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台灣14年金控獲利王的富邦金(2881),2023年營收表現如何呢?

(圖片來源:網路)

 

台灣人非常喜歡存金融股,

其中,已連續14年榮登金控獲利王的富邦金控(2881),

為了強化銀行及證券業務,

擴大整體規模經濟與效益,

於2022年11月正式合併日盛金控,

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樁「金金併」,

銀行與證券等子公司已於2023年4月完成合併,

合併後,其2023年的營收表現究竟如何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公司簡介

富邦金控成立於2001年(成立22年),

資本額1,461.5億元,

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

由於前身為富邦保險公司,

因此與國泰金控相同,

都是以壽險業為主體,

超過五成營收來自於子公司富邦人壽。

其次才是銀行業務,占比約37.6%。

 

▼富邦金控子公司累積至2023年12月底的自結營收

(資料來源:富邦金控官網)

 

金融業現況

美聯儲的利率政策對於金融業來說至關重要

受惠2023年美國升息4碼(1%)、整體美元升值,

持債大戶的富邦人壽,

海外債息兌換回台幣的金額增加,

加上股票收到的現金股息也比去年多,

預估2023年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將優於2022年,

截至去年第三季底的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為3.66%。

 

此波升息循環已告一段落,

市場預測美國聯準會今年可能降息3~6碼不等,

海外固定收益產品之未實現損益及淨值雖然會回升,

但之前因升息導致擴大的台美利差仍然很大,

SWAP等避險成本短時間恐難下降,

預期2023全年避險後經常性收益率會低於2022年的3.03%。

而且美元貶值後,

帳上的金融資產也會承受外匯損失,

屆時可能會壓抑獲利表現。

 

營收狀況

富邦金控2023年12月的自結營收為95億元,

自結單月虧損為30.2億元,

累計2023年全年的合併營收為1,678.3億元,

同比年減35.3%,

累計全年稅後純益661.4億元,年增幅高達41%,

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1元。

 

▼富邦金控2023年及2022年累計至12月底的自結損益

(資料來源:富邦金控官網)

 

富邦人壽的保費收入驟減來自美元高利定存搶客

2022~2023年美聯儲暴力式升息,

聯邦基金利率目前來到5.25~5.5%,

銀行在這兩年紛紛推出美元優利存款活動,

定存1年利率高達4%以上,

甚至還有銀行推出新戶限定的7%優惠利率,

面對美元高利定存搶客,

傳統壽險的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還維持在3~4%,

銷售狀況自然不如預期,

加上投資型保單銷售動能下滑等影響,

富邦人壽2023年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僅944.53億元,

不如2022年的1,062.97億元,年減約11%,

還好2023年總保費收入為3,236.81億元,

較2022年的3,461.71億元,僅小幅下滑6.5%,

預估在業界排名第二。

 

而壽險公司收到保費後會拿去投資,

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國內外基金配息收入等,

其中有超過五成的資金配置在海外固定收益產品,

因為大部分是美元計價,

美元兌台幣自去年10/31最高32.495元,

貶至去年12/29的30.735元,貶值了1.76元,

富邦人壽受匯兌損失拖累,12月虧損了27億元,

2023年獲利縮至362.3億元。

 

▼受聯準會降息預期影響,美元對台幣在2023年11~12月大幅貶值

(資料來源:鉅亨網美元兌台幣走勢)

 

富邦產險去年第四季也受匯兌損失拖累

而富邦產險12月虧損2.3億元,

2023年全年虧損23.7億元,

12月單月虧損主因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影響,

相比於2022年全年大虧400億元,

防疫保單的損失已經明顯降低。

在業務表現方面,

全年簽單保費580億元,年增7.7%,

其中企業保險簽單保費年增21.1%,

表現最為亮眼,

年度整體簽單市占率為23.8%,

持續蟬聯市場龍頭地位。

 

台北富邦銀行業務穩定成長

銀行各項業務穩定成長,

且風險控管良好,

截至12月底逾放比率為 0.12%,

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071%,

資產品質維持穩健。

信用卡業務受惠於換發Costco聯名卡,

以及海外旅遊消費刷卡規模持續成長,

全年新發卡近280萬張,

有效卡數年成長超過6成,

帶動簽帳金額年成長近4成,

2023年富邦銀行累計稅後純益246.9億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3%,且創歷年新高。

 

股利政策

富邦金的殖利率估計在4%左右

富邦金控截至2023年第3季底帳上還有2,000億元未分配盈餘,

公司表示股利發放不成問題、也不用動用老本配息,

由於2023年EPS 4.81元,優於2022年的EPS 3.54元,

董事長蔡明興更透露,今年股利政策可望比去年好,

且維持現金股利搭配公積配股方式,

若以去年股息的盈餘分配率42%來計算,

推估會配發現金股息2元,若股票股利一樣維持0.5元,

以1/17收盤價股價62.3元計算,

殖利率預估落在4%左右。

 

▼2023年股息的盈餘分配率為42.4%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富邦金1/17的股價為62.3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展望後市

富邦人壽近年積極推動商品轉型,

改銷售高價值的分期繳、保障型商品,

累計2023年的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近400億元,

較2022年同期成長42%,

另外,著眼未來超高齡化社會,

公司持續推動目標客群所需的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

其中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累計全年初年度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5.8%,

商品轉型成果顯著。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1-18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電信業第二大業者-台灣大(3045),2023年每股賺4.76元為四年新高,整併後有望續創成長動能!

(圖片來源-網路)

 

繼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後,

電信業已從原本的五家整併為三家,

正式邁入新三雄鼎立時代!

三大電信都具備有千萬用戶的規模,

然而如何從價格競爭導向價值競爭,

以及運用現有的網路資源,

創造最大的電信品質,

將考驗各業者的創新思維,

今天就來瞭解這家業界唯一30MHz,

最大寛頻、速度最快,

具低成本優勢的-台灣大(3045),

在合併效應下今年業績是否有望創新高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台灣大(3045)設立於86年2月25日,

89年9月19日掛牌上櫃,

是國內第一家上櫃的行動電信業者,

91年8月26日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資本額為372.3億元,

市值規模約3,679億元(截至113年1月10日),

電信服務範圍涵蓋台灣本島和金門、

馬祖等離島地區以及國際漫遊服務。

 

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

行動通信的演進歷程為2G、3G、4G,

到現在5G手機的產生,

台灣大(3045)近幾年也從傳統的電信本業,

成功轉型為第一家新世代網路科技的電信業者,

並以「T.I.M.E」Telecom(電信)、Internet(網路)、

Media & Entertainment (媒體&娛樂)、

E-Commerce (電子商務)等四大產業來多角化經營。

 

在112年12月1日正式與台灣之星合併,

國內的電信業正式邁入新三雄鼎立時代,

台灣大(3045)預計113年底前將完成無線網路整合,

在合併後網內用戶也擴增達千萬戶,

儘次於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

成為國內第二大行動電信業者,

目前行動門號普及率雖然超過100%已飽和,

但受惠5G應用崛起,

物聯網、寛頻、穿戴裝置、家庭智慧裝置等需求與日俱增,

未來市場成長仍可期。

 

