.28元,為歷年同期新高。

健鼎(3044)近幾年都有持續進行產品的組合調整,

目前主要的營收來自於伺服器和車用產品這二塊,

也是成長潛力最高的產品項目,

加上在第三季開始進入PCB傳統產業旺季,

預期下半年的營運將逐季增溫,

在伺服器市場需求回溫及車用HDI需求增加下,

成長動能有望延續到2025年。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

 

▼ 健鼎(3044)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32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健鼎(3044)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健鼎(3044)已連續5年配發7元以上的股利,

今年配發7.5元亦為歷年以來的新高,

7月10日的除息參考價為204.5元,

在市場看好伺服器、汽車及HDI需求強勁下,

投資人對公司營運也充滿信心,

因此在除息當天1日內就順利完成填息,

以8月9日收盤價189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約3.97%,

由此可見穩健的獲利能力及股利政策,

也相當符合許多投資人的選股標的。

 

營運展望

越南新廠下半年動工,搶攻伺服器市場商機

既有的越南同奈廠發揮生產效能,

在2023年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快速轉盈,

隨著市場上伺服器的生產需求升高,

除了陸續對現有的廠來整頓改造,

另也購置土地準備建置周德新廠,

預估搶攻伺服器及AI市場商機,

2025年營收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車用HDI為第一大產品線,佈局領先同業

展望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

銷售量預估超越1,800萬台,

健鼎(3044)主要供應給歐美車廠,

在長期趨勢看好之下,

車用PCB訂單將相對穩定,

營運上強化車用雷達系統、感測系統、煞車系統、

車用通訊系統、車載娛樂、車用導航系統等產品,

目標也持續提高汽車板HDI的占比。

 

記憶體模組板市場樂觀看待

由於高階AI伺服器需求提升中,

記憶體模組板需求己由DDR4延伸到DDR5,

受惠於記憶體模組板出貨的增加,

健鼎(3044)看好出貨動能,

有望推升第三季營收。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8-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新保(9925)股價長期波動小,配發現金股利2元,殖利率4.7%,近年佈局兩項業務,搶攻智慧城市商機!

(圖片來源-網路)

 

新光保全(9925)在台灣已深耕44年,

近年力圖打破傳統保全業印象,

發展出多元化的智慧生活應用,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這家,

國內第二大保全業者-新保(9925),

從傳統產業開拓AI服務新模式下,

如何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雲平台技術,

致力建構智慧城市商機,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新光保全(9925)於1980年1月21日成立,

1995年12月9日上市,

資本額為38.75億元,

目前市值約164.7億元(截至2024/7/10),

前二大股東是綜合警備保障株式會社(持股9.23%),

以及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6%),

是一家具有眾多事業群的保全上市公司,

服務據點 遍布全台及澎湖地區,

目前的規模有7區部、31駐區及69營運處,

海外在上海、廈門及泰國亦有設置據點。

 

主要競爭者為市占率約 6 成的中興保全,

雖然市佔率、營收及獲利能力低於中保,

但也由於為新光集團成員之一,

在競爭的立基上可透過集團之間整合行銷,

以及外部產業的策略聯盟,

行銷市場上仍有相對的服務優勢,

現為台灣第二大保全業者。

(資料來源-新保(9925) 2023年度報告書)

 

業務範圍

新保(9925)業務範圍以「電子保全系統」為主,

「常駐業務」及「其他」為輔,

2023年營收比重電子服務業務占40%、

常駐業務占21%、其他占24%、

及現金運送業務占15%。

在產業鏈上游之機材採購及研發,

皆由事業群的新群電子、新誼整合負責,

產業鏈中游則積極與各產業結盟,

跨業發展智慧生活服務,

包括智慧居家、智慧安防、智慧建築與綠建築、

健康照護與促進、雲端商管、及機器人應用…..等,

新保生活關懷、昕保租賃則負責專業發展與經營,

產業鏈下游則由自己公司的業務、服務、勤務,

連結24小時中央管制中心來服務客戶。

 

短期的業務仍是以開發系統保全服務,

以及保全商品銷售為主,

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現況,

客群著重在居家照護市場,

以Care U雲端居家照護提供緊急通報、

GPS定位、健康管理…..等服務。

中長期則是以全方位科技保全策略,

運用AI人工智慧及5G發展優勢,

將高科技的智能安全服務,

來取代人力為主的傳統保全服務,

並朝向智慧生活產業發展,

提供多元化的IoT 物聯網服務。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新保(9925)的業務範圍後,

我們開啟艾蜜莉定存股APP檢視,

有2項不良的財務體質。

 

▼ 新保(9925)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1:是否體質幼弱

▼  股本大小<50億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公司股本若小於50億元,

相對流通在外的股數也就少,

股價容易受市場的炒作而波動過大,

新保(9925)雖然股本只有38.75億元,

但目前為台灣保全業第二大,

且長期在營運上精準定位並找出利基,

每月營收及年度股利也都穩定配發,

所以這部份我覺得影響不大,

建議投資配置的比例不要過高就好。

 

不良項目4:是否靠副業賺錢?

▼ 本業收入比率<8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新保(9925)有許多家的轉投資公司,

這些公司配發的股利會反應在報表上,

因此每年Q2及Q3的業外收入會偏高,

所以並非是變賣資產的一次性收入,

因此這項警訊無須擔心。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6月合併營收為6.56億元,

較5月營收6.51億元月增0.71%,

相較2023年6月營收的7.65億元,

去年同期減少14.22%,

累計前6月合併營收38.98億元,

年減14.22%,

近年重心以佈局電子保全及智慧城市為主,

未來將以AI來推動企業發展,

搶攻智慧城市商機,

範圍涵蓋智慧交通、智慧照護(包含醫療)、

智慧建築、智慧管理等,

透過AI讓營運更有效率且減少不必要人力。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

 

▼ 新保(9925)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32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新保(9925)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77.13億元,

較2022年度增加0.78%,

稅後淨利9.38億元,

較2022年度減少2.79%,

每股稅後純益為2.43元,

2023年的股利政策為發放現金股利2元,

以7月10日收盤價42.5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約4.71%,

新保(9925)成立44年以來,

將傳統的安全服務,

成功轉進安心及智慧生活的服務,

營運上持續研究人工智慧應用發展,

以提供更優質便利的科技服務給客戶,

即使歷經3年的新冠疫情,

以及烏俄戰爭引發糧食及能源危機的衝擊,

新保(9925)仍將影響降到最低,

持續回饋股東及投資人,

維持連續32年配發股利的水準,

因此受到保守投資人的青睞。

 

營運展望

智慧交通

旗下誼光國際以物業管理為經營目標,

跨足停車場經營及路邊停車開單收費,

因應配合全球淨零政策潮流,

未來消費者可直接透由APP瞭解停車格動態,

積極布局智慧交通及智慧停車領域,

並以EV電動車充電相關設備和停車管理系統,

來達成無人化管理的目標。

智慧照護

面對全球人口結構變化及少子高齡化現況,

新保(9925)跨領域合作發展高齡健康產業鏈,

將透過無人載具、管理平台及看板叫號系統,

以緩解目前醫療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

在建構智慧醫院服務管理方面,

同時也協助業者打造遠距照護,

以積極爭取政府銀髮長照預算和智慧醫療需求。

智慧管理

運用物聯網 (IoT) 技術和AI技術進階資料分析能力,

推動城市營運打造一站式智慧大樓,

除了監控物業租賃狀況及降低樓管成本,

進而有效提升租金收入。

智慧建築

近期公共安全事件頻傳,

為因應各大型廠區、住商大樓或公共建物倒塌或火災,

新保(9925)以圖資套疊技術即時辨識並分析工地狀態,

建構預防安全概念及降低災害機制。

 

展望未來新保(9925)持續多角化經營,

力求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

將科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縫接軌,

在持續開創智慧城市商機的努力下,

估計2025年營收增幅優於今年表現。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7-1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搭上新青安政策利率補貼,合庫金(5880)的營運有望受惠嗎?

(圖片來源:網路)

 

隨著新青安政策利率補貼,

使首購族的購屋意願提高,

合庫銀行今年第一季的撥款金額為149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加132.85億元,

營運動能的提升可否挹注母公司-合庫金(5880)的收益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公司簡介

合庫金成立於2011年(成立12年),

資本額1,470.9億元,

是一間以銀行為主營業務的金控公司,

以113年4月23日最新資料來看,

公司最大股東為財政部 (持股26.06%),

其次為郵政(股)公司(持股3.78%)、台灣菸酒(股)公司(持股2.13%),

具有濃厚的官股色彩,

前十大股東共持有38.5%,

其他股東還包含基金專戶及退休基金,

外資持股相對少。

 

▼前十大股東占比

(資料來源:合庫金112年年報)

 

業務狀況

合庫金控旗下有七家子公司

合庫金旗下有銀行、證券、票券、資產管理、投信、創投及人壽共七家子公司,

從最新法說會資料來看,

合庫銀今年第一季稅後淨利為49.45億元,

佔集團稅後合併淨利89.18%,

獲利貢獻其次為合庫人壽,

佔集團稅後合併淨利5.37%,

獲利貢獻第三名為合庫證券,

佔集團稅後合併淨利2.69%。

 

▼合庫金主要獲利貢獻來源為子公司合庫銀行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11頁)

 

子公司合庫銀行的業務狀況

銀行的營收主要來自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收入及投資收益,

利息淨收益又來自放款、有價證券、存放央行、存放同業的利息淨收益等,

公司持續推升各項授信業務動能,

截至今年第一季全行之放款總額為2.86兆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4.36%,

其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逾6,900億元,

在所有承貸銀行中排名第二;

另配合政府落實照顧青年之政策,

推動「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融資方案,

第一季貸放金額約2,021億元。

 

公司的存放比為72.50%,

逾放比率0.19%,備抵呆帳覆蓋率613.99%,

資產品質穩健,

第一類資本比率及資本適足率達13.05%及14.71%。

 

▼合庫銀行放款總額成長4.36%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17頁)

 

▼行政院核定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官網)

 

營收狀況

子公司合庫銀行為集團主要的獲利來源

合庫金控今年第一季營收為158億元,

年增率7.1%,

稅後純益為53.8億元,

年增率6.81%,

總資產為4.92兆,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8.63%,

每股稅後純益為0.36元。

 

▼合庫金2023年稅後淨利為53.8億元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8頁)

 

核心子公司合庫銀行第一季稅後淨利為49.45億元,

較去年同期年增6.16%,

主要是受惠手續費淨收益增加18.29億元,

年增114.74%,

不過利息淨收益為年減16.43%,

衰退主因是美元增值,

外幣存款的增幅大於外幣放款,

使外幣存款費用成長幅度大於利息收入,

外幣存放利差也從去年第四季2.725%驟降至2.249%;

另國內央行3月21日升息半碼,

導致台幣存放利差、利息淨收益往下,

所以影響利息淨收益數字減少。

 

▼合庫金手續費淨收益增加18.29億元(34.23億元減去15.94億元)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13頁)

 

▼合庫銀行的外幣存放款利差縮窄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20頁)

 

合庫證券及合庫票券的淨利皆成長

子公司合庫證券因經紀營運量增加,

加上自營資本利得增加,

第一季稅後收益為1.49億元,

較去年同期的0.41億元,同比增長263%;

 

子公司合庫票券的債、票券營運量穩健提升,

加上財務操作獲益及提存金額減少,

稅後淨利為0.5億元,相比去年是由負轉正。

 

股利政策

合庫金的殖利率約為3.85%

合庫金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17元,

公司宣布配發0.65元現金股利及0.35元股票股利,

股息配發率為85.5%,

若以6/18收盤價26.15元計算,

殖利率約為3.85%,

略低於近10年平均殖利率4.12%。

 

▼公司2023年配0.65元現金股利及0.35元股票股利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合庫金6/18收盤價為26.15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合庫金近十年平均殖利率為4.12%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展望後市

公司表示未來配合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

會調整存款結構,提升台外幣活期性存款的比重,

降低資金成本,

同時也會加強外幣及中小企業放款,

提升存放利差,

銀行通常會利用政策性貸款來拓展新青安和一般房貸,

今年第一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8.1萬棟,年成長26.56%。

目前看來,今年房市比較熱絡,

預期今年放款成長會比去年更樂觀。

 

至於手續費淨收益部分,

去年全行年成長114.74%,

其中財管手續費收入年增將近100%,

包括信託理財、保險等業務均有成長,

預估今年成長幅度可以期待。

 

▼合庫銀的財管手續費收入成長近100%

(資料來源:2024/5/17公司法說會PPT第15頁)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6-19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超商龍頭統一超(2912)受惠持續展店及轉投資穩健,5月營收創單月歷年新高!