業務範圍

目前共有下列四大事業體系,

業務範圍主要是提供行動電信服務、固定通信服務、

數位有限電視、寛頻上網服務、資通訊整合服務、

電子商務及電視購物服務。

 

個人用戶事業群:品牌代表為台灣大哥大

目前是國內第二大行動電信業者,

服務地區涵蓋台灣本島和金門、馬祖等離島,

以及國際漫遊服務。

主要是以個人用戶之行動電信的服務為主,

包含月租型、預付型、加值服務。

 

企業用戶事業群:品牌代表為台灣大哥大企業服務

為國內前三大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截至111年底,國際電話可達247個國家,

國際漫遊範圍涵蓋GSM 214國411網、

GPRS 194國374網、3G 183國353網、

4G 122國215網以及5G 56國82網。

主要提供企業用戶之資通訊整合服務,

包含行動、固網(語音/數據/網際網路)、

雲端、物聯網…..等服務。

 

▼ 台灣大(3045)111年電信業務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台灣大(3045)111年公司年報,圖表來源-自製)

 

家計用戶事業群:品牌代表為台灣大寛頻

是國內第四大多系統經營者,

主要的銷售地區為新北市新莊區及汐止區、

宜蘭縣全區、高雄市鳯山區….等,

提供家計用戶之視訊(CATV/DTV)及寬頻上網服務。

 

▼ 台灣大(3045)111年有線電視及寬頻業務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台灣大(3045)111年公司年報,圖表來源-自製)

 

家計用戶事業群:品牌代表為momo

以經營電子商務及電視購物服務為主,

為B2C電子商務的國內第一大,

銷售地區遍及全台,

momo購物網除了提供24小時速達服務,

亦有24小時線上客服服務、供應商聯絡平台,

滿足顧客和供應商的各種需求,

另也提供有線電視500萬收視戶,

及MOD210萬戶優質的momo頻道,

以手機APP等方式進行消費及退換貨服務。

 

▼ 台灣大(3045)111年零售業務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台灣大(3045)111年公司年報,圖表來源-自製)

 

綜合上述,

不論個人或企業用戶事業群,

在後疫情時代均積極推動5G發展,

包含物聯網、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

智慧城市等各種商機,

另外在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後,

聯網及聲控等智慧家庭整合應用,

也都是未來的服務趨勢。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台灣大(3045)的業務範圍後,

檢視財務體質有2項不符合標準,

其餘8項均為正常,

是一家體質穩健的公司。

 

▼ 台灣大(3045)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1:是否欠錢壓力大

▼  負債比率>5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 台灣大(3045)近二年負債比率                     (單位:%)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 台灣大(3045)112年第三季負債明細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台灣大(3045)112年第三季財報)

 

第三季負債比率63.43%高於標準值50%,

以近二年的償債能力來看,

台灣大(3045)的負債比率本來就偏高,

從報表得知是短期借款及應付公司債過高,

由於5G的基站建設高峰期已過,

加上和台灣之星合併後,

要再擴建5G基站的支出不太會增高,

112年除了行動寛頻網路,

和固定網路的資本支出,

亦有富邦媒電子商務相關資本支出,

主要是建置物流中心、倉儲營運設備、

及配送車隊的經費…..等,

預估電子商務成長動能強勁,

因此這項比率偏高無須太擔心。

 

不良項目2:是否連內行人都不想持有

▼ 董監和法人持股比<33%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前十大股東的總持股比率為50.78%,

除了新光、國泰及富邦這三家壽險公司,

其他股東相互間具有關係人,

或為配偶、二親等以內之親屬關係者,

雖然董監和法人持股比率出現警示,

但因其他財務體質均正常,

所以這項我建議持續觀察即可。

▼ 台灣大(3045)主要股東名單

 

(資料來源-台灣大(3045)111年公司年報)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公佈112年12月合併營收為170.8億元,

主要是受惠於出售酷樂予KKCompany,

處分利益約7.08億元,稅後純益17.7億元,

雖然較11月營收217億元年減了21.3%,

但以去年同期的155.94億元來看,年增9.5%,

累計112年全年自結合併營收為1,833.47億元,

相較111 年同期營收的1,722.06億元,年增6.4%,

全年每股稅後盈餘為4.33元,

較111年的3.91元,成長11%,

為近四年以來的新高,

台台整併至今已快二個月,

在總用戶合計數超過千萬的助攻下,

除了既有的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

及加上台灣之星的營收貢獻,

113年的單月行動服務營收的月增及年增率,

都能超出112年同期的水準。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 台灣大(3045)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25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台灣大(3045)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2年全年每股盈餘3.91元,

2023年以盈餘分配加上資本公積,

發放現金股利4.3元,盈餘分配率近110%,

繼2020年發放4.75元的現金股利後,

已連續3年維持每股4.3元股利水準。

 

近10年平均股利在5.12元左右,

以1月10日收盤價98.8元計算,

殖利率接近4.35%,

由於電信業的現金流穩健,

不易受經濟景氣影響,

股利政策一直都受到存股族青睞,

但須注意的是,

近3年因建設5G設備成本增加,

以及新冠疫情影響營運,

三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雖然配發率超過100%,

也要觀察公司的獲利狀況,

是否持續以資本公積配股的方式支付股利。

 

營運展望

全台首例電信與產險異業合作

因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台灣大(3045)跨足TelcoFin電信金融服務,

手機用戶如有保險需求,

不局限只能在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人購買保障,

而是可透過客服APP的整合,

完成投保旅平險、不便險及登山險等一站式的服務,

並可將保費合併該用戶的電信帳單,

為全台首例獲得金管會核准試辦的創新型保險。

 

布局全通路點數經濟  

擴大mo幣生態圈

台灣大(3045)將持續深化與momo購物網資源整併,

並且在今年初宣布momo幣正式踏入實體世界,

目前除了已橫跨金融、電信、電商等多元領域,

現在更進一步擴展至台灣大的實體門市。

 

低碳轉型 首創認證二手機專案  

鼓勵用戶使用手機的週期延長,

以減少電子零件回收的頻率,

預計首批即銷售iPhone 12~14的機款,

除了可以減輕消費者購買手機的費用,

也能落實循環經濟,達到減碳效應。

 

展望未來,

電信市場中的競爭策略並非低價走向,

而是以網路品質為競爭主軸,

雖面臨中華電位居龍頭地位的挑戰,

但台灣大(3045)憑通訊網路基礎建設的優勢,

營運上不僅拚網速且積極搶攻5G市占率,

並持續開發多元雲端商機,

將打造更全面的5G、雲端、物聯網、資安服務提升營收。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4-01-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希冀將矽光子技術根落台灣的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

(圖片來源:財經新報)

 

這兩三個月來科技股們表現極佳,

許多都站上這半年來的高點,

似乎大家也一窩蜂的投入。

以全球的趨勢來看,

科技股仍舊長期看好,

而在這波漲勢中仍需好好檢視公司基本面,

以確保其股價能真正反映出公司價值。

今天就要來介紹雖然才掛牌五年,

但穩居全球封測龍頭的公司─日月光投控(3711)

 

公司簡介

日月光集團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製造服務公司。

自1984年設立至今,

專注於提供半導體客戶完整之封裝及測試服務,

包括晶片前段測試及晶圓針測至後段之封裝、材料及成品測試的一元化服務。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2311」,以下稱日月光),