(圖片來源-官網)

 

最近天氣炎熱逐漸飆上高溫,

民眾對冰品、飲料的需求強勁,

業者看準消暑商機,

四大超商紛紛推出咖啡、冰淇淋、

茶飲料….等多項特惠,

因此也推升國內冰品飲料的銷量,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這家,

國內第一大連鎖超商-統一超(2912),

在台灣的展店數於7月將達到7,000店的目標,

年底前菲律賓7-11也將展到4,000店的規模,

不論分店數或是營業額都位居龍頭地位,

本業及轉投資事業營運皆亮眼,

但台灣超商密集度高競爭也很激烈,

因此在非實體商品的行銷為重要關鍵,

未來統一超(2912)如何作好線上線下的全面布局?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統一超商簡稱為統一超(2912),

設立於1987年6月10日,

掛牌上市年數26年,

資本額為104億元,

市值規模約2,812億元(截至6月12日),

為統一集團關係企業,

最大的股東為統一(持股45.4%),

其次為國泰人壽(持股3.85%),

截至2024年1月底,

在上海7-11共251家、浙江7-11共141家,

合計約400店。

台灣7-ELEVEN門市截至5月底店數來到6,985家,

較去年同期的6,732家,增加253家。

 

旗下事業群包括統一生活(康是美)、悠旅生活(星巴克)、

統一多拿滋、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統一藥品、

大智通文化行銷、統一生機、統一精工、

聖娜多堡、博客來……等,

這些轉投資事業都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在台灣主要的競爭者有三家,

全家便利商店市占率約32%、

萊爾富市占率約12%、

OK超商市占率約5%、

統一超(2912)市占率高達51%,

是國內擁有最多便利商店家數的業者,

不僅是消費者心中首選的品牌,

也穩居國內連鎖式超商業龍頭領導地位。

 

▼ 統一超(2912)2023年底連鎖式便利商店業者店數分佈

(資料來源-統一超(2912) 2023年度報告書)

 

業務範圍

主要的營收來源為便利商店部門(台灣7-11)佔比62%、

流通事業群部門(菲律賓7-11、康是美、統一速達、

博客來及統一精工……等)佔比29%、

物流事業群部門(捷盟行銷, 統昶行銷及

大智通文化行銷等)佔比1%、

其他營運部門(中國事業群、餐飲事業群及支援事業群)佔比8%,

提供眾多商品(服務)的差異化,

並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以提升門市經營效益。

 

▼ 統一超(2912)近二年主要部門別營收與佔比

(資料來源-統一超(2912) 2023年度報告書)

 

近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帶動網購商機火熱,

消費者習慣也持續在改變,

為了加速產業數位轉型腳步,

目前統一超(2912)的經營重點有六大方向,

第一,持續佈建智慧零售版圖,

與工研院合作開設24小時可獨立營運,

且無須依附母店經營的智慧超商,

將於新竹開設第7家未來商店(X-STORE 7)。

 

第二,佈局蔬食版圖推出「天素地蔬」品牌,

研發近50款微波即食的商品搶攻蔬食商機,

目前已擄獲外食族以及年輕客群的味蕾,

平均帶動相關業績有望再成長一至兩成。

 

第三,深耕咖啡與茶飲市場,

持續品牌定位發展,

滿足顧客現調飲品的需求。

 

第四,以綿密門市為基礎及物流體系的優勢,

提供門市寄取件服務,

包含快收便、國際交貨便、冷鏈店取服務,

並推出業界首創的OPEN POINT,

點數折抵「網購取貨付款」服務。

 

第五,以會員累點OPENPOINT的方式,

串聯icash 2.0、icash Pay、OPEN錢包等工具消費,

包括折點現金、兌換及加價購物等,

通路涵蓋餐飲、百貨、量販、藥妝、航空、

旅遊、銀行、加油站等各大品牌,

據點超過數十萬,持續擴大策略聯盟。

 

第六,打造本土企業自創的購物商城-iOPEN Mall,

以OMO線上線下整合客戶的方式,

全通路經營將以「人」為核心,

除了精確掌握消費者客群,

也提升顧客消費體驗,

協助門市人員掌握消費者需求帶動門市業績。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統一超(2912)的業務範圍後,

我們開啟艾蜜莉定存股APP檢視,

2024年第一季有1項不良的財務體質。

 

▼ 統一超(2912)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8:是否欠錢壓力大

▼ 負債比率>5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連鎖超商流通業一般在向廠商進貨後,

大部份都有議價的空間延後付款,

而且加上門市營業都是收現金,

所以在商品銷售後都還沒有支付款項給廠商,

這些應付帳款都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好負債,

另外其他應付款的代收款項比例高,

這也是超商現金非常的多的原因之一,

綜合上述超商本來就有高應付款項及高代收款項性質,

所以這項警示不用太過擔心。

 

▼ 統一超(2912)2024年3月31日資產負債表

(資料來源-統一超(2912)2024年第一季合併財務報告)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5月合併營收為281.9億元,

較4月營收268.2億元月增5.1%,

相較2023年5月營收的265.2億元,

去年同期增加6.3%,

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1,360.83億元,

年增率7.3%,

5月份創單月歷年新高,

亦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記錄,

受惠夏天飲料及冰品的旺季將到,

加上台灣7-ELEVEN門市持續穩健展店,

並積極在會員人數、鮮蔬食、CITY系列飲品、

OPENPOINT點數折抵、預購、

等創新商品的價值與差異化服務……等。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 統一超(2912)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32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統一超(2912)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統一超(2912)延續去年的股利政策,

今年仍維持每股配發9元現金股利,

盈餘分配率達88.1%

以6月12日收盤價270.5元來看,

殖利率約在3.3%,

統一超(2912)除了本業營運相當穩定,

加上菲律賓7-ELEVEN展店成長空間大,

為第二大營收及獲利的貢獻來源,

唯須注意股價高及殖利率偏低,

不建議以存股的的方式來操作。

 

營運展望

展望未來集團整體營運穩健,

台灣市場持續強化數位平台競爭力,

大陸市場聚焦經營在上海跟浙江7-ELEVEN,

菲律賓市場穩健展店搶佔市場,

端午節檔期剛結束,

再來中元節及中秋商機也緊跟在後,

新興的智慧零售OMO時代來臨,

為了打造質與量兼具的生活服務平台,

提升顧客消費體驗新零售市場,

統一超(2912)持續優化鮮食飲品的差異結構,

善用線上i預構、i划算、智FUN機的工具佈局,

並以物聯網技術作大數據資料,

採OMO 策略整合不同的數位工具和平台,

進一步分析店內消費者購買行為,

在持續開創新商機的努力下,

可望帶動下半年獲利上揚。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6-1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在升息尾聲,票券業的華票(2820),有機會迎來轉機嗎?