於107年4月30日申請設立日月光投控(3711),

並與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2325」,以下稱矽品),

共同以股份轉換方式由本公司取得日月光及矽品100%股權,

日月光及矽品於同日成為本公司100%持股之子公司並終止股票上市買賣,

由本公司之普通股股票自同日起以股票代碼「3711」上市買賣。

業務內容

日月光為全球90%以上的電子公司提供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

IC封裝測試屬於後段IC製程,

IC經過設計、製造後,

交由下游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等,

最後完成成品。

 

封裝是指將半導體裸晶片加工為成品半導體,

提供晶片保護,電性連接以及散熱。

封裝的項目有:IC封裝、多晶片封裝、微型及混合型模組、記憶體封裝。

測試項目則有前段測試、晶圓針測、成品測試。

 

營收獲利

(日月光投控(3711) 2023第三季法說會)

 

日月光投控(3711)2023第3季稅後獲利87.76億元,

較第2季77.4億元增加成長13%,

比去年同期174.65億元減少50%,

(日月光投控(3711) 2023第三季法說會)

 

由於受惠美系客戶新品出貨進入傳統旺季、EMS業績成長,

10 月營收攀上2023年的新高。

而10 月因封測業務受傳統季節性影響,

產能利用率略降,

封測營收為 283.4 億元,

月減 0.1%、年減 14.7%。

 

體質評估

打開艾蜜莉定存股APP,

發現日月光投控(3711)有四項體質呈現警訊。

(資料來源:艾蜜莉APP)

 

【是否年年賺錢】以及【是否體質幼弱】

這兩點如上述日月光投控(3711)在五年前左右合併,

因此無須太過擔憂。

 

【是否營收大灌水】

合格標準為<30%

目前30.93%超出合格標準沒有太多,

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資料來源:艾蜜莉APP)

 

【是否欠錢壓力大】

合格標準為負債比率<50%

目前數字為54.98%,

沒有超出標準太多。

(日月光投控(3711) 2023第三季法說會)

 

根據第三季的法說會內容,

增加的負債主要為附息負債及短期借款,

有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回到標準範圍內,

因此持續觀察即可。

 

未來展望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今年2023的SEMICON Taiwan指出,

矽光子將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

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更直言: 「矽光子會是半導體產業5到10年後的突破點。」

 

矽光子是甚麼?

看來是影響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資料來源/圖:數位時代)

(資料來源/圖:數位時代)

 

未來台積電和日月光都希望能透過2.5D先進封裝,

將晶片和光電整合模組包在一塊,

做成真正的矽光子。

再下一步,

則會將模組疉到晶片上,

透過3D封裝將銅線縮到「極致短」。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前的技術發展僅能做到將光電整合模組移到伺服器內,

固定於主機板上。

且發展此技術仍充滿各種挑戰,

不過日月光投控(3711)已投入此領域約13年,

加上台灣以半導體產業為發展重點,

仍是抱持相當樂觀正向的態度,

希望未來台積電及日月光控股可以合作發展,

讓全球矽光子最大生產製造基地在台灣根基茁壯。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11-22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晶片大廠聯發科(2454)10月營收表現佳,受惠智慧手機市場復甦,Q4營收有望續增!

(圖片來源-網路)

 

近期AI手機題材帶動復甦行情,

推升消費電子IC相關類股氣勢旺,

可想而知2024年的智慧手機市場,

將發動一波轉換潮!

今天就來瞭解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2454),

在新機效應下2024年營運會如何發展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聯發科(2454)設立於1997年5月28日,

2001年7月23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集團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資本額為160億元,

市值規模約1.41兆元(截至112年11月10日) ,

營業據點和研發團隊遍布全球,

包含杜拜、芬蘭、德國、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

中國大陸、瑞典、荷蘭、波蘭、英國及美國….等,

產業定位在電子上游之IC設計,

同業的競爭對手有高通、聯詠、瑞昱及Intel….等,

銷售地區以外銷為主,佔比約為94%,

其餘為內銷的部份佔比約6%。

 

聯發科(2454)成立迄今已邁入26周年,

公司團隊力求研發晶片的技術創新,

並擁有業界領先的多項核心競爭優勢,

目前在全球的市佔率為3%,

是台灣IC設計產業的龍頭,

也是全球第五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

 

業務範圍

▼ 聯發科(2454)2022年主要營業內容及比重

(資料來源-聯發科(2454)2022年公司年報)

 

業務內容主要是以多媒體積體電路、電腦

週邊積體電路、高階消費性電子積體電路、

其他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之研究,

開發、生產、製造及銷售,

還有上述的各項產品軟硬體應用設計、

測試、維修及技術諮詢。

 

▼ 晶片開發從設計到成品之流程如下

(資料來源-聯發科(2454)2022年公司年報)

 

產品製造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晶圓,

供應商包括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TSMC) 、

聯電(UMC)、東部電子(DBE)及GLOBALFOUNDRIES等,

除了保持與現有晶圓代工廠的合作往來,

同時也積極和國內外的各廠商接洽,

讓未來對原料的價格與品質能有更多的選擇。

 

所生產的產品在應用上範圍也很廣泛,包含;

智慧型手機手機、數位電視、個人電腦系統、

數位家電、穿戴裝置及物聯網產品,

在無線通訊技術帶動行動通訊平台發展之下,

領先推出5G多模整合晶片,

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中長期出貨量平穩成長,

以聯發科(2454)現在手機晶片的出貨量來看,

仍保有排名全球第一的競爭優勢,

除了手機以外,

5G的應用也將隨技術的普及,

拓展至雲端運算、車聯網及智慧聯網等領域。

 

綜合上述,

即便各產品線位於IC市場領導地位,

公司仍不斷採用更先進的製程來研發晶片電路設計,

以領先掌握市場趨勢及爭取更多的新客戶。

 

財務體質評估

瞭解聯發科(2454)的業務範圍後,

接著來檢視財務體質,

目前沒有任何的不良項目,

是一家財務體質穩健的公司。

 

▼ 聯發科(2454)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公佈10月營收為428.1億元,

較 9月營收360.7億元成長了18.7%,

創下近7個月以來新高,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333.8億元,年增28.2%。

累計前10個月的營收為3,466.95億元,

相較 2022 年同期營收的4,739.86億元,年減 26.8%。

2023Q3每股稅後盈餘為11.64元,

皆優於Q1的10.64元及Q2的10.07元,

主要是由於業界回補庫存,

以及整體通路的庫存大幅改善,

表現較好的產品如手機晶片業績季增2成,

還有電源管理IC的業績季增也超過1成,

展望第4季營收,

受惠於推出新一代旗艦晶片天璣9300量產,

首款採用天璣9300的智慧型手機預計年底上市,

預估有望推升Q4的合併營收,

達到季成長9%~15%至1,200億元~1,266億元的水準。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處新聞)

 

▼ 聯發科(2454)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24年配發股利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 聯發科(2454)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2年全年每股盈餘74.59元,