(圖片來源:網路)

 

講到金融股的存股標的,

一般我們最常想到的不外乎金控或銀行股,

但在升息接近尾聲的階段,

除了傳統金融業之外,

還有一個可能受惠的產業就是票券業,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公司—華票(2820),

究竟是怎麼受到利率影響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公司簡介

中華票券成立於1978年(成立45年),

資本額134.3億元,

以112年3月14日資料來看,

公司最大股東為王道銀行 (持股28.36%),

其次為寶佳資產管理(股)公司(持股16.98%)、和築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73%),

前十大股東共持有56.56%,

其他股東還包含ETF投資及基金專戶,

外資持股相對少。

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為:

承銷及買賣各類票券、保證發行商業本票,

買賣各類債券,以及股權業務。

 

▼前十大股東占比

(資料來源:華票111年年報)

 

華票的業務狀況

最主要的收益來源為長短期利差

票券公司主要是發行短期票券,

去投資長期債券,

獲利來源就是長天期利率減掉短天期利率的利差,

因票券到期天數較短,

其收益率會即時反映市場利率,

而債券到期天數較長,利率不會有大幅波動,

因此公司經營績效極易受短期利率波動影響。

 

假設票券公司發行短期商業本票給投資人,

投資人要求的利率是1%,

票券公司拿到錢後轉投資長期債券,可獲得4%利率,

中間賺取3%利差,

在升息環境時,短期利率上升,

假設每月商業本票的利率也隨之上升到1.5%,

在長期債券利率維持4%的情況下,

利差就會被壓縮為2.5%,

因此對票券公司而言,

升息環境較不利公司的獲利。

 

華票的年度交易金額為台灣第二大

根據最新年度統計資料顯示,

2023年台灣整體票券業的交易金額為20.63兆元,

較2022年的19.19兆元,成長8%,

其中華票的交易金額為4.73兆元,占比約為23%,

名列台灣第二大票券金融公司,

且2023年的交易金額成長15%,

顯著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華票2023年的交易金額排名第二大

(資料來源: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庫動態查詢系統&自行整理)

 

華票的長期信用評等為A+(twn),展望為「穩定」

根據票券金融管理法規定,

票券商簽證、承銷、經紀或買賣的債票券必須經過信評機構評等,

信用評等愈佳的債票券,未來發生違約的機率愈低,

信評機構也會針對票券商給出一個機構評等。

 

惠譽在2023/12/6出具最新的信評報告中,

給予華票的國內評等為A+(twn),

係屬於台灣中評等較高者,

代表相較於國內其他票券商而言,

公司的違約風險較低,

另外,華票的資產品質分數為bbb+,

外國貨幣長期IDR、主權風險本/外國貨幣長期 IDR等展望皆為「穩定」。

不僅如此,公司一直維持良好的授信品質,

這幾年來逾放比皆為0%。

 

▼公司的逾放比為0%

(資料來源:華票2023/11/28法說會PPT第12頁)

 

營收狀況

華票收益主要來自於票券業務

華票2023年全年營收為20.19億元,年增率22.7%,

稅後純益為12.89億元,年增率23.9%,

每股稅後純益為0.96元。

檢視華票的三大業務(票券業務、債券業務及股權投資),

從去年11月法說會公告資料顯示,

挹注收益最主要來自於票券業務,

2023年前三季收益成長97.8%,

主要是公司持續拓展票券業務;

債券因為受到聯準會升息影響,

資金成本上升、利差縮小,

利率上升也造成債券評價損失,

公司表示會布局浮動債券以降低利差損,

並會擇機買入高收益固定利率債券,

以利後續降息時,可以產生較好的利差收益;

股權商品獲益主要是因為公司伺機建置貢獻度佳的可轉債,

以及具有穩定股息或具有產業前景的個股,

故2023年前三季股權收益就成長89.9%,有不錯表現。

 

▼華票2023年營收為20.19億元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

 

▼華票的主要業務收益來自於票券業務

(資料來源:華票2023/11/28法說會PPT第7頁)

 

股利政策

華票的殖利率約為4. 72%

華票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96元,

公司宣布配發0.73元現金股利,

高於2022年以資本公積配發的0.5元現金股利,

股息配發率為76%,

若以5/17收盤價15.45元計算,

殖利率為4.72%,

略低於近10年平均殖利率4.92%。

 

▼公司2023年配0.73元現金股利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華票5/17收盤價為15.45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華票近十年平均殖利率為4.92%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展望後市

票券業雖然在等待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利多,

不過台灣受到電費調漲、基本工資上漲等影響,

央行在3月宣布預防性升息半碼,

公司表示,由於升息讓利差縮減,

預估第二季營收會較第一季減少,

下半年養券可能成為不利業務,

至於衰退程度,

則要視市場資金反應的情況。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5-20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面對台幣貶值及全球通膨的逆風,台灣最大的豆粉與植物油供應商-大統益(1232)將採取什麼策略以因應挑戰?

 

(圖片來源-網路)

 

食品股向來被視為穩健的投資選擇,

因為無論經濟狀況如何,

人們始終需要溫飽。

作為台灣最大的豆粉與植物油供應商-大統益(1232),

在近年面臨著來自疫情,俄烏戰爭和極端氣候等多重挑戰,

現在我們就來看大統益(1232)近期的營運狀況吧,

並評估其是否適合投資。

 

了解公司

大統益(1232)成立於1982年5月,

於1996年2月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資本達16億元,市值截至2024年4月17日約為232.7億元。

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統一企業(持股38.5%)、

華泰油脂(持股17.34%)以及大成長城(持股9.64%)。

公司主要生產原料為大豆,

然而這些大豆100%依賴美國及南美進口。

進口原料後,經過提油加工程序,

生產出大豆粉及大豆油,

 