創下歷史的新高,

2023年發放現金股利62元,

再加上資本公積14元,合計76元,

因致力於回饋股東長期投資,

經常性現金股利配發率將維持在80%~85%不變,

再加上宣布「特別現金股利」政策,

在2021~2024 年這四個年度,

每年都持續額外加發16元特別現金股利,

為台灣產業創下首例,

同時配發經常性現金股利及特別現金股利政策,

以11月10日收盤價884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為8.6%,

今年也通過未來盈餘配發將改採半年配息一次,

同時也決議配發今年上半年的現金股利24.6元,

預計會在2024年1月31日發放,

除了讓股東能靈活運用領到的股息,

對外也表現出長期營運穩健的信心。

 

營運展望

去年受到烏俄戰爭、全球通貨膨脹、

緊縮貨幣政策….等總經因素的影響下,

今年Q3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衰退,

近期受惠蘋果iPhone 15新機開賣及庫存逐步好轉,

市場需求出現回暖跡象,

在11月發表新一代最強大的旗艦級手機晶片後,

預期5G手機的出貨量也將上升,

展望2024年隨著AI智慧化的普及,

5G手機滲透率將從2023年的59%成長至68%,

半導體晶片的角色更是或不可缺,

因此聯發科(2454)目前除了攜手台積電4奈米,

順利完成開發天璣9300之外,

未來也持續積極在物聯網、行動運算、

XR、ASIC及車用等各領域並與客戶合作,

相信2024年的營運將樂觀可期。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11-1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遠傳(4904)合併亞太電,將於第四季完成整併,明年有望挹注營收及獲利!

(圖片來源-網路)

 

近期兩大電信在合併案(台台併、遠亞併)通過後,

台灣電信業者將從五家減少到為三家了,

最快在2023年底之前,

也將正式邁進電信新三雄時代,

隨之而來在資費、數位服務….等將更為競爭激烈!

今天就來瞭解電信三雄之一的遠傳(4904),

在和亞太合併後將挑戰千萬用戶的目標,

業務上不僅也提升頻譜的使用效率,

也可以提高涵蓋率及網路品質,

至於近期的營運狀況如何?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公司

遠傳(4904)設立於1997年4月11日,

2005年8月24日正式在台掛牌上市,

總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

資本額為325.85億元,

市值規模約2,421億元(截至112年10月13日) ,

2022年全台的門市家數共有671間,

網路覆蓋率(4G+5G)高達99.85%,

行動營收市占率為23.7%,

有效用戶數為714.5萬人,

競爭對手有中華電(2412)及台灣大(3045),

合稱為「電信三雄」。

2023年的第四季將與亞太電(3682)完成合併。

除了行動通訊本業穩健成長,

亦深耕能源管理系統(EMS)、智慧醫療領域、

自主開發5G遠距診療平台….等。

 

主要的前三大股東為遠鼎投資(32.73%)、

新光人壽(7.17%)及國泰人壽(6.66%),

外資持股比例為台灣電信業之冠,

是深獲投資人與國內外機構肯定的一家企業,

為微軟台灣首家授權解決方案夥伴資格,

也是2022年首家通過ISO 20400永續採購指南

的台灣電信業者。

 

業務範圍

▼ 遠傳(4904)2022年主要營業內容及比重

(資料來源-遠傳(4904)2022年度永續報告書)

 

目前的商品(服務)項目有,

個人行動通信服務、固定通信服務、新經濟、

專業電信整合服務、雲端服務、及資安服務…..等,

銷售市場為台灣全區,並提供國際漫遊服務,

根據2022年11月的統計,

行動寬頻上網的用量持續成長,

且較2021年同期成長13.5%,

民眾對行動上網的依賴持續攀升中。

 

在個人用戶產品服務發展的部份,

將透過「AI基地台選址」發揮佈建效益、

推動偏鄉網路建設、

主導建置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綠能基地台,

並深耕5G應用服務,

提供民眾更多樣化的消費體驗。

在企業用戶產品服務發展的部份,

持續以客戶服務為導向,

導入雲端、大數據、物聯網等資通訊整合服務,

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協助政府及企業數位轉型,

開發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製造、

智慧交通/車聯網…等多元智慧物聯應用。

 

(資料來源-遠傳(4904)2022年公司年報)

 

財務體質評估

檢視遠傳(4904)的體質為「正常」,

僅有1項不良的項目,

現在就來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

 

▼ 遠傳(4904)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8:是否欠錢壓力大

▼ 負債比率>5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 遠傳(4904)2023年Q2財務指標       (單位:新台幣十億元)

(資料來源-遠傳(4904)2023年Q2法說會簡報)

 

截至第2季資本支出已30.61億元,

5G滲透率突破36%,

營運上除了須持續拓展5G基建規模,

還有多項取得公部門、民營企業多項數位轉型、

智慧城市、擴大綠色與智慧資通訊等重要專案,

預估今年的資本支出維持90億元,

因而與銀行進行借貨週轉以致負債比率偏高,

但從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數來看,

財務結構穩健,

因此這項指標雖偏過高但持續追蹤即可。

 

▼ 遠傳(4904)近四季流動比率             (單位:%)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9月的合併營收為85.79億元,

較 8月營收成長了15.2%,

連增2個月及創下近70個月以來新高,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4.39億元,年增1.66%,

合併EBITDA與稅後淨利,

分別為27.23億元及9.42億元,

單月每股稅後盈餘為0.29元。

 

▼ 遠傳(4904)2023年前三季合併預測

(資料來源-遠傳(4904)2023年Q2法說會簡報)

 

前三季的合併營收為672.24億元,

合併EBITDA為239.34億元,

稅後EPS為2.56元,

從上表得知皆超越前三季財測目標,

達成率分別為101%、102%與106%。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營收亮點主要來自疫情解封後,

帶動了漫遊及預付卡營收成長,

在行動通訊核心業務、新經濟業務上,

也都有較高的毛利率,

近期有iPhone 新機銷售的加持下,

加上客戶升級5G的需求強勁,

目標年底前也完成合併亞太電,

第四季營收持續看好呈現正成長。

 

▼ 遠傳(4904)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24年配發股利

近10年盈餘分配率超過100%

 ▼ 遠傳(4904)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2年EPS 2.95元,

為最近5年以來的新高,

2023年配發3.25元的現金股利,

和近3年維持一樣的水準,

且盈餘分配率達110%,

以10月13日收盤價74.3元計算,

現金殖利率為4.37%,

近10年平均殖利率也有到4.78%,

由於電信股優勢是股利高、配息也穩定,

因此相當受到許多投資人的青睞,

但仔細觀察遠傳(4904)近10年的配息來源,

都有動用到資本公積配息,

如果要以長期存股來規劃現金流,

仍須注意每年的EPS是否穩定成長,

才能用每年賺到的獲利來配發給股東,

要避開以吃老本方式配發股利的公司。

 

營運展望

持續推動5G普及率

目前5G建設已進入第三年,

2023年第4季將持續推廣用戶升級5G網路,

積極擴大基地台的網路建設,

以及提升數位加值服務,

持續布局攜手科技大廠和碩、宏達電、

亞旭、華電網….等,

引進國產設備以用於5G企業專網應用。

受惠於9月新款iPhone手機上市,

有望持續帶動5G滲透率的提升,

月租戶的5G滲透率將從現在的38%,

有很高的機會超前達成預定的40%,

預計2024年全台5G涵蓋率可達到80%,

對於未來展望,

除了加速5G普及率及電信服務的營收成長,

也持續擴展新經濟業務成長規模。

 