大統益(1232)是國內18公升桶裝食用油的最大供應商,

品牌包括美食家與生力,

產品涵蓋大豆沙拉油、芥花油、棕櫚油與油炸專用油。

18公升桶裝油的目標市場為業務用餐飲通路,

其需求與外食人口增減及景氣變化直接相關。

此外,大統益(1232)也是國內最大的散裝大豆油、散裝芥花油供應商,

並推出散裝葵花油、散裝棕櫚油,

以滿足食品加工廠、化工廠及小包裝油品包裝廠等客戶的需求。

 

在豆粉方面,大統益(1232)也是國內最大的豆粉供應商,

產品包括高/低蛋白豆粉、豆皮粒、全脂豆粉及脫皮全脂豆粉等,

主要服務對象為飼料行業相關廠商。

豆粉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

全球飼料產業普遍將其視為最具性價比的蛋白來源,

可大量取代其他植物蛋白(如菜籽粕)和動物蛋白(如魚粉)。

雖然國內畜牧業面臨進口肉品的競爭,

但整體飼養規模穩定,

因此對豆粉的需求變化不大。

豆粉產品不僅具備差異化的品質優勢,

還擁有大規模生產帶來的低成本優勢。

 

業務範圍

大統益的主要產品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個方面,

包括大豆粉、豆片、大豆油、棕櫚油、芥花油、葵花油、

以及各種谷物的進口及加工、乳品等。

根據2022年的財報顯示,

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包括黃豆粉、精致沙拉油、加工收入

以及其他商品銷售收入。

 

▼ 大統益(1232)2022年主要營業內容及比重

(資料來源-大統益(1232)2022股東會年報)

 

由於大豆加工業需要較高的資本支出,

對新進入者來說門檻較高。

然而,大統益(1232)已經擁有高產能的大豆加工設備,

不僅製造成本較低,還具備大型加工廠的規模經濟優勢。

這一優勢使得公司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並有望持續發展壯大。

 

接下來利用「艾蜜莉定存股」的「體質評估」功能,

來檢視大統益(1232)的財務狀況,

我們發現大統益(1232)被評定為「正常」

是一個財務健全的企業,

以下我們針對1個不良的項目來進行探討。

 

大統益的體質評估呈現「正常」

▼ 大統益(1232)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1:是否體質幼弱

▼ 股本大小<50億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為了降低股價波動的風險並避免受到市場操縱的影響,

一般建議投資於股本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公司。

然而,雖然大統益(1232)的股本僅有16億元,

但其背後有統一及大成集團等大股東的支持。

此外,該公司一直保持著在產業中的龍頭地位,

且市場對於油品的需求相對穩定,

因此公司的營運不太會受到經濟低迷的影響。

因此,投資者無需過於擔心大統益(1232)股本較小的問題。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3月份營收為19.12億元,

較去年同期減少8.56%。

累計1至3月份的營收達到56.26億元。

作為中上游食品業者的大統益(1232),

儘管黃小玉農作料價格相對穩定,

但受到國際美元走強和今年新台幣兌美元持續走弱的影響,

仍需留意台幣匯率對獲利的影響。

 

▼ 大統益(1232)近一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連續31年配發股利 

▼ 大統益(1232)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由於食用油為民生必需品,

所以比較不會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

加上主要產品大豆粉,

以及沙拉油的市佔率達30%以上,

因此每年營收及獲利穩健成長,

至今年,連續31年都穩定配息,

近十年平均殖利率約3.78%,

近三年發放的股利皆達6元的水準,

以今日收盤價145元來估算,

現金殖利率約為4.57%高於銀行定存,

也是許多定存股族相當喜愛的公司之一。

 

營業展望

公司的營收成長主要受益於原料價格上漲所帶動的成品售價提升。

然而,在台幣貶值及全球通膨的影響下,

獲利不可避免地有所衰退。

大統益(1232)屬於內需產業,

其所使用的原料大多從國外進口(以美元支付),

而營收幾乎全部為台幣。

因此,確保原料穩定供應、抓住原料/美元匯率的採購時機、

以及控制原料/美元匯率風險,

是公司必須重視的重要工作。

 

展望未來,

大統益(1232)將持續努力提供安全可靠、

供應穩定且價格合理的優質油品給客戶。

同時,公司將繼續代理進口非基改黃豆產品,

並積極尋求其他知名品牌代理機會,

以期實現通路綜效。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以壽險為主體的國泰金(2882),為何2023年銀行獲利表現比壽險更亮眼呢?

(圖片來源:網路)

 

國泰金控成立於2001年(成立23年),

資本額1,620億元,

旗下有銀行、壽險、證券、產險、投信等五家子公司,

與富邦金相同,

國泰金也是以壽險為主體,

國泰人壽在台灣市佔率將近三成,排名第一,

不過2023年壽險子公司獲利表現不如銀行,

讓我們來看看原因為何。

 

國泰金控旗下主要業務

國泰世華銀行2023年獲利表現亮眼

根據2022年年報資料顯示,

國泰世華銀行的營收主要來自於消金業務,

佔營收比重約64%,

其次才是企金業務,

佔營收比重約12%,

2023年放款成長12%,

其中房屋貸款及個人放款皆有雙位數成長。

 

▼國泰世華銀行的放款結構

(資料來源:國泰金2024/3/15法說會PPT第13頁)

 

手續費淨收益也表現亮眼,年成長15%,

其中佔比最大宗的財富管理年成長約7%,

其次是信用卡收益,年成長35%,

在連續失去Costco好市多聯名卡及SOGO百貨聯名卡後,

公司為了鞏固信用卡市場地位,

除衝刺CUBE卡,也將長榮航空聯名卡權益進行全面升級,

帶動信用卡刷卡金額增加,

公司112年度簽帳金額為6,825億元,

較111年度簽帳金額5,800億元,成長17.7%。

 

▼國泰世華銀行的手續費淨收益結構

(資料來源:國泰金2024/3/15法說會PPT第18頁)

 

▼國泰世華銀行簽帳金額112年成長17.7%

(資料來源:金管會統計資料庫動態查詢系統-信用卡業務 & 自行整理)

 

國泰人壽因避險成本推高造成獲利衰退

截至去年底,國泰人壽的國外投資部位(股票加債券)約5,145億元,

佔整體投資部位比重約67.4%,

2023年10月過後市場預估美國聯準會(Fed)會降息,

美元開始走貶,加上外資大舉匯入買超台股,

造成新台幣在12月底升值至30.735元,

對壽險業匯兌損益及評價損益構成負面影響,

加上台美利差一直維持高檔,

國泰人壽付出的避險成本高達新台幣3,600億元,

嚴重侵蝕獲利。

 

▼國泰人壽的國外投資部位比重約67.4%

(資料來源:國泰金2024/3/15法說會PPT第25頁)

 

▼美元兌台幣匯率在2023年底貶至30.735元

(資料來源:鉅亨網-匯率)

 

營收狀況

國泰金的稅後純益年增率達36%

公司2023年全年營收為3,044.84億元,

年減10.8%,

稅後純益為509.29億元,

年增幅高達36%,

受惠金融資產評價回升及獲利挹注,

2023年底淨值回升到8,014億元,

每股淨值為47.5元。

 

▼國泰金2023年盈餘509.29億元,年增36%

(資料來源:CMoney股市)

 

▼公司帳面淨值及每股淨值

(資料來源:國泰金2024/3/15法說會PPT第8頁)

 

證券子公司獲利年增幅最大,壽險子公司則出現獲利年減

就子公司2023年的表現來看,

銀行、證券及投信的稅後淨利皆呈現雙位數成長,

國泰世華銀行稅後純益為289.7億元,年增13%,

每股純益2.65元,

受惠於放款動能強健,升息循環帶動利率走升,

公司持續布建外幣有價證券,淨利息收入穩定成長;

稅後淨利已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

國泰證券稅後純益21.1億元,年增50%,

每股純益2.74元,

公司持續建立全數位經營模式,優化客戶體驗,

讓台股經紀市占率持續提升,

目前總管理資產規模穩居市場第一達1.62兆元,創歷史新高;

國泰投信稅後純益17.7億元,年增13%,

每股純益11.82元;

國泰產險稅後純益13.3億元,

相比2022年虧損達195.8億元,

已由虧轉盈,逐漸走出2022年防疫保單之亂的風暴;

國泰人壽的稅後純益為167億元,年減51%,

主要是因為避險成本增加。

 

▼國泰金控2023年各子公司的自結稅後盈餘及EPS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歷史重大訊息)

 

▼國泰金控2022年各子公司的自結稅後盈餘及EPS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歷史重大訊息)

 

股利政策

國泰金的配息金額預期優於去年

公司表示除了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

盈餘配發率有所下滑,

以近十年來看,國泰金平均配發率約為46%,

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24元,

優於2022年每股稅後純益(EPS) 2.58元,

總經理李長庚在法說會上表示,

去年底壽險業未實現金融資產部位大幅改善,

且前一年度未分配盈餘轉列特別盈餘公積中有三分之二可以迴轉,

股利預估將會相對樂觀,

且未來股利政策仍將以現金為主。

 

▼國泰金3/15的股價為47.65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展望後市

國泰金控在法說會上表示,

今年相較2023年,整體不確定性會明顯收斂,

在投資收益上,長債利率比起二年前更高,

若美國聯準會真的在今年中開始降息,

對人壽資產及保費再投資收益都有幫助,

加上銀行核心收益持續增長,

今年公司營收表現樂觀看待。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3-19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石化外銷衰退!在需求仍未明顯復甦下,石化業龍頭-台塑化(6505),持保守看待Q2營運…..

(圖片來源-官網)

 

眾所皆知台塑集團的事業布局,

包含了石油、塑膠、化學品、紡織與纖維、

鋼鐵、運輸、消費性產品與服務….等,

範圍可以說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許多投資人對台塑四寶的印象,

就是長期配發股利和殖利率穩定,

但近年因國際油價波動、全球景氣、

及面臨競爭對手的產能增加,

股價修正的幅度不斷擴大,

許多長期持有的存股族,

深深感受和以往的殖利率落差太大,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

台塑四寶中最上游的公司-台塑化(6505),

以長期投資存股的角度來看,

現在是否值得買進持有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台塑石化公司簡稱為台塑化(6505),

設立於1992年4月6日,

由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

福懋(1434)、台朔重工等公司共同投資,

掛牌上市年數20年,

資本額為952.6億元,

市值規模約6,735億元(截至3月8日),

是台塑集團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

總公司位於雲林縣麥寮工業園區,

目前共有三座廠均設立於雲林縣麥寮鄉,

主要經營石油製品、石化基本原料生產銷售事業,

生產銷售汽油、柴油等各類石油製品,

輕油裂解廠生產乙烯、

丙烯、丁二烯等石化基本原料,

以及由原油提煉而成之輕油、汽油、柴油、

煤油、燃料油、潤滑油….等,

還有相關開採鑽探設備,

國內主要的競爭者為台灣中油公司,

是國內唯一民營的石油煉製業者,

且產能規模位居國內第一,

也是最大的石化基本原料製造業者。

 

▼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石化產業概分為上游原料、中間原料及下游應用加工製品,

台塑化(6505)位於石化上游原料的地位,三者之間的關係密切。

(資料來源-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

 

業務範圍

台塑化(6505)主要的商品有油品類產品之煉製與銷售、

基礎油之生產與銷售、石化基本原料、公用流體、

油品及石化原料之儲運業務、

麥寮工業專用港碼頭進出口貨物之裝卸業務等。

 

▼ 台塑化(6505)2022年商品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台塑化(6505) 2022年股東常會年報)

主要獲利來源為汽油及各石油製品類,

市場佔有率約為22.8%,

然而目前國內的油品市場現況,

有台塑化(6505)及台灣中油這2家來供應,

由於內銷市場競爭激烈,

因此提升營運上的優勢甚為重要,

除了積極的推動人工智慧(AI) ,

與數位優化確保製程可靠,

並增加原油煉製的彈性,

同時也增加產品結構調整能力以提高產值,

除了內銷也有外銷至德、美、日、澳….等,

並與國際大型油廠簽訂長期供油合約,

提供最佳出口品質與國際市場接軌。

 

在石化原料產品方面,

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等,

市場佔有率約為63.7%,

目前主要都還是供應給林園廠及寧波廠使用,

因乙烯及丙烯外售量不多,

皆以現貨銷售方式外銷出口化,

丁二烯則簽訂企業外國內用戶及國外貿易商銷售合約。

 

在公用流體方面,

持續配合麥寮廠區電力、蒸汽、水等需求變化,

透過運轉調度等管理方式,

加強公用一、二、三及四廠之蒸汽、

超純水等公用流體互相支援,

充分供應以提升企業之競爭力。

 