第三期新創加速器熱烈招募中

著重在ESG淨零、智慧醫療、智慧零售、

智慧城市、金融保險等5大領域,

同時以自行研發的能力進一步作資源整合,

來掌握能源轉型的解決方案商機,

透過智慧城市與遠距診療解決方案,

創造新經濟營收的成長動能。

 

「遠傳守護網」推出後備受好評

訂閱用戶數量將突破40萬

遠傳(4904)與國際資安科技大廠Allot合作,

推出「遠傳守護網」服務,

協助用戶阻擋各式惡意攻擊,

展現積極具體的打詐行動,

從「AI預測詐騙自動偵測系統」、

「國際來話語音警示服務」、

遠傳friDay購物「物流隱碼」、

「專屬短碼簡訊」到「遠傳守護網」,

訂閱用戶數量將突破40萬,

累計安全偵測次數超過250億,

未來營運的趨勢會走向更多,

網路平台上的創新服務,

展望2024年,可望商機發酵及帶動營收成長。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10-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且具有高度護城河效應的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2912)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這一兩個月台灣便利商店龍頭大老─統一超(2912),

股價呈現微下跌狀態,

這會不會是個小警訊呢?

 

統一超(2912)一直以來都列於艾蜜莉的觀察名單中,

股價高達三位數,

殖利率穩定落在3-4%,

康是美(統一生活)、宅急便(統一速達)、博客來、

統一聖娜多堡、統一多拿滋及星巴克等…等皆為轉投資項目,

這些幾乎都耳熟能詳、隨處可見,

大家都聽過買股票就要買自己認識的,

既然如此統一超(2912)就很符合,

值得關注一下。

 

 

1.公司簡介

公司全名為統一超商(股)公司,

資本額104億元,成立35年,上市時間25年,

主要經營連鎖事業群,

版圖涵蓋台灣、中國、菲律賓的7-ELEVEN超商,

還有物流事業、餐飲業、日用百貨等業務,

其中台灣7-11超商營收佔比最大,達62%,

其次是菲律賓的7-11、康是美、宅急便等流通事業群,

營收占比為29%。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3年第二季法說會)

 

2.產業現況

統一超(2912)及轉投資事業於2022年海內外店鋪數已達 11,778 店,

其中菲律賓 7-11店數高達3,393 間,

而截至2023年第2季底台灣7-11門市店數共6757家。

這些店鋪為主要的營收來源約63.48%。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2年年報)

 

除了店數的突破,

統一超(2912)在門店經營方面持續推出各式複合店型,

並與 LINE Friend、七龍珠、航海王等知名IP肖像及動漫合作開設主題聯名店,提供顧客全新的購物體驗。

 

統一超(2912)還推出全新型態複合選品店「OPEN!MART」,

整合產地蔬果、優選冷凍、全球調味三大類商品,

打造消費者離家最近的24小時在地選品市集。

 

3.營收獲利

2022年零售業營業額為4兆2,815億元,

較同期增加 7.4%。

 

隨疫情趨緩百貨公司營業額 3,946 億元,成長 15.2%,

其次為便利商店營業額 3,821 億元,成長 5.7%。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2年年報)

 

統一超(2912)2023上半年稅後純益約54 億元,年增16.3%,

每股純益(EPS)5.17元創同期新高,

而第二季單季稅後純益約26億元,

每股純益(EPS)2.46元,

創2020年來同期高。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3年第二季法說會)

 

4.體質評估

打開艾蜜莉定存股APP,

確認一下體質狀況,

發現有兩個警示項目。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 盈餘再投資比率

合格標準:盈餘再投資比率小於 200%。

 

統一超(2912)這項目為215.69%,

些許超出標準。

 

「盈餘再投資比率」是洪瑞泰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指標,

算法是將最近1年的財報與4年前相比,

以「非流動性資產」(長期投資 + 固定資產)的增加金額,

除以最近4年的稅後淨利總和,

若算出來的比率高於200 %,

就代表這4年投資於資本支出的金額是所有獲利的2倍。

 

統一超(2912)在這項目去年檢視時並沒有出現警訊,

但近兩年確實不斷攀升。

(資料來源:財報狗)

 

統一超這幾年積極的擴張轉投資項目,

有些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

需要持續關注未來走向。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2年年報)

 

  • 負債比率

合格標準應<50%。

負債比公式:

負債比=總負債/總資產

 

超商流通業本身就具有高負債比率的特性,

因為商品進貨後並不用馬上付款給廠商,

甚至還有議價的空間延後付款。

加上也有很多的代收款項,

因此具有高應付款項、高代收款項特質,

但的確這項目有愈來愈高的跡象。

(資料來源:財報狗)

 

但查看其現金流量,

仍維持在穩定的階段,

因此上不用太過擔心,

持續關注其未來的營收狀態即可。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3年第二季法說會)

 

 

5.未來展望

統一超(2912)經營OPEN POINT生態圈有成,

至今已涵蓋300個品牌通路、48 萬家特約商店,

8 月又加強推廣日本Ponta跨境旅遊集點護照服務,

服務人次逐月倍增,

平均會員人均貢獻持續創同期新高,

今年以來累計成長已近 20%。

 

統一超(2912)2023年8月合併營收 275.1億元,

月減1.4%年增 7.24%,

創單月次高紀錄,

反映暑期傳統旺季帶動,

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呈現上升的狀態。

(資料來源:統一超2023年第二季法說會)

 

雖然是一間龍頭老牌公司,

但全台的便利超商家數已達到飽合,

未來股價成長的空間可能有限,

需要看未來轉投資及海外店面的營運狀況,

不太適合追求高殖利率或是高成長性的投資,

但由於各項目呈現相當穩定,

又有銷售收現金的優勢,

若是未來有利空發生致股價下跌、殖利率能提高到4%以上時,

可謹慎考慮看看是否作為穩健投資的組合之一。

 

★警語: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09-21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連續31年配發股利的大統益(1232),8月合併營收22.03億元,為近8個月的新高,現在還能買進嗎?

(圖片來源-公司網站)

 

三年的疫情加上烏俄戰爭爆發,

造成黃小玉等原物料價格暴漲,

首當衝擊的就是餐飲食品業,

市場上油品類售價的調漲速度,

幾乎趕不上原物料的成本上漲,

業者苦不堪言。

今天就來瞭解這家,

台灣最大的豆粉與植物油供應商-大統益(1232),

在面對通膨、台幣眨值、物流運送及疫情變數等挑戰下,

公司依然能控管成本及維持好的品質,

現在我們就來看大統益(1232)近期的營運狀況吧!

 

了解公司

大統益(1232)成立於1982年5月,

1996年2月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資本額為16億元,

市值約228.8億元(截至2023年9月8日) ,

前三大股東為統一企業(持股38.5%)、

華泰油脂(持股17.34%)及大成長城(持股9.64%),

公司主要的生產原料為大豆,

然而這些大豆又100%仰賴美國及南美進口,

原料進口後在經過提油加工這道程序後,

就生產出了大豆粉及大豆油,

以供應給國內各飼料廠、發酵豆粉廠、餐飲通路、

B2B營業用市場、食品加工….等各通路,

國內主要的競爭者有大成、佳格、南僑、泰山、

統一、福壽、福懋油等,

在市場上豆粉及油品的市占率已超過全台的30%,

是台灣食用油脂製造商的龍頭,

也是亞洲最具競爭力的大豆蛋白、

以及大豆油生產廠商之一。

 

(資料來源-大統益(1232)2022股東會年報)

 

業務範圍

主要的產品都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

有大豆粉、豆片、大豆油、棕櫚油、芥花油、

葵花油、各種穀物的進口及加工、乳品….等,

2022年的營收來源為黃豆粉、精緻沙拉油、

加工收入以及其他商品銷售收入。

 

▼ 大統益(1232)2022年主要營業內容及比重

(資料來源-大統益(1232)2022股東會年報)

 

由於大豆加工業需耗費較高資本支出,

新競爭業者想加入不易,

然而大統益(1232)已擁有高產能的大豆加工設備,

製造成本低具備大型加工廠的規模經濟優勢。

 

財務體質評估

財務體質為「正常」,

檢視10項財務項目中,

僅有2項不符合標準,

接著來瞭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大統益(1232)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1:是否體質幼弱

▼ 股本大小<50億元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為了避免股價的波動起伏過大,

以及降低被市場操作的風險,

建議選股本大於50億元以上的公司投資,

然而大統益(1232)股本雖然只有16億元,

但背後有大股東統一及大成集團作為支撐,

且在該產業中一直都維持在龍頭的地位,

加上市場對油品的需求穩定,

營運不易受景氣低迷而影響,

因此無須過於擔心股本較小的問題。

 

不良項目7:是否現金斷水流

▼ 營業現金流量及自由現金流量<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營業現金流是與本業經營有關的現金流,

營運期間應收帳款或存貨會隨銷售變動,

一但增加或減少,淨利與現金流量就會有了落差,

所以有調整的必要。

從2023Q2財報得知存貨增加,

因原物料成本容易受到國際行情波動的影響,

所以進貨採購的量較大,

而營運資金增加就必須從淨利中扣除,

所以營運現金流減少約-0.16億元,

不過我們檢視近一年的現金流量表後,

存貨週轉率有下降趨勢,

代表開始滯留庫存現象,

後續仍須追蹤是否產生存貨跌價損失。

 

▼ 大統益(1232)2023Q2現金流量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資料來源-大統益(1232) 2023Q2合併財務報告)

 

▼ 大統益(1232)近一年存貨週轉率            (單位:%)

(資料來源-理財寶)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8月營收22.03億元,月增25%,

創下近8個月以來的新高,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1.87億元,年增0.73%,

累計1~8月營收為158.3億元,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56.2億元,年增1.38%,

創下27年來1~8月累計營收同期新高,

位於中上游食品業者的大統益(1232),

受惠疫情大解封餐飲市場消費人數明顯回溫。

不過因7月黃小玉價格有一波比較明顯的反彈,

大致已經回升到俄烏戰爭之前的價格

而以原物料進口為主要的中國近期景氣較疲弱,

建議下半年多留意原物料價格是否出現進一步的修正。

 

▼ 大統益(1232)近一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年年獲利 配息穩健

連續31年配發股利

 

▼ 大統益(1232)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由於食用油為民生必需品,

所以比較不會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

加上主要產品大豆粉,

以及沙拉油的市佔率達30%以上,

因此每年營收及獲利穩健成長,

至今年,連續31年都穩定配息,

近十年平均殖利率約3.64%,

近三年發放的股利皆達6元的水準,

以今日收盤價143元來估算,

現金殖利率約為4.2%高於銀行定存,

也是許多定存股族相當喜愛的公司之一。

 

營業展望

雖然疫情趨緩且也逐漸步入尾聲,

但在經濟衰退帶來的需求緊縮,

以及疫情不確定是否捲土重來的壓力下,

食品業者仍面臨原物料價格大漲、

運輸成本的增加、台幣貶值與外匯波動….等挑戰,

為了擺脫龐大的成本壓力,

當務之急就是要確保原料穩定供應,

及準確判斷原料與美元的採購時機,

展望未來,

大統益(1232)專注本業且提升本身的整體競爭力,

並作好市場供需預測,

滿足客戶的需求及持續開發新商品新通路,

將目前具備的規模及食品安全的優勢強化,

必能維持市佔率坐穩油品市場之冠的地位。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9-19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健鼎(3044)的8月營收創今年新高,公司是否已經走過營運谷底了呢?

(圖片來源:網路)

 

現代人使用智能手機、3C電子產品已為常態,

隨著智駕車及人工智能(AI)的興起,

未來每一項產品都需要用到PCB板,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發布的報告顯示,

預估2023年PCB產值為7,693億元,雖然年減16.8%,

但看好2024年產值有8.1%的成長,

因此對產業未來呈現樂觀態度,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台灣老牌PCB大廠—健鼎(3044)吧!

 

公司簡介

健鼎科技成立於1991年,

資本額52.6億元,

是全球第七大印刷電路板(PCB)廠商,

競爭對手包含:臻鼎、欣興、東山精密等,

觀察前二十大排名中,有九家來自台灣公司,

顯示台灣在PCB的產業鏈很完整,

PCB產值甚至蟬聯全球第一名長達10年的時間。

 

▼健鼎是全球排名第七大的PCB公司

(資料來源:2023年5月法說會PPT第3頁)

 

所謂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是組裝各類電子零組件需要使用到的基板,

透過遍佈在板上的金屬銅箔線路,

以及板上的多層架構,

讓電流可以順利導通,

使鑲在上面的電子元件發揮作用,

由於PCB沒有統一規格,

大致可依「柔軟度」及「層數」來區分,

柔軟度區分為:硬板及軟板,

層數區分為:單層板、雙層板、多層板,

健鼎主要生產雙面板及多層板。

 

▼健鼎主要生產雙面板及多層板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產業現況

自動駕駛及AI產業將帶動PCB需求提升

印刷電路板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可應用在記憶體模組、硬碟、NB、手機及伺服器、汽車等應用,

健鼎是華為、三星及小米手機的 PCB 板供應商,

以2023年第二季的出貨產品別來看,

車用占比最高,為 27.3%,

其次是記憶體模組板,占比19.5%,

第三則是網通及伺服器板,占比 18.8%,

隨著自動駕駛、網通升級、雲端及人工智慧(AI)的蓬勃發展,

PCB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將推動載板朝向高層數與大面積的方向發展,

高度技術門檻下,良率將成為載板廠獲利關鍵。

 

布局東南亞,收購日系PCB越南廠

健鼎的生產基地包括:台灣平鎮、江蘇省吳錫及湖北省仙桃,

為了回應客戶期望在兩岸之外擴建第三方產能的要求,

公司今年也完成越南同奈省的日系 PCB 廠購併案,

本次併購不只取得股權,還取得現有產能,

預計再投入1~2億元的改善製程,

未來將生產低階汽車板及消費性電子板。

 

▼健鼎PCB廠生產基地橫跨兩岸及東南亞

(資料來源:2023年5月法說會PPT第8頁)

 