▼ 台塑化(6505)2022年主要商品的銷售地區

(資料來源-台塑化(6505) 2022年股東常會年報)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台塑化(6505)的業務範圍後,

檢視10項的財務體質有都符合標準,

是一家體質穩健的公司。

 

▼ 台塑化(6505)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2月合併營收為571.1億元,

較1月營收564.5億元月增1.2%,

主要是來自銷售價差的增加,

和去年同期的631.6億元相較,年減9.6%,

2月營業額的部份,

除了烯烴事業及公用事業營業額,

較1月各減少8.4%及15.4%,

煉油事業營業額則較1月增加了5.4%,

售價的部份也因杜拜原油上漲至80.9美元/桶,

受惠原油價量齊漲助攻下,

台塑化(6505)的營收也是台塑四寶裡表現最佳的。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 台塑化(6505)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22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台塑化(6505)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近期董事會已通過去年財報及股利政策,

2023年基本每股盈餘2.3元,

預計將配發2元現金股利,

盈餘配發率高達約87%,

是自2015年以後為最高的配發率,,

若以3月8日收盤價70.7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2.83%,

去年雖然受到石化景氣低迷衝擊,

但由於也暫無資本支出的需求,

台塑四寶的股利政策反而回饋更多給股東,

均將盈餘分配率提高至80%~85%,

從上圖歷年配發的股利金額來看,

每年每股盈餘的波動差距蠻大的,

不過也由於配發率穩定,

即使歷經金融海嘯,

台塑化(6505)也是穩健配息給股東,

唯須注意的是受到國際油價的影響很大,

即使有穩定的配息及發放率,

當景氣循環股碰到國際油價大波動時,

股價也很快速的由盈轉虧。

 

營運展望

展望第二季,

因下游的需求尚未明顯回溫,

油價目前仍為歷年來中高價位,

台塑化(6505)保持穩健看待營運,

加上受國際走勢影響,

OPEC+持續減產延長至第二季以支撑油價,

預估4月以後才有可能逐步增產,

而下半年亦有望降息帶動油價上漲,

預期第二季油價及汽油價差均有撑。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3-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官股獲利王兆豐金(2886)是否已經擺脫防疫保單風波,重返榮耀了呢?

(圖片來源:網路)

 

講到金融股的存股標的,

少不了要提到公股龍頭—兆豐金,

雖然作為有官股背景的金控,

免不了給人穩健經營的印象,

不過兆豐金運用其在企金的強大優勢,

2023年依然繳出漂亮的獲利數字,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公司簡介

兆豐金控成立於2002年(成立22年),

資本額1,405億元,

以112年4月18日資料來看,

公司最大股東為財政部(持股8.4%),

其次為行政院國發會(持股6.11%)和中華郵政(持股3.61%),

其它前十大股東還包含壽險及勞退基金,

具有濃厚的官股色彩。

 

公司旗下有銀行、證券、票券、產險、投信、資產管理、創投等七家子公司,

由於以銀行為主體,

超過九成營收來自兆豐銀行,

其次是兆豐證券,佔比約6%,

再來是兆豐票券,佔比5.8%。

銀行的收益來源主要有三種:

淨利息收益、淨手續費收益及交易收益,

以下我們針對這三項逐一分析。

 

▼兆豐金有濃厚的官股色彩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兆豐銀的各項業務穩健發展

根據2023/11/29法說會資料顯示,

銀行的收益有54%來自淨利息收益,

淨利息收益包含存放款利差、固定資產投資收益等,

2023年的升息循環,

使存款及放款的利差擴大,

加上公司擴增債票券部位,促使淨利息收益穩健成長。

 

其次,有35%來自交易收益,

主要是2023年股市表現回溫,

股票還有基金的操作獲利增加,

加上聯準會的升息使得台美利差擴大,

換匯交易(FX SWAP)的操作收益也較去年同期增加。

 

最後,有11%來自淨手續費收益,

自高資產業務開辦以來,

兆豐銀的客戶數跟管理資產規模皆穩健成長,

去年第三季銀行管理資產的規模來到新臺幣1512億元,業界排名第二,

財富管理手續費淨收益也隨之增加。

 

▼兆豐銀行的各項業務佔比

(資料來源:兆豐金2023/11/29法說會PPT第6頁)

 

營收狀況

金控的稅後純益年增率衝高,主要受低基期影響

兆豐金控2023年全年營收為773.12億元,年增率38%,

稅後純益為332.38億元,年增幅高達81%,

不過稅後純益的年增幅如此之高,

主要是因為2022年防疫保單之亂,

子公司兆豐產險的理賠款及提列準備金就將近105億元,

拖累當年度金控的獲利表現,

2022年稅後純益僅有183.3億元,

因為低基期所致,故2023年的稅後純益年增率大幅跳升。

 

▼兆豐金控2023年自結營收為773.12億元

(資料來源:CMoney股市)

 

▼兆豐金控2023年自結稅後淨利及EPS

(資料來源:兆豐金控官網)

 

證券子公司獲利年增幅最大,但銀行的貢獻度依然最高

就子公司2023年的表現來看,

兆豐銀行稅後純益為310.16億元,年增28%,

每股純益3.63元,對金控獲利占比最高;

兆豐證券稅後純益20.03億元,年增34%,

每股純益1.73元;

兆豐票券稅後純益19.2億元,年減37%,

每股純益1.46元;

兆豐產險全年虧損14.67億元,

每股虧2.9元,

相比2022年虧損達95.2億元,

可看出產險逐漸揮別防疫險鉅額理賠的陰霾。

 

▼兆豐金控2023年各子公司的稅後盈餘及EPS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歷史重大訊息)

 

為健全財務及資本結構,兆豐金進行現金增資

兆豐金睽違八年公告辦理現金增資,

發行普通股3.5億股,每股定價33元,

募資總金額115.5億元,

已於今年1月26日完成募集,

現增後公司股本提高至1,440億元,

募集的資金中,45億元將用於兆豐產險的增資,

60億元償還上一次兆豐產險的增資款,

剩餘款項則充實營運資金、強化財務結構。

 

股利政策

兆豐金的殖利率估計在5%左右

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37元,

優於2022年的EPS 1.32元,

公司表示會盡量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

且維持高比重的現金股利,

若剔除2023年那次的極端狀況,

平均盈餘分配率以八成計算,

推估今年將配發現金股息1.9元,

若暫不考慮股票股利,

以2/16收盤價37.9元計算,

殖利率預估落在5%左右。

 

▼公司的盈餘分配率平均有八成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兆豐金2/16的股價為37.9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展望後市

烏俄戰爭及以哈戰爭引起地緣政治風險之外,
還衍生出通貨膨脹及供應鏈問題,

可能會使全球經濟陷入動盪,

由於台灣企業大多以出口為導向,

假若外銷疲弱可能會使國內企金客戶對資金需求減弱,

連帶使銀行的企業放款業務面臨嚴峻考驗,

兆豐金表示除了持續關注各產業後續發展,

也會積極爭取綠能融資專案計畫和購併等類型的國內外聯貸業務,

同時拓展都更危老融資的規模,

並開拓大企業的集團供應鏈商機,掌握上下游金流,

希望以大企金帶動中小企業放款動能,

藉以提升企金的獲利。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2-19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連續40年配發股利,目前股價落在相對低檔的台化(1326),近期油價升溫下有望反應利多!

(圖片來源-網路)

 

台化(1326)目前股價落在相對低檔,

在中國取消優惠關稅,

以及原物料價格尚未止跌的情勢下,

現在是進場的時機嗎?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台化(1326)設立於1965年3月5日,

1984年12月20日掛牌上市,

資本額為586.1億元,

市值規模約3,312億元(截至2月15日),

為台塑集團下的1家上市公司,

主要的前五大股東有長庚醫療、賴比瑞亞商秦氏、

賴比瑞亞商萬順、台塑工業、南亞塑膠工業,

並和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台塑石化合稱為台塑四寶。

早期經營導向為向下游發展紡紗、

織布及染整加工等一貫化模式,

1987年在龍德廠建設PTA廠,

跨入石化業的領域,

1990年及1994年在新港廠建設PS廠及ABS廠,

經營塑膠業,

2002年與中鋼、台塑、南亞、台塑化、福懋等公司,

合資成立「台塑河靜鋼鐵興業責任有限公司」,

在越南建設年產750萬噸一貫作業鋼廠。

現為全球第二大SM製造商、全球第三大ABS、

合成酚製造商、全球第五大PS製造商、

全球第七大芳香烴、PTA、聚碳酸酯樹酯製造商,

在經歷長期多角化的發展之下,

也成功的從纖維、紡織業轉型為石化、塑膠業。

 

業務範圍

台化(1326)目前主要的產品有石化塑膠原料產品、

人造纖維產品、公用流體,

計劃開發的新商品有耐隆纖維產品、

短纖紗產品、嫘縈棉產品….等。

 

▼ 台化(1326)2022年所營業務之主要內容及其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台化(1326) 2022年度公司年報)

 

主要的獲利來源就是石化類,

其次則為塑膠業,

在原物料供應商方面,

台塑化供應芳香烴混合物、乙烯、丙烯、丁二烯,

台塑供應AN、南亞供應丙二酚及聚酯棉,

台橡、JSR供應橡膠,

中石化、日本住友及荷商帝斯恩供應CPL。

生產據點設於彰化、宜蘭、龍德、新港、麥寮、

海豐、大陸南通、大陸寧波….等,

營運上透過各類的塑化原物料,

直接銷售或者是透過加工製成塑膠產品,

公司的產品在日常生活裡應用廣泛,

舉凡家電的零件及外殼、汽車、3C用品、

文具、玩具、食品容器、服飾及球鞋等等,

在經濟復甦消費者需求增加時,

也會連帶拉升上游石化品的需求,

不論是在台灣、亞洲地區都具相當高市佔率。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台化(1326)的業務範圍後,

檢視財務體質有1項不符合標準,

其餘9項均為正常,

是一家體質穩健的公司。

 

▼ 台化(1326)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4:是否靠副業賺錢

▼ 本業收入比例 < 8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本業收入比率公式=近1季營業利益/近1季稅前利益

如下圖台化(1326)的本業收入比率為 27.87%,

表示其獲利來源多是靠業外,

檢視業外主要的收入來源為股利收入,

因為台化(1326)主要轉投資都是台塑關係企業,

包括有福懋、台朔重工、台塑化、麥寮汽電、

台化開曼、台灣興業、台灣醋酸、台朔環保….等。

若是不計入股利收入49億元的金額,

本業收入的比例是有超過80%的,

因此這項比率偏高並非是亂作投資,

所以無須太擔心。

 

▼ 台化(1326)2023年度第3季合併綜合損業表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台化(1326) 2023年度第3季 財務報告書)

 

▼ 台化(1326)2023年度第3季其他收入明細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台化(1326) 2023年度第3季 財務報告書)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2024年1月營收為281.85億元,

較2023年12月營收286.94億元月減了1.8%,

但以去年同期的255.77億元來看,年增10.2%,

由於受到中東地區軍事衝突事件影響,

因此油價上漲推升石化產品價格,

在1月銷量減少的情況下將不利於營收表現,

所以第一季持保守觀望態度,

近期在農曆春節後,

主要原料產品的苯、苯乙烯單體、

以及PTA都較年前的價格上揚,

另外還有五大泛用樹脂中的ABS及PS,

最新報價每噸分別達1,300、1,200美元,

比年前增加20美元,

綜合上述第2季的營收將有望受惠。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 台化(1326)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40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台化(1326)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2年全年每股盈餘1.26元,

2023年發放現金股利0.95元,

盈餘配發率約75.4%,

股利創下近10 年以來新低,

若以2月15日收盤價56.5元計算,

殖利率僅1.68%,

不過因連續40年配發股利,

累計股利為113.55元,

所以即使殖利率偏低,

由於配息穩定,

仍受到不少存股族的青睞,

但仍需注意因台化(1326)屬於景氣循環股,

所以獲利會受到原物料價格變動影響,

想要趁低股價存股的話要審慎觀察。

 

營運展望

受到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等事件,

國際情勢和全球經濟仍存在著不確定性,

展望2024年第一季,

因下游的加工廠及通路庫存低,

加上適逢農曆春節放假天數增加,

1月及2月營收相對也受到影響,

農曆春節後為需求旺季買氣有望回溫,

另外在去年中國祭出取消12項ECFA優惠關稅 ,

對於台灣的石化業來說衝擊效應大,

不僅危及國內的市場規模,

連下游廠商重要原料的生產端也受牽制,

未來對石化業市場實際的影響有多大仍待觀察。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2-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