營收狀況

2023年營收可望先蹲後跳

健鼎2023年上半年營收276.72億元,年減18.4%,

稅後純益21.13億元,年減27.4%,

每股稅後純益(EPS)4.02元。

營收及獲利雙衰退主要是因為總體需求疲弱,

公司持續去化庫存,

截至2023年第二季底止,

存貨金額為81.46億元,

相較年初的存貨金額111.9億元,庫存去化幅度27.2%,

相比去年第二季的存貨金額134億元,去化幅度達39.2%。

 

▼2023年上半年營收及獲利雙衰退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PPT第4頁)

 

▼公司持續去化庫存,存貨金額逐季降低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營運在第三季有望谷底回升

雖然公司第二季營收受到消費性需求疲軟干擾,

不過目前客戶的庫存調整已經接近尾聲,

車用及伺服器比重將持續提升,

公司深耕汽車電子板多年,

主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客戶多為歐美車廠,

在自動駕駛升級帶動下,

公司的車用佔比由去年21%提升到接近30%。

 

伺服器則受惠Intel伺服器平台Eagle Stream升級,

由於伺服器板製作難度增加,

新平台PCB層數將拉升至16~20層以上,

未來AI伺服器更是在20層以上,

可供應的廠商少,將有利產品單價提升,

健鼎在製作PCB的硬板潔淨度、平整度及線路布建縝密度均優於同業,

未來新伺服器平台及AI Server將成為兩大主要成長動能。

 

財務狀況

健鼎的體質屬於正常

接下來利用「艾蜜莉定存股」的體質評估功能,

來檢視健鼎的財務狀況,

我們發現健鼎被評定為「正常」,

以下我們針對不良項目作探討。

 

▼健鼎體質評估為正常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手機APP,2023/9/15截圖)

 

健鼎只有1項不良項目:

 

▼營收灌水比率 > 3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手機APP,2023/9/15截圖)

 

營收灌水比的公式為:(應收帳款+存貨) / 全年營收

由於客戶拉貨力道不足,

導致健鼎的存貨及應收帳款週轉率在2022年表現不佳,

不過進入2023年,隨著去庫存進入尾聲,

這兩項比率逐季回升中,

只是比較同業的華通(2313)及欣興(3037),

發現健鼎的銷貨及收款速度的確不如同業,

以營運的角度來看,還有進步的空間。

 

▼健鼎的應收帳款週轉率及存貨週轉率不如同業

(資料來源:CMoney股市)

 

展望後市

公司最新8月營收為55.08億元,創今年新高,

月增6.56%,年減1.07%,

在人民幣貶值、折舊比重下降及產品組合優化下,

目前毛利率已回升至17.05%,

隨著汽車、伺服器以及DRAM模組市況好轉,

公司看好第三季營運,

毛利率更有望上升至20%。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09-17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25 K 起薪小資女也能不勒緊褲帶過日子,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趕快來看秘訣手刀衝 >>

 

 

【歡迎加入艾蜜莉自由之路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AI伺服器商機湧現!廣達(2382)Q2營收續創新高,三率全面成長,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

(圖片來源-網路)

 

今年上半年受到人工智慧題材帶動台股飆漲,

許多AI相關概念股漲勢驚人,

電子代工廠的股價也頻創歷史新高!

在2022年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下,

消費者對筆電的需求逐漸降低,

全球筆電市場規模也較2021年萎縮,

今天就來瞭解電子五哥之一的廣達(2392),

雖然去年的筆電出貨量受到衝擊,

但仍創下營收1.28兆的佳績,

靠的就是成功的智慧轉型,

尤其智慧醫療及智慧移動深耕多年,

未來勢必帶來更大的效益,

現在就來看廣達(2382)近期的營運狀況吧!

了解公司

廣達(2382)成立於1988年5月,

上市日為1999年1月,

資本額為386.3億元,

市值約8,633億元(截至2023年8月10日) ,

為全球筆記型電腦專業研發設計製造的領導廠商,

亦是財星美國500大的公司之一,

國內主要的競爭者有仁寶(2324)、英業達(2356)、

宏碁(2353)、緯創(3231)、和碩(4938)、

以及鴻海(2317)等代工大廠,

為了迎接5G與AI結合的新時代,

近年業務拓展至雲端運算及企業網路系統解決方案、

行動通訊技術、智慧家庭產品、汽車電子、智慧醫療、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

目前在台灣、中國上海、重慶、泰國及墨西哥,

皆有建置高效率的生產基地,

並積極建構以台灣為主軸的研發與製造中心。

 

前五大的股東名單裡就有4個是公司內部人持股,

從下表得知合計總持股約有21%,

其它股東像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制勞退,

也皆各有1.5%上下的持股比率,

顯示對未來公司營運成長深具信心。

(資料來源-廣達(2382)2022股東會年報)

 

業務範圍

過去的營業模式是替品牌業者作代工服務,

營業比重電子產品為最高,

其中又以筆記型電腦為主要的項目,

 

▼ 廣達(2382)2022年主要產品之營業比重

(資料來源-廣達(2382)2022股東會年報)

 

廣達(2382)一直都是以外銷為主,

銷售地區以美洲市場佔比最高,

其次為其它地區市場及中國市場,

客戶多為國際大廠,包括HP、Apple、

Dell、Meta、Google、及Microsoft….等。

(資料來源-廣達(2382)2022股東會年報)

 

近年營業範圍從研發設計的筆記型電腦,

跨領域轉型至雲端運算解決方案,

AI以及智慧醫療等。

主要的產品有筆記型電腦、智慧物聯網裝置

與控制設備、伺服器等雲端運算相關產品、

擴增實境(AR) 相關產品、智慧移動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廣達(2382)2022股東會年報)

 

財務體質評估

廣達(2382)的財務體質為「正常」,

有2項不良的項目,

接著來瞭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廣達(2382)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不良項目6:是否營收大灌水?

▼ 營收灌水比率>3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主要的客戶大多為國際知名大廠,

也都有自行採購的議價能力,

在付款上可能要求賒欠的時間就會較長,

另外在存貨的部份,

主要產品筆記型電腦的關鍵零組件較多,

尤其又以CPU的單價最高,

加上處在電子下游商的地位,

因此存貨部位佔資產的比例相對高,

不過應收帳款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並無異樣,

因此營收灌水比率39.82%雖大於標準值,

但並不是公司作假帳導致,

建議後續觀察這項指標即可。

 

▼ 廣達(2382)2023Q2資產負債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資料來源-廣達(2382) 2023Q2合併財務報告)

 

不良項目8:是否欠錢壓力大

▼ 負債比率>5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從資產負債表得知,

主要是「短期借款」和「應付帳款」佔比最多,

而電子代工廠的負債比例本來就普遍偏高,

主要是需要採購相關組裝的零件或原物料等,

因此會有較多需要支付的應付款項,

再加上市場上伺服器需求量大增,

以及需擴展車用及智慧醫療業務,

所以會以向銀行融資的方式來周轉,

檢視最近一年的負債比率,

均維持在74%~79%之間,

然而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以及利息保障倍數也都是正常的,

因此這項警示不用過於擔心,

再觀察是否有異常上升即可。

 

▼ 廣達(2382)2023Q2資產負債表       (單位:新台幣仟元)

(資料來源-廣達(2382) 2023Q2合併財務報告)

 

▼ 廣達(2382)近一年負債比率                     (單位:%)

(資料來源-理財寶)

 

近期營收及股利政策

公布7月營收868.91億元,月減3.6%,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294.59億元,年減32.88%,

累計1~7月營收為5,981.01億元,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7,017.08億元,年減14.76%,

雖然7月營收呈現雙減現象,

第二季美國對於Chromebook的採購需求增強,

季營收為2450.29億元,

但由於Chromebook平均單價較低的關係,

以致營收季減7.9%、年減9.4%,

即使Chromebook營收偏低,

有高單價及高毛利率的伺服器、車用產品的推升下,

第二季的毛利率為8.52%、營益率為4.61%

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營益率也上升到4.61%,

營外收入也因為匯兌收益及利息收入的增加,

第二季稅後獲利101.25億元,

相較於第一季的64.74億元,季增56.4%,

單季EPS為2.63元並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下半年開始為伺服器出貨的旺季,

出貨量可望明顯的增加,

在訂單能見度高的之下,

明年由AI伺服器貢獻的營收續創新高可期。

 

▼ 廣達(2382)近1年營收及每股盈餘       (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Cmoney理財寶)

 

連續31年配發股利 

上半年EPS 4.31元創同期高

▼ 廣達(2382)近10年股利政策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APP)

 

2023年發放現金股利 6 元,

盈餘配發率79.89%,

已在4月14日進行除息交易,

只花12天就完成填息,

快速填息不僅反應出穩健的財務狀況,

也代表未來具有高成長的動能。

以今日收盤價210.5元來估算,

現金殖利率約為2.85%

近10年的平均殖利率為1.8%,

近期因為AI掀起一股熱潮,

相關概念股的股價漲翻天,

因此造成殖利率下滑不少。

 

營業展望

在面臨全球經濟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下,

展望下半年筆電市場復甦相當緩慢,

預估第三季Chromebook及筆電的出貨量,

較第二季下滑,

但廣達(2382)仍專注研發創新提升競爭力,

增加AI各類產品線的營收,

並階段性的完成智慧轉型的目標。

 

除了AI伺服器將強勁成長之外,

車用電子領域也逐漸成長,

營運上也持續投資ADAS及自駕系統等,

近期並接獲美國汽車大廠GM通用汽車,

AI自駕車電腦大單,

因此可望全面導入GM各車款,

預期明年車用事業營收有望上探500億大關,

2024年的營收及獲利均同步看增。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雅虎新聞)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

本文原發表於CMoney 2023-8-18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

大牛股變飛牛股! 投資人看上緯創(3231)背後的哪些商機呢?

 

 

(圖片來源-網路)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5月底來台,

一舉點燃AI旋風,

也讓台股一舉攻上萬六,

媒體爭相報導AI 伺服器供應鏈,

其中代工大廠緯創(3231)股價更是突破兩位數,

今年至今(7/14)漲幅高達386.30%,

 

究竟緯創(3231)在AI 伺服器供應鏈中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投資人爭相購買其股票呢?

讓我們來仔細研究……

 

全球前五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商

2001年緯創(3231)自宏碁分割獨立出來後,

由董事長林憲銘帶領團隊企圖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奠定在全球前五大代工廠之一的地位。

 

2011年後電子代工業榮景不在,

緯創(3231)力拼轉型,

除了維持筆電代工業之外,

也開始拓展售後服務及軟體開發,

近年也朝向AI人工智慧、物聯網及雲端產業,

為的就是搶下5G商機。

 

2020年12月,公司投入11.78億元,

取得新竹縣國際AI智慧園區產業專用區中8,000坪土地的地上權,

除了作為研發使用之外,

還將規劃伺服器、5G、AI與智慧醫療等產品的生產線。

預計2023第年正式啟用。

 

2022年8月,公司為擴充伺服器產能,

向顯示器大廠瑞軒(2489)租用面積逾1萬坪的湖口新廠,

目前已經投產。

AI伺服器相關訂單全數在台灣生產,

在湖口新廠投產之前,

主要是在新竹以及湖口的舊廠供應。

 

緯創(3231)在今年3月法說會上提到,

公司在2017年就投入AI硬體(包含GPU伺服器、GPU加速卡),

2022年AI伺服器營收約150億元,

占整體營收1.52%,

看好未來的成長性。

 

2021年公司營收比重:

筆記型電腦43%、伺服器/網路儲存設備28%、

桌上型電腦5%、顯示器8%、

智慧裝置8%、

其他8%。

2023年Q1營收比重:

3C電子產品88%及其他12%。

銷售地區以外銷為主,

其中美國40%、中國大陸23%、歐洲20%及其他國家17%。

 

▼ 2020Q3銷售地區及產品明細

(資料來源-2023Q1財務季報)

 

接下來利用「艾蜜莉定存股」的「體質評估」功能,

來檢視緯創(3231)的財務狀況。

 

財務體質評估

財務體質評估為「正常」,

檢視10項財務項目,

僅有2項不符合標準,

現在來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

 

▼ 緯創(3231)體質評估檢視表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不良項目1:是否業外虧損

▼ 警示原因:業外損失比率 < 2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緯創(3231)第一季帳上匯損9億多元,

但實際是因庫存價值因幣別轉換增加,

而產生了約7.2億元的匯兌損失,

並非是實際現金損失,

第一季實際匯損金額約1.8億元,

扣除該因素影響,

第1季毛利、營業淨利、毛利率、營益率等,

都較第4季與去年同期成長。

 

▼ 2023Q1其他利益及損失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2023Q1財務季報)

 

不良項目2:是否欠錢壓力大

▼ 警示原因:負債比率>50%

(資料來源:艾蜜莉定存股)

 

從2023Q1的資產負債表看出,

主要的負債來源為短期借款及應付帳款,

短期借款為維持企業營運週轉,

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並在一年內償還,

適度的借貸有時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獲利。

 

應付帳款為企業在短期內,

必須支付給廠商的貨款,

也就是因為公司有一定的規模時,

才可和供應商延後支付賖欠貨款的時間,

算是好債的一種,

因此負債比率雖然過高但不用太擔心。

 

▼ 2023Q1流動負債明細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2023Q1財務季報)

後市展望

輝達(NVIDIA)AI伺服器 A100廣泛被各AI 訓練系統所採用,

而H100 則適用於高效能需求的用戶,

緯創(3231)主攻輝達A100伺服器組裝和H100的GPU基板供應,

法人看好輝達在AI伺服器領域占有逾8成市占,

有利帶動緯創(3231)未來在AI伺服器產品出貨大幅增長。

 

今年緯創(3231)AI伺服器的營收占比約3%,

但對淨利的貢獻可達10%,

明年更可望增加至15-20%。

 

在各主力產品部分,

適逢6月季底拉貨潮,

緯創(3231)在筆電、桌機及顯示器等產品出貨皆站上本季高點,

其中筆電單貨回升至170萬台高檔,

單季累計出貨460萬台,季增近18%。

緯創(3231)估第三季筆電還將小幅季增,

至次桌機出貨相對持平、顯示器產品則將小幅季減。

 

★溫馨提醒:以上僅為個人研究心得,絕無任何推薦買賣特定個股之意。

投資之前請務必獨立思考、審慎評估、自己為自己的投資結果負責喔!

請幫艾蜜莉分享一下